《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被光抓走的人》最大的價值,就是在一個無神的國度,成功的轉化了神性和宗教性,將一種世俗的愛,賦予了蒼茫和雋永之氣。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2019年的國產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大家應該早就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看過了。這部電影於去年年底上映,在上映前一個半月的時候進入宣發進程,力度雖不算特別火熱,但是坐擁黃渤、王珞丹、譚卓、黃璐、白客,同時作為由黃渤發起的HB+U新導演計劃中第一部上映的作品,曾經被寄予厚望。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被光抓走的人》(2019)

HB+U是啥?這是個新導演扶持計劃,以黃渤作為發起人,就跟當時在《瘋狂的石頭》發行時,劉德華做的“亞洲新星導計劃”類似,以明星牽頭為新生力量拉投資拓寬發行市場;

該計劃打算做十部電影,旨在為新導演提供資源和平臺,滋養國內還稍顯單一的類型片市場,在2016年宣佈啟動,《被光抓走的人》雖不是第一部開機的,但是其中第一部公映的。

這肯定是個好事。國內優質類型片稀缺,很多都是錯位營銷,這源於領域概念發展遲緩,影響觀眾的判斷和自我興趣分類,很多人都喊著要看好片,但又不知道該看什麼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黃渤飾演“武文學”

不信你問問國身邊朋友電影都分哪種類型,朋友一準告訴你,一類商業片,一類文藝片。這種野蠻的分法當然是不對滴。

嚴格意義來講,《被光抓走的人》是科幻/愛情片,或者說應該屬於不以科幻場面的描繪為主,立足情感故事的軟科幻劇情電影,這種電影早在美國七八十年代就已經比較流行了,屬於小投資大回報領域。近些年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K星異客》《彗星來的那一夜》等等均屬此列。

但這部《被光抓走的人》,投資一直都比較神秘,不僅不是小投資,說多少錢的都有,我查到有資料當時宣稱總投資3.3億,聯合出品發行6600萬,總共2000份,3.3萬/份起投,接受企事業個人進行跟投,有經紀人拿出了黃渤近年來的票房履歷來進行遊說。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黃渤近些年來的票房履歷

單從數據上看黃渤確實是票房保障,從《瘋狂的賽車》到《瘋狂的外星人》,投資回報率平均能達到233%,也就說,但凡黃渤參與的電影項目,照理說都能賺錢

但最後呢,《被光抓走的人》的最終票房僅有6582萬分賬票房,到片方手裡的只有2424萬,再回頭看看3.3億的總投資,總覺得哪裡有問題,這不光是票房失利的問題,而是讓人覺得這裡面是有水分的。果不其然,所有涉及投資的頁面都被404了。

怎麼看怎麼像個被資本玩壞的片子。資本這東西,你說好吧,當然好,沒錢怎麼拍電影;但是呢,資本的過度操作會毀掉一個電影的定位和本質,會讓一個小體量電影無法承載她所能承載的輿論壓力和票房體量。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胡建平到底愛誰呢

俗話講,這錢你得接得住。所謂的文藝電影玩大投資,本身就有定位問題。大投資只適合滿足世俗的產品,不適合小眾的、藝術的、甚至是太過嚴肅的。要不然,以廣大網友的反智戾氣,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一個新導演噴到沒工作。

《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是個例子,口碑在三天內迅速崩壞,其實這部電影沒有那麼不堪,只是讓普通觀眾覺得被騙了而已。幸好沒賠錢。畢贛還不至於被打入冷宮,要不然這位“詩意派”,“小王家衛”,“《電影手冊》最關注的亞洲導演之一”就要被各位大佬扼殺在搖籃裡了。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即便在家,面子也不能卸下

相信黃渤和王珞丹等等並不是按照市價拿片酬的,但就算《被光抓走的人》的投資是8000萬,那也是不低的,我認為,國內非常缺1500萬到5000萬之間投資的優質電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一個電影投資不過億都不好意思出來亮相了。

這種狀況是不健康的,不能要麼就網大,要麼就特效大片,中間層才是一個國家一個產業良性發展的基礎。凡事不能兩極化。

從影片的成色來看,既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特效鏡頭,也沒有實拍的大場面。所以錢都花在哪裡了呢?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苦悶的“筷子”

也許,在片方賣出2000份所謂的股權投資以後,這個片子就回本了。這才像是資本的玩法。剩下片子本身的票房就是純賺了。6600萬所佔3.3億的分紅比例並不高,再均攤到每個跟投人,如果片子達不到8個多億的票房盈利紅線,跟投人都是白玩,哪怕是有保本返款的部分,我相信也不會比例太高。3.3億可能就是個空頭支票。我不知道內幕,也不知道怎麼簽訂的投資和分紅協議,就只是猜測而已。

不管到底是多少,都遠超出了片子本身所展現出來的效果和容量,一個軟科幻都能有如此高的投資金額,那硬科幻還不得十億起底?這錢還是錢嗎……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沒有被“善用”的黃璐

當然,這些都是外在因素,不應當成為評價電影的唯一維度,我們還是要把另一半重心放在電影的體感和價值上。

可以看出導演董潤年的靈感來源於美國的某些科幻片或者小說。一道白光出現,人們無故消失,剩下的人要如何面對生活,如何面對“消失的愛人”,這才是故事最想表達的。

從編劇的角度看,我覺得這個故事非常好,概念足夠高,能製造的情感懸念和矛盾非常有吸引力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小韓是唯一懂愛的人

當人們被扣上了“與愛人不相愛”的帽子時,疑惑、不安、猜疑、試探……這些情緒便在內裡不斷滋長,愛情對撞審判。這的確有可能把現實剖開,讓這道白光照進複雜的人性內裡,引發對愛情的思索,對生活的反省,甚至以這面鏡子來照向同坐在影院中的另一半,是否能夠禁得住這樣的拷問。

