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日本文政三年,也就是公元1820年,京都名医福井榕亭父子模刊了家藏古卷子本《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七,这一事件引起日本学界的震惊。

为何一本古书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许多人对其百思不得其解。

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那些不解的人肯定是没有亲自品读过这本书,对《黄帝内经》的见解远远不够。

国宝的起源和发展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渊薮,自先秦成书后,到宋以前已出现多种古传本。这些不同版本的《内经》在某些字、词、句,甚至篇章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了后世对《内经》认识上的许多歧义。因此,宋以前,一些医家就先后对《内经》进行整理研究和注释阐发,流行一时的主要有全元起的《内经训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和王冰的《次注黄帝内经素问》等。这些《内经》注本既发展了中医理论,对《内经》的流传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宋时期,政府成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校勘整理《黄帝内经·素问》时以王冰的《次注黄帝内经素问》为底本,同时也参照了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作为对照勘本。南宋后期由于时局动荡,战事频繁,《太素》在我国便散佚不见了,此后中国境内也鲜有述及《太素》的著作。

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国宝的回国之路

日本藏有大量汉籍,近代以来,许多文人学者都尝试在日本寻访汉籍带回国内。尤其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出现崇尚西洋、鄙视汉学的社会风气,原本保存汉籍的寺院汉籍大量流失。同时,日本政府全面推行新的医师考试制度,规定汉方医师必须通过西医考试才能领取执照。这种压制汉方医学的政策使日本汉方医师纷纷低价出售自家收藏的汉方医书,导致大量医籍流向市场。

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藏书家。42岁时,杨守敬应召赴日本任驻日钦使随员。旅日期间,杨守敬大量寻访中国古籍,他节衣缩食,购回大量古籍,得书数万卷。

《太素》重现后,杨守敬最终将仁和寺宫中所藏《太素》残卷的影抄本带回中国。湖北人萧延平是杨守敬的同乡,同时也是武昌医馆馆长,他从杨守敬处获得影抄本后十分重视,并着手开始进行校正。萧延平参考大量古籍对《太素》进行校勘、补缺、辑复、注释等,历经二十年,最终完成兰陵堂本《黄帝内经太素》,成为目前国内学习和研究《太素》的重要版本。

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国宝的奥秘所在

《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是发怒,喜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即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便是说尽人类所有疾病的来源。

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每个人都想要一个健康的体魄,《黄帝内经》总结: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内经中提出的问题是不仅仅只有身体的问题,还记载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由治病而引发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教育我们:凡事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做到心中有数,事到临头方能泰然自若,不乱方寸。

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我同时还有朋友会有这样的苦恼:书是一本好书,但是文言文也太难理解了吧。

其实这个苦恼不算苦恼,一般碰到这样的朋友我都会让他看这本全注全译+图解版本的《黄帝内经》,只要是认识字,读起来确实没有困难。

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现在购买两本只需要59块钱,得到的是国宝级别的书籍,在生活中解决好多难题,何乐而不为呢?

被唤醒的国宝——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引起轰动

点击下图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