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导读:许多人都在说春招缩水竞争激烈,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更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们似乎已经做好了降低条件、无奈妥协的心理准备。

我们甚至于需要“笨鸟先飞”的去尽早的投递简历,并寻求最快速度的入职,但在入职这件事上,我们真的要求“快”吗?

我们如此“快”的选择、痛苦、妥协,似乎我们犯得错与受的伤,还不够多的样子。


引子:

我是一名求职者,

但我不是一名简单的求职者,因为我还有着另一重身份,

没错,我就是裸辞的求职者,

逐渐减少的泡面,无时不刻的提醒着我,

在它们消失殆尽前,再不找到工作,

以后可能我们永远都无法再见了。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今年伊始,我们就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下,每个人都在这迷雾中感受到了令人窒息的压力,但有一群人,可能感受的更为深刻。

年前裸辞,寄希望于年后开启新一段人生的人,可能在拥抱新人生之前,便遭受了无情的打击,毫无疑问他们对压力的感受,要远比其他人深刻。

随着春招的陆续开始,互联网招聘会的逐步展开,裸辞的人已经体会到了今年春招的竞争压力与资金短缺对生活的深刻影响。

在这种影响下,我们可以看一下裸辞的求职者现如今面临的问题。

  • 1. 资金短缺:所谓裸辞,便是在没有找好下一家企业、没有做好资金储备的情况下,贸然的进行了离职,因此现在来看,其最大的问题便是资金短缺。
  • 2. 情绪压力:春招岗位的缩编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简历的回馈率与面试邀约的减少,造成了情绪上产生了自我效能下降、焦虑等多种负面影响。

裸辞者现如今面临的是资金与情绪的双重压力,而资金压力又会进一步的增进情绪压力,相信许多裸辞者,现如今处于后悔的情绪之中。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后悔,是对过去的事物抱有遗憾从而产生的懊恼,但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于是我们要努力的去把握现在,防止未来的我们懊恼。

我们要努力的把握现在,这种欲望是那么的强烈,强烈到我们只顾着努力的把握现在,却没有考虑过我们所把握的现在,是否是正确的。

裸辞后求职面临的种种问题,使我们深刻的懊恼自己的裸辞行为,于是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重新找到一个公司,迫不及待的入职,并迫不及待的想要在这个公司长久工作。

这种迫不及待,使我们可以放弃原有的一些原则与坚持,将自身的要求无限降低,例如:

  • 1. 待遇要求降低:对于裸辞的人来说,对职位的渴望可以使他们降低自身的待遇要求,无论是薪资还是福利上的。
  • 2. 工作匹配降低:降低的不仅是待遇要求,对职位的渴望,实际上还使裸辞群体愿意接受不属于自身原先职能的岗位,放弃了自身的技能延续。
  • 3. 文化契合降低:工作匹配与待遇要求如果说还可以忍受,那么与企业文化的冲突才是最能使人崩溃的,毕竟这是情绪上的根本碰撞,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提倡享受“生活”的人,生活在一个“狼性”文化的企业之中。

如果我们想要把握的现在,是通过降低自身要求,去强行获取职位,那我们实际上并不是在补救,而是在“重蹈覆辙”。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如果只是资金与情绪压力导致我们,不得不去降低自身要求获取职位的话,那么对于裸辞的求职者来说,问题其实并不严重。

真正严重的问题是,是什么使我们产生资金压力与情绪压力、是什么让我们愿意降低要求去获取职位。

我们对过往的遗憾使我们产生的不满与懊恼,促使我们不想在未来继续懊恼过去,那么在行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找到使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01 盲目自信

我认为,对于裸辞的求职者来说,即使没有此次事件,可能也会导致如现在这般的焦虑,原因在于对于真正认同自身价值的人,并不会受事件影响产生深度的焦虑,也不会去降低自身对企业的要求底线。

这是因为事件的影响是短暂的,并非一种规则化的变更,但短暂的变化却可以使我们真切的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

“对自身价值真正自信的人,认同自己的长远价值,不会降低自身底线;而对于盲目自信的人,却可以在此次事件中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并不具备竞争力”。

实际上,即使没有此次事件影响,当我们脱离原有公司后,进入市场竞争环节,也会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具有“价值”。

盲目的自信使我们在没有仔细的对自身价值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便认为我们最终肯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那么,为何当时我们却可以那么的自信?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02 跟风

跟风有着多种解读方式,但我认为最契合本章内容的解读方式,便是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境下的盲目跟风。

跟从大多数人选择,是我们生存进化过程中得出的最优解,这有效的减少了我们的生存危机,并且可以从群体中获得安全感。

但在现如今社会之中,每个人所生活的情境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很多时候是很难有着高度统一的适用性。

因此在以往,我们生活在同一种较小差异性的情境之下,跟风有助于我们生活,而现如今却使我们因场景的不同而自食恶果。

在没有资金准备、企业储备的情况下进行裸辞,实际上是在盲目自信情况下做出的跟风行为。

“某某同事裸辞后在家一个月赚一万多;再不裸辞你就老了;裸辞才是年轻一代新的生活方式”。

盲目自信距离裸辞之间,需要一个推动力,而随着媒体的信息传递愈发精确,我们无须担心这种推动力的缺失。

  • 身边例子:相信每一个职场人,总能听到关于某某员工裸辞后,工资反而翻倍,找到了新的生活。但我们所接受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我们认为的裸辞,可能只是其长久积累的一次爆发。

同样,故事之所以获得广泛传播,源于其本身的稀缺性,因此这种身边的例子,真的可以作为例子吗?

