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的精神实质


祭祖维系古今

千万年来,祭祖都是中国人生活的重心。远在八千年前,国人已经不但用一只猪来祭祖,更将一对做工精细、价值连城的玉耳环,跟随已故的族长一起下葬。这一对玉耳环,直径仅仅相差不到0.1公分,在科技不发达、没有机械化工具的上古时代,如何能加工得如此精准,至今仍是一个谜。

这是近年来,我国在内蒙赤峰的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学家指出:这对玉耳环是族长地位的标志,展示出族长之德如玉,能够与天地互参,即“德配天地者为君”。族长作古时,族人将这对玉耳环陪葬,显示出族人对于族长的恭敬,族长虽然离世,但其与天地合德之教诲,族人将一直承继下去。这个习俗显示出正体字的“聽”字耳下有玉的实际情况,即“听思聪”。正体字“聽”的右边是德的半边,说明要听德之音。修德以彰显本性本善的真实智慧(明明德),这是修身与教化的目的所在。这一切的教化,集中体现在祭祖这个重要的集体活动之中。是故,八千年来,我国人民祭祖的活动从未中断过。

祭祖的精神实质 | 清明专辑

在内蒙古赤峰兴隆洼史前聚落的考古发现,聚落房屋排列整齐,一位族长葬在房间的正位(即坐北向南),耳边有制作精美的一对玉耳环(如图)。这与《礼记》「为人君南面而听天下,视时候以授民事」的文字记录互证。

二千八百年前,一位名叫克的人,梦周天子委以重任。孝顺的他感念祖德庇佑,立即恭恭敬敬为祖父制作了一个鼎,好在祭祖时让族人都能视其鼎而思祖德。鼎上有铭文二百八十个字,记录了祖父的谦虚、至诚:“您的心胸平和谦让,您的深思淡泊宁静,您的德行纯一、充满智慧……您令远者怀念、近者依恋。您的至诚感格上天,令上下彼此信任。”这就是著名的国宝西周大克鼎,其做工之精美、艺术价值之高今人十分赞叹。从周朝的臣子如此孝顺,常念祖恩,国人又如此谦谨诚敬,周代圣贤教育之成就由此可见。

祭祖的精神实质 | 清明专辑

祭祖的精神实质 | 清明专辑

著名的国宝,西周大克鼎及鼎内的铭文拓片。文中所引的铭文,原文是:「克曰:穆穆文且师华父,悤氒心,静于猷,氒德,肆克龏保氒辟龏王,谏辪王家,叀于万民。远能迩,克猒于皇天,于上下,屯亡敃,易无疆。」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述这两个国宝做工如此精细,也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祖宗的那分恭敬、诚意和感恩,已经超越时空,令现代中外人士都为之动容。上古以玉祭祖,传播德音;周代铸鼎镌铭,弘扬谦和。古人念念不忘祖宗教诲,以力行之,这便是祭祖的精神实质。


经书以承继家道

在我国,家谱之普及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即公元十四世纪晚期。此前,维系家道、家学的,形式上是口耳相传的传说,以及祖孙相传的经书;实质上是世代相传、造就圣贤的家庭教育。国人熟悉的五经,最初是刻在木简、竹简上的零散记录,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集结成册,历尽千辛万苦,流传至今。其中一个历史动力,便是这些书册是各个贵族家族的家学,是家庭教育的精华和指归。

上古、中古时期的家学,所教导出来的是圣贤,并不分男性还是女性。著名的曹大家(家同“姑”,对女子的尊称)班昭就是一例,太后请她进宫讲学,经学家郑康成则跪在殿外恭敬聆听,可见圣学的收摄人心的力量之大。值得一提的是,曹大家给太后讲学后,感念朝廷的信任、太后的恩德,遂撰写《女诫》,专门讲述如何培养圣贤女子以传承家庭教育,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讲述女性教育的专著。后人绘曹大家,其格局特比照孔子,显示出对圣贤教育的恭敬、仰慕。

祭祖的精神实质 | 清明专辑

上图是无名氏绘于南宋(大约九百年前)的「女孝经图」局部。图上仿照孔子与弟子问对的场景,绘出曹大家(中间坐者)与其女弟子讲授女子行孝、相夫教子的大道。曹大家对面有一女子站立,像是恭敬求师问道,让人联想起《孝经》中,曾子从座位起立向孔子请教孝道,令孔子遂讲述一部《孝经》以传世的情形。收藏于故宮博物院

