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縣金雞產業將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

北京德青源金雞產業扶貧項目是國家扶貧辦、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廣的產業扶貧項目。3月11日,榆中縣金雞產業扶貧項目產出首枚“扶貧金雞蛋”。該項目是2017年12月全省扶貧攻堅大會上省政府唐仁健省長提出,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在甘投資意向,榆中縣搶抓機遇,積極爭取北京德青源公司在榆中縣小康營鄉實施金雞產業扶貧項目。項目於2018年5月16日正式簽約,總投資1.9億元,2019年11月15日建成並投產運營,首批共投放雞苗21.3萬隻。目前,首批蛋雞已全部開始產蛋。日產蛋在5萬枚左右。

榆中縣金雞產業將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

日前,在位於小康營鄉的北京德青源榆中縣金雞產業園,一排排紅頂白牆的現代化養殖大棚整齊排列,經過一場春雨的洗刷後,顯得格外清新別緻。經過幾道嚴格的消毒程序,記者走進蛋雞區現代化雞舍。柔和的燈光下,先進的層疊式自動化籠養設備整齊排列,大群的雞正在歡快的進食……

“雞舍內的上料、飲水、通風、撿蛋、清糞等環節,全部採用自動化設備進行管理,養殖區自動化程度很高,養殖過程精準化施料、標準化餵養、科學化產蛋。 ”榆中德青源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輝介紹到,“2019年11月15日我們引進21.3萬羽雞苗開始養殖,目前已全部開始產蛋。現在日產蛋在5萬枚左右,4月底和9月底,我們將再分別引進20萬隻雞入園。另外,飼料廠6月30日計劃投產,有機肥廠在7月30日試運行投產,整個園區今年將達到滿產。滿產後,養殖規模將達到80萬隻,其中青年雞20萬隻、蛋雞60萬隻。全年產蛋量將達到2億枚,年淘汰老母雞57萬隻,有機肥銷售達到8000噸。”

金雞產業扶貧模式就是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的產業扶貧創新之舉,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營、農戶收益”的扶貧模式,在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有力推動當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崛起,從政府到企業、從貧困戶到普通群眾都能直接或間接受益。項目採取“政府投資建廠、企業租賃經營、貧困群眾多渠道受益”的方式運行,由榆中農投公司投資建設,北京德青源公司租賃經營,並輸出品牌、市場、管理、技術。貧困群眾投入土地、入股資金和勞動力,通過租金收益、入股分紅、產業園區就業和關聯產業就業等途徑脫貧致富,金雞產業項目構建了新型滴灌式到人到戶扶貧模式,通過產業幫扶,使“建檔立卡”的低收入群體獲得穩定收益,達到長效脫貧。

“德青源金雞項目共分四個區,青年雞區、蛋雞區、有機肥廠和飼料加工廠,目前,青年雞區和蛋雞區全部完成,飼料廠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所有水、電、路、通訊都已完成。”縣農投公司副總談敦勝介紹到。

隨著金雞產業扶貧項目的落地投產,充分調動了本地和周邊群眾參與就業扶貧的積極性、主動性,公司優先吸納安置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產業帶動能力日益顯現。

榆中縣金雞產業將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

“孩子在縣城上小學,為了照顧小孩,我應聘到這裡上班,主要是負責撿雞蛋和包裝工作,月工資3000多元,收入比較穩定,另外這兒離縣城挺近的,能照顧到孩子,我很高興。”來自高崖鎮的村民孟雪春說。

來自小康營鄉小康營村的村民劉雄去年11月份應聘到德清源公司,目前他的工作是電工、維修和機修。“以前常年在外面工地上幹活,往往辛苦一年到年底也掙不了多少錢,現在在家門口打工,每月基本工資3500元,加上加班能夠拿到4500元左右,並且每月都按時打到了卡上,不用擔心拖欠,現在一邊在這裡掙錢,一邊還能種上一點地,照顧上老人孩子,真的挺滿足的。”劉雄說。

今年69歲的小康營鄉小康營村村民袁福清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大兒子天生聾啞,小兒子因意外事故失去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壓在袁福清老人一個人的肩上。去年10月份,德青源公司為袁福清安排了公司保潔的崗位,現在,袁福清每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資,生活又有了盼頭。“像我們這個年齡外出打工都沒人要了,特別感謝德青源給我安排了這個崗位,我現在不但每月有固定的收入,還在家裡種了幾畝地,很知足。”袁福清說。

榆中縣金雞產業將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

目前,在德青源公司,已有小康營鄉周邊的52名群眾在這裡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7人,人均月工資約2500元,預計全年總收入156萬元,其中建檔立卡戶收入63萬元。2019年,為入股村集體和貧困戶分紅達到362萬元。項目全部建成滿產後,預計每年流轉土地費用43萬元,150名員工每年勞務收入450萬元。

據悉,榆中縣還通過加快推廣“芳美模式”“康源模式”“宏鑫模式”“聚鑫模式”等產業發展帶動模式,構建更加緊密的減貧帶貧利益聯結機制,切實提高了貧困戶直接參與產業發展能力、提升組織化程度,推動全縣產業扶貧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共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元的達366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的達1969戶。

(榆中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武 楊淑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