就像有些人說的,誰敢帶自己的女朋友或老婆去看這部電影,我敬他是條漢子。

什麼是白光,白光是否如人們議論那樣是愛情的標尺,又是如何衡量這一標準的。片子並不想給出答案。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高冷無法自知的李楠

一個叫“胡建平”的男人,遊刃有餘在老婆、小三、情婦、甚至不為人知的其他女人之間,這不同類型的女人,他到底愛誰,這段神秘的蹤跡和愛情,也是片中最吸引人的一段。也許有人覺得這段非常尷尬,確實,我不認為導演的處理很高明,但是這個結構卻有點像《浮城謎事》的故事結構一樣,形成了更有可能撲朔的人物關係。

我覺得,這一段單獨作為一個故事來發展,也是非常好的。雖然這依然體現出父權社會的某種偏見,因為所有女人都在尋求著“男人”的認可,宣誓著自己的某種依附價值,所有的一切真相,都隨著“胡建平”的消失而答非所問,可能這也是最令人困惑的形而上的呈現,一種無力的尋找,一種量子糾纏。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平靜下的躁動和不和

《被光抓走的人》最大的價值,就是在一個無神的國度,成功的轉化了神性和宗教性,將一種世俗的愛,賦予了蒼茫和雋永之氣。

並沒有人明確指向白光是地外產物,白光就像是神微笑著佈下的謎題,然後充滿悲憫的看向人們自我的救贖,每個人都在爭執著平日秘而不宣的關係,彷彿未消失的人成為了被遺棄者,而消失的人成雙對的去了天堂。

白光更像是種隱喻,以此片中所體現出來的,對生活和人性的反省和哲思,在一種不可抗力的出現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穿透力。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引發猜測的“筷子”支線

武文學和張燕這對結婚十七年的夫妻,是最具備國人普遍性的一對,也是最油膩的一段主線,最初的激情在柴米油鹽中消磨殆盡,就連夫妻之間的親密行為都跟例行公事一樣。

雖然兩人的房事連褲子都不脫,但武文學的確如當代很多木訥的中年人一般,遲鈍而又伺機而動。

在這個足浴滿天飛的國度,不解風情是個人問題,而不是社會問題。我們從來都不像某些中東國家那樣把“裹足布”當做“洗臉毛巾”來掛在外面。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一肚子悶氣的張燕

白光出現後,一向愛慕虛榮的武文學從不願意相信,他把被留下的責任歸於妻子,去懷疑妻子與其他男人聯繫時會出軌,反倒被開放的夫妻關係所震驚;直到年輕女同事小韓對他表白,他才意識到自己也許早就生了“背叛”之心。

問題早就在於他混淆了愛和性的區別,以至於在受到示愛的訊息之後,選擇了開房來面對早已蔓延的傾慕,和遲到的表白。

從我看來,武文學毫無可愛之處,甚至是性無能的體現,但也可能這正中了很多中年盧瑟的內心獨白,就是我想要,但我不知道怎麼要,即便來了我也不敢要。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慫貨”武文學

至於這是不是愛情,肯定不是。所以他在賓館的房間裡躊躇,覺得自己髒,是因為混淆了愛和性,也是因為自己早已過時的價值觀。

理所應當的,迴歸親情成了最好的結果,也成了最俗套的選擇。注意,我認為這是親情而不是愛情。

小韓在說出那句“如果我們上床了,可能我就不愛你了”的時候,她才是最懂愛的。

至於另外兩條故事線,太過於破碎,而不值得探討。根本像是為了為平行敘事做出的妥協,為了線索而線索,完全要靠觀眾的腦補來完善劇情。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極其尷尬的“小情侶”分支

這不能稱作留白,而是敘事的缺失,不管是因為技術原因,還是因為審查原因,最後的成色都是無法令人滿意的。敘事的庸俗化異常明顯,很多情節表現的極其笨拙。

這些好演員都無法撐起的臺詞和橋段,如果換成低成本演員,可想而知會是什麼結果。不合理或者不足夠智慧的安排和調動,很難贏得觀眾的真正接納。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小宇宙,光是探索人的內心就已經足夠複雜,所謂軟科幻,就是要把人物放置於一個極端環境中,去考察和考驗人的反應,和心理的變化,從而避免在完全現實的環境中,缺乏事實邏輯的問題。這些環境設置可以幫作者去突破現實的桎梏,探索心的宇宙。

《被光抓走的人》黃渤少有的票房失利,白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導演董潤年在片場

總體來說,《被光抓走的人》因為國內軟科幻的極度稀缺,雖然迎來了失敗的票房,但卻得到了還算不錯的網評,一部探索性的電影能夠得到豆瓣7.0的評分已經算是可以。

但影片在視聽語言和敘事節奏的明顯孱弱下,還是顯露出了某種稚嫩和能力不足。

導演董潤年實際上是科班的導演系出身,選擇從編劇出道,某種程度也是當時的就業環境和機會造成的,再加上他作為編劇,與甯浩合作了《心花路放》《瘋狂的外星人》,兩部影片均取得了可喜的市場反響;與管虎合作了《廚子戲子痞子》和《老炮兒》,前者得到了“打破了以往國內常見的主旋律電影和類型電影的成規與慣例”的評價,後者更是被提名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並助他拿下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這些都是董潤年導演職業生涯的良好背書。

雖然這部長片處女座還不算很成熟,又有著一定的商業層面的問題,但是作為導演本身還是有很大的潛力,你很難說這部電影是沒有特色的流水線產物,有缺點是正常的,怕就怕創作者自己陷入創意的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