忠孝传家远

公元一〇八年,东汉名士杨震被调任东莱太守,经过昌邑的时候,与县令王密相见。王密是因杨震的举荐方得到朝廷的委任,故特别备礼十金,入夜悄悄送去,说:“暮夜无知者。”(晚上送礼,没有人知道)。杨震断然拒绝了这份厚礼,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大为惭愧。杨震因此成为东汉名臣。其后人因此而将杨氏祖堂名为四知堂,勉励子孙能正直无私、光明磊落。

祭祖的精神实质 | 清明专辑

曾熙(1861~1930)楷书 四知堂

杨震以其德高而被尊为“弘农孔子”,其子孙坚守祖训,积功累德,因而代出人才,其八世孙依然能够官至太守,而其十四世孙正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唐朝皇帝多与杨氏家族结亲,其家族繁盛,从唐至今,人才辈出。由此可见,古人所言“忠孝传家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真实不虚。因此,一旦得知祖宗德庇子孙,为人子者无不生起崇敬与感恩,可谓“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祭祖的精神实质 | 清明专辑

杨震廉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

家谱第一篇:昭述祖德

何为昭述祖德?昭述,意思是明明白白的记述下来。昭述祖德,是说将祖宗的盛德用各种方式在现今彰显出来,如在鼎上铭刻、在族谱上撰文,以及族长在祖堂上宣讲等。在古代,让子孙后代都能明了祖宗之德,是祭祖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正如周鼎所示,祭祖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子孙向祖宗汇报自己的成绩、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进步。西周的克,因晋升而铸鼎,如同今人衣锦还乡、光耀门楣一样,是让父母、祖宗非常欣慰的。正所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从公元十四世纪开始,家谱逐渐走入千家万户。这时,昭述祖德成为各家家谱的第一篇。在成书于公元一四〇〇年前后的浙江省嵊县陈氏家族的族谱,记录了江州义门陈氏的祖德。“义门陈氏”是唐僖宗亲书并赐的匾额,言其家族重视道义。三百三十多年间,历经十五代,家族一度繁衍至三千九百多口都没有分家,不仅在唐宋两朝屡受皇帝嘉许,其《陈氏家法》更被收入宋朝国史馆,并赐当时的王公大臣各一本,以彰陈氏孝义家风。

像这样关于孝悌忠信的教导,每个家族的家谱、每个县的县志里都有大量的记载。有些名人在正史中有记录,更多的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做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成为后人肃然起敬的模范,他们忠孝的精神,不仅彪炳万世,更为当地乡党所传颂。这就是中国传统大家庭的德行教育、也是传统社会教育之所在。正因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令我国社会纵然历经朝代更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和谐;传统文化、传统学术更得以远承汉唐,而于康熙、乾隆年间达致新的高峰。传统文化的大家庭,对于社会安定、文明发展至关重要!

祭祖的精神实质 | 清明专辑

新时代的昭述祖德依然必要

随着时间跨入日益商业化的现代社会,家谱及祖先行孝尽忠的事迹逐渐被遗忘;每年广聚族人,一同斋戒以祭祀先祖的活动,也被简化成为父母带着孩子给先人上坟;祭祖必然宣讲的祖德,以及子孙向祖宗汇报所作所为的环节,更是鲜有提及。尽管如此,许多家庭依然会将祖先的故事变成一个个鼓舞人心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些老师也会将这些故事搜集起来,讲给学生们听,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这些平常人的普通故事,是每家最令孩子感到亲切的教化。现代社会讲求励志教育,昭述祖德可以说是最亲切、最有效的励志教育。毕竟,无论一个人多么平凡、渺小,皆会因心中常存对祖宗之恭敬、对父母之感恩,而在生活中谨言慎行,丝毫不敢造次,有辱祖宗、有辱家族门风。


昭述祖德是祭祖的实质所在

国是家的延伸,家是国的细胞,昭述祖宗之德,便是延续家风、传承家道之所在。

《孝经》有言:“夫孝,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善继古圣先贤之志,莫过于不忘祖宗孝、敬之圣德,并显扬于当今纷攘之乱世。善述古圣先贤之事,莫过于传承家庭的圣贤教育,令子孙后代得到教化、生命有所依归,令社会实现和而不同、和谐太平。这就是祭祖的真实意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时候回归祭祖的精神实质,将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本——孝、敬二德,力为之、笃行之,以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再现于世,从而化导人心,和谐社会,太平天下。这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对全体人类的最高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