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土地产生多份收益,定陶延伸“产业基地+农户”链条让农民增收

4月2日,在定陶区半堤镇的绿网家庭农场里,大棚里硕果累累,务工的村民来回穿梭,一番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最近就是在这摘个草莓,掰掰叶子,一天能挣40多块钱,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呢。”张楼村村民王秀梅说。

68岁的王秀梅是半堤镇张楼村村民,过去只靠自己种地,一年忙到头,却挣不上几个钱,村里好多人也只好外出打工。

“现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挣钱,村民根本不想外出打工了。村里好多外出打工的也都回来了。”绿网家庭农场负责人李钊说。绿网家庭农场是半堤镇利用扶贫资金建立的扶贫项目,农场占地360余亩,常年用工200余人,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

一份土地产生多份收益,定陶延伸“产业基地+农户”链条让农民增收

“现在我们农场生产、销售都恢复了正常,下一步我们准备扩大规模,创新延伸基地+农户产业链新模式,农场给村民提供建好的大棚,让他们自己管理,农场帮他们销售,与政府一起帮助村民就业增收。”农场负责人李钊介绍说,疫情期间,农场产品销售遇到了难题,镇政府积极协调,利用微信、快手等网络平台解决了产品的销售问题。

一份土地产生多份收益,定陶延伸“产业基地+农户”链条让农民增收

4月2日,在仿山镇有机地标产业园区内,30亩大球盖菇和100亩单价高达150元一斤的羊肚菌正迎来丰产期,工人正在大棚里忙碌着采摘。“这两种菌类单价高,产量高,丰产又丰收,用工量相对较大,真真正正实现了‘向土地要高收益’的目标。”仿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葵介绍。

据了解,有机地标产业园区2019年9月正式落户定陶区仿山镇,落户之初,政府就积极流转土地980亩。目前已完成7个高标准联动智能温室大棚的建设,其中包括一个展示区,两个育苗区,四个无土栽培区,完成保暖大棚17个,带动当地300多户村民就业。

“我种了20多年菌菇了,有菌菇的种植经验,现在产业园内做一些技术、管理工作,收入比自己单干强多了。”村民陈春现说道。

“有机地标产业园可以吸纳周围的农户完成一些农业生产和日常维护管理的工作,这样的话,周边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的收入,还有务工的收入,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收入来源,再加上有村民承包大棚的收入,一份土地带来多份收入,很好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彭葵说。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定陶区坚持将产业扶贫与就业增收相融合,发挥“农业基地+就业基地”优势,扎实推进群众就业增收,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村民在领取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又可以在大棚打工,既拿承包钱,又挣工资,拓宽了这些群众的增收渠道,形成困难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农村大众记者 石鹏志 通讯员 韩秀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