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美国成为全球疫情的新“震中”,确诊病例接近19万,为全球确诊人数之最。


在疫情的持续冲击下,美国经济进入停摆状态,失业潮汹涌而至,美股创下30多年的最差季度表现,道指录得1987年以来最大季度跌幅,标普500指数创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季度跌幅,并演绎了史上由牛转熊速度最快的行情之一。


高盛大幅下调美国第二季经济预估,称美国经济将衰退34%,失业率料急升至15%。


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滑坡的双重压力,美联储动作频繁,祭出各种工具不断“大放水”,从前期的降息至零、无限量QE,到允许外国央行“拿美债换美元”......美联储忙前忙后,俨然救世主一般,却自顾自地开足马力印钞票,未曾想过他国的人民和财富。


为保护你的财富,你需要知道货币大放水的实质,了解过度的货币放水,会令真正创造价值的那部分财富受到稀释,变相地把财富创造者的财富悄悄转移给非财富创造者。


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劳动与财富创造


社会财富是什么?是人类劳动的价值凝结。


人类在原始部落阶段,财富增长的指标,是狩到猎物的增多。


人类在农业经济时代,财富增长的指标,是劳动和生产产品的增多。


人类在工业经济时代,财富增长的指标,是劳动创造商品和服务的增多。


社会财富的本质正是人类劳动的价值体现。在现代社会,劳动创造的商品和服务——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用的电脑、出行的车辆……这些商品和服务越多,社会财富就越多。


所以,要让一个国家富裕,保持繁荣昌盛,就让尽可能多的国民去劳动(失业是劳动资源的浪费),产出尽可能多的商品和服务,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以获取更多财富,而非直接印制钞票。


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在商业社会,个人创造财富的方式是通过价值交换。你通过劳动创造的商品或服务对他人有价值,他人愿意掏钱来买,你就通过给他人创造价值而获得金钱。当你有了钱后,你也可以购买自己想要的,或对你有价值的东西。而用来做价值交换的货币,只是协助实现价值交换的媒介。


在钱的背后意味着价值创造,如果你不能创造更多对他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那么你获得钱也会减少甚至没有。这中间,价值交换的双方都是赢家。你没有从他人那里白拿钱,他人也没有白给你钱。你创造的价值越多,你获得的钱就越多。通过这种价值交换使自己致富,是最为道德的。


然而,货币放水改变了上述财富逻辑。


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财富与货币放水


在经济学上,货币放水是指放松银根,说白了就是印钞票(纸币),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在经济社会,纸币只是方便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实现价值交换的职能,本质上只是国家强制发行和使用的价值符号。自从纸币出现后,社会财富的增长便有了轻易灌水的可能。


放眼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将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这都是基于纸币背后的强制力或经济信誉。比如世界主流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等,都与其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强烈相关。


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而美元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货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中位列第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长期以来保持着老大的地位。


现下,充当美国央行的美联储放水无限制,大肆印钱的背后并没有同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不再意味着价值创造,却让第一时间拿到新钱的人无需先给他人创造价值就能获得金钱。新钱获得者拿着这些从天而降、凭空而来的新钱,就可以去大肆购买实实在在的商品。新钱获得者因此凭空获得了真实的财富。


在美国经济衰退,债务高筑的背景下,这些凭空印出来的新钱(指美元)一旦流入市场,和旧钱一样通用起来,就会稀释那些辛苦劳动换来的钱的价值。最终,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会发现,他们辛苦赚来的钱购买力在下降,价值在降低,越来越“水”了。


当钱可以被人随意制造增发,当钱的背后不再意味着价值创造,钱就从促进价值交换的工具,变成了掠夺和盗窃财富的工具。


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显然,货币大放水创造的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是一种财富转移者的繁荣,它实际是在挤压和破坏真实的财富创造。这种虚假繁荣虽然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见效快,来得也容易,但这种表面繁荣注定不可持续,它只是寄生在真实的财富创造上,并没有自我维持的能力。当真实的财富创造因为财富转移的日益加剧而日益萎缩,人们也会受苦于货币大放水后的通货膨胀。当这种虚假繁荣无法维持时,泡沫就会破灭,经济危机就会真正到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历史上最著名的恶性通胀的例子发生在津巴布韦,该国的通胀始于2000年左右,因为总统穆加贝强行推行土地改革,破坏了经济体系,引发粮食危机。致使2006年,津巴布韦的年通胀率达1042.9%,2007年冲到10000%以上。到了2008年6月末,津巴布韦货币的汇率已跌至1美元兑1000亿津巴布韦元,而厚厚一沓纸币凑够的1000亿却只能买到一个面包。而当年,该国竟然推出面额最大的货币,100亿!实在是太可怕了。


乔治·吉尔德在《财富与贫困》一书里把通货膨胀定义为需求与供给的分离:“人们愈来愈相信一个人的购买力可以长期超过他的供给力,相信一个人可以不劳而获,相应一个人可以继续不断从别人那里有所取而不必有所给。”


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写在最后


货币放水的背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


在人类劳动——价值创造——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可以说,若没有增加劳动,或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凝结人类劳动的价值,货币放水就是一场财富再分配游戏,离央行水龙头越近的人,获益越早、获益越多,这类人往往富裕且聪明,深知其中奥妙,善于抓住机遇,实现财富高增长。


而那些远离水龙头、甚至不知道“水龙头”这个概念的人,则会饱受财富被洗劫之苦,这类人往往收入较低、且管理财富能力差。所以,每一次货币放水,都会发生一次马太效应——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而贫富差距,也在一次次货币放水中不断扩大。


索罗斯有句名言:“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在假象被揭穿之前退出游戏。


更多深度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鹊说财金, ID: queshuocaijin ,这里有先进的财富观念、权威的行业资讯、专业的理财干货、独家的大佬观点,内容涵盖政经、投资、历史、教育、健康、哲理、生活,为您的财富管理提供借鉴,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