  • 信息引导:在去年时,网络中充斥着关于“裸辞”的信息,其中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但当我们关注与裸辞的正面内容时,在流量信息时对正面内容的互动行为,会使系统推荐给我们更多的正面内容,因此我们会逐渐的发现,原来“裸辞”是一件平常、正确的事情。

例子与信息的引导,使我们在盲目自信的状态下跟风裸辞,在我们进行具体的求职、入职前,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我们所面临的真正问题。

再去考虑如何补救、如何改变。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近期,许多裸辞的求职者,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并没有预想中的“价值”。

这体现在简历投递没有反馈、没有面试邀约、没有合适的岗位、或者是达不到企业要求的岗位技能。

前文我们说到了,我们需要把握正确的现在,也说到了导致我们处于这种“窘境”中的原因。

前面我们说了很多,而现在正是行动的最好时机。


01 现状

我们既然要正确的把握现在,那么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做,而是现在的具体市场情况到底处于什么状态之下?

前面我们说到了盲目的跟风导致了我们的裸辞,那么现在我们急切的应聘,可能是看到了大部分人在投递简历,从而产生的盲目跟风行为。

那么,现状如何?我们处于一个怎样的竞争环境之中?我认为只有理解了这点,才是真正的把握现在的基础。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缩水确实存在,但不必过于担心

从最近的相关分类网站的数据来看,此次事件开始后,大型企业的招聘岗位需求确实存在缩水情况。

许多人认为这种缩水,意味着我们要尽快的强占现有职位,从而防止因职位饱和导致的长久待业状态。

但这种岗位的缩水,并不普遍代表着企业没有了招聘的需求,而是此次事件的影响下,许多企业面临以下两个问题:

  • 1. 没有完全复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其成员构成多为全国各个城市,受各种因素影响,企业可能没有进行完全的复工,因此自然也就无法开展具体的招聘工作。
  • 2. 没有完全运行:而已经投入复工的企业,也在观望现有的招聘情况以对待遇、福利进行修改,同时也由于事件影响,造成具体工作没有完全展开。
  • 3. 架构调整停滞:由于此次事件影响,企业复工时间延后,导致企业架构调整处于停滞状态,自然无法进行岗位释放。

因此,虽然现如今的数据显现出了缩水的状态,但这并非是需求消失导致的长久缩水,而是企业的运作状态没有完全恢复,导致的暂时性缩水。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竞争不如去年激烈

有趣的是,我们总认为现如今的招聘处于白热化的竞争阶段,但实际上从数据来看,竞争远不如去年的同期。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这实际上可能是由于企业现如今处于试水阶段,主要通过简历筛选、人才考察来了解市场环境,并未展开真正的招聘。

同样,这种状态会随着企业的逐步完全运行,市场的自我稳定,而转变为正式的招聘阶段,总的来说与去年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差异。

原因在于无法抵抗风险的小型企业,本身对市场应聘者的承载份额不足,从数据来看消失的较多,但即使是没有消失,其也不是招聘市场的主力群体。


02 我应该如何行动

我们可能又陷入了盲目的跟风之中,我们所认为的激烈竞争环境,实际上可能是并不存在的,或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松缓的。

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我们现在应该把握的,恰恰不是去快速的投递简历,而是去认识、解决一些问题,找到一个可以长久共存的企业。

那么,在开始具体的求职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01 找出裸辞原因

前面我们提到了,我们产生了盲目的自信使我们对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定位,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这是由于我们过于习惯原先的企业工作方式,在各方面得心应手导致的,而在寻找新工作前,我们需要确保自己不会重蹈覆辙。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的便是找出自己之前为何要离职?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 薪资原因:企业的薪资、职位晋升机制不透明,使我们失去了工作的目标与信念。
  • 文化原因:原有企业的文化是否与自己相悖?自己渴望生活工作兼顾,而企业却不断的加班。
  • 工作原因:原有的工作挑战性过高或过低,使我们厌恶自己的原有工作,从而迫不及待的裸辞。

找出自己当初裸辞的原因,目的在于我们现在选择公司时,去尽量的规避之前使我们厌恶的因素,从而避免再次的“裸辞”。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02 匹配因素

当我们找出了自己“裸辞”的不满之处,那么下一步便是去考虑自己为何会面临这些不满,又该如何的改进?

原因在于这些不满中,既有企业规则设置的错误,也有我们自身的能力因素,在选择具体的企业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匹配。

自身因素

  • 薪资:薪资过低是否是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的?同职位的同事又是如何获得晋升的?
  • 文化: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要求,是否符合市场常规?毕竟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周休3天的企业。
  • 工作: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内容,是否是由于我们无法掌握导致的不满?我们又该如何改进?

企业因素

  • 行业:企业的薪资水平过低,工作内容枯燥,是否和行业有关?我愿意继续待在这个行业吗?
  • 规则:这是企业规则的错误,还是由于我自身无法适应导致的错误?这种规则是普遍存在的吗?

通过对自身因素与企业因素的结合思考,我们可能才能真正的了解我们所处的现状、未来的希望。

我们的选择,不应该是匆忙的决定。


生活压力、HR不喜,年前愤然裸辞的“勇士”,现在还没有收到面试

过往错误的行为,使我们迫切的想要弥补,但我们如果不知道自己具体的错误,那么又该从何弥补?

如果仅仅是急切的找到一个新的岗位,然后告诉自己忍受更低的待遇、更相悖的文化,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可以急于找工作,但我们应该急于找一个正确的工作,而非“重蹈覆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