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造假實錘,小丹尼被打臉?「DannyThink 01」

看到你們好多人給我留言讓我再聊聊瑞幸,說實話最近我在忙《B站為什麼不是中國油管【DannyData 第10集】》和DannyPal 01製作,我已經好久沒關注瑞幸咖啡了。半佛有個觀點我是贊成的——我手機裡的瑞幸咖啡券確實要趕快用了,中杯、大杯、超大杯都要趕快用了(網友:“丹尼老師別這樣”)。

至於我是否被打臉,我想再強調一下我分析公司的前提:


1)變與不變


我以前反覆強調過:DannyData分析的是“變”與“不變”,“變”指的是這家公司和傳統模式不一樣的地方;“不變”指的是這家公司通過技術提升效率的價值點,其他公司也可以借鑑參考。


所以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如果瑞幸不成功,星巴克在中國“趟賺”的日子也會結束的,目前我看好美團或者阿里承接瑞幸之前打下的咖啡市場江山,類似你們現在看到的共享單車結局——美團的摩拜和阿里的哈羅單車。


瑞幸造假實錘,小丹尼被打臉?「DannyThink 01」


換句話說,我不在意我分析的公司對象是誰,我在意的是他們商業模式背後的邏輯。


2)優點缺點都說


DannyData談任何一家公司優點和缺點都說,所以你能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在談小米時,米粉和華為粉絲都會斷章取義來罵我。類似的,當我在談華為時,米粉和華為粉也會罵我。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作為一個燃油車主,還會被網友們扣上“電動車吹”、“特斯拉腦殘粉”的帽子。


當然還有些人會認為我優點說的總是多於缺點,比如在上集:華為靠什麼翻盤?【DannyData 第9集】我明顯偏向說華為優點多於缺點。


但請你換一個角度想想:華為作為中國科技公司中的頂級企業(也是被美國政府主要針對的原因),難道不應該是優點遠遠多於缺點嗎?


我看還有些網友留言“華為厲害主要是靠國家補貼”,我認為這個邏輯說反了,應該是“華為厲害,所以國家才會補貼”,我不認為國家會去重點補貼那種“扶不起的阿斗”。


3)沒有任何利益相關


DannyData從開始到現在,沒有恰過任何一家公司的飯(已含淚謝絕了幾十家金主),我個人也沒有持股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所以目前我的分析沒有任何利益相關。


至於以後如果我要接恰飯的活兒,吃的也是硬飯(明確告訴大家我在恰誰的飯),不會吃軟飯(偷偷摸摸打軟廣,忽悠你稀裡糊塗衝動下單)。


不過瑞幸造假事件也給我提了個醒,哪怕我有“論據潔癖”堅持用一手信息(財報原文和高管一手訪談),也會有錯誤的可能,因為公司本身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都有可能造假,畢竟幕後操作的都是人,人性本身就是很複雜的。我之前說過“沒有數據的分析是不行的,但是隻看數據分析猶如看著後視鏡開車”,但是後視鏡也可能被人掰彎了,這一點需要更加警惕。


就連一手信息都有可能造假,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可以多一些角度去交叉驗證,比如我們馬上要發佈的新系列視頻DannyPal 01——和Elon Musk朋友、硅谷大佬的訪談,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就像我欣賞朋友Emma所說:“一家真正創新、敢作敢為、準備顛覆行業、改變世界的偉大公司,是不能用Data來被推測的。無論我們用以往多少電動車或車企的Data,甚至用特斯拉自己過去10年的Data, 仍很難預判或解釋特斯拉的潛力和風險。”


瑞幸“自爆造假”這件事確實很奇葩,但讓我感到更奇葩的是很多人看熱鬧幸災樂禍的樣子。


瑞幸造假實錘,小丹尼被打臉?「DannyThink 01」


如果你是做空瑞幸的,你很高興我能理解;但是如果你純粹是路人,我不知道一家中國企業出現這種大事,你有什麼可高興的呢?


話說回來,瑞幸這家公司確實值得我以後再深入聊一次。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瑞幸造假實錘,小丹尼被打臉?「DannyThink 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