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真的要非输即赢吗?心理学家说,这6步可以实现共赢

自盘古开天辟地,到人类的不断繁衍生息。父母这个职位,也许是少有的不需要资格证就可以上岗的职位吧。

在这个职位中,很多父母继承着老一辈的优良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多孩子也从中受益一生,并继续传承这些优秀的育儿理念和育儿哲学。

可是,也有很多父母并不这样,他们秉持着上一辈父母教育他们的错误育儿观念,按部就班的对待自己的孩子。

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之命,不可违逆;父母永远都是对的”等等。虽然两者都在继续父辈的育儿传统,可不同的育儿观念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教育。

亲子关系真的要非输即赢吗?心理学家说,这6步可以实现共赢

从目前来看,育儿观念中有两类比较明显,

第一类,“父母赢孩子输”。也就是说父母的权威最高,用权利压制孩子,让孩子满足父母的需求。

第二类,“孩子赢父母输”。也就是说孩子通过撒泼,发脾气,哭闹等手段,要求父母妥协,服从孩子的需求。

第一类和第二类,共同的特点就是双方非赢即输。这种只有一个赢家的育儿观念,始终就会有一方要妥协,放弃自己的需求,从而满足另一方的需求。

可是这种方式,一般很难维持一个正常的亲子关系吧。因为,即使是小区楼下玩耍的孩子们通常也不愿意接受,比如他们的游戏都是希望平等的,都是轮流来当领导者的。那为什么我们大多数家庭却能见到上述的两类情况呢?

亲子关系真的要非输即赢吗?心理学家说,这6步可以实现共赢

究其缘由,家庭作为一个小组织,存在某种动态上的微平衡。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用合理的方式说服自己。

比如第一类,孩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可是孩子会自我安慰“或许我爸是对的吧,即使不对,他是我爸,他要这样,反对无效,我又能怎么样呢?”

而对于第二类,父母就被压制了自己的需求,明显也是不公平的。可是父母也会自我安慰“都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不对他们好,谁又来对他们好呢?”

这两种方式,都是以一方赢为前提,久而久之势必就会产生很多内在矛盾,甚至会不定期的发生亲子冲突。

亲子关系真的要非输即赢吗?心理学家说,这6步可以实现共赢

我们是时候改变我们的育儿方式,即“没有输家”的育儿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提出的第三类育儿方式,即“没有输家”。该方式受到很多家长的接纳,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一个新的育儿方式。

既然有第三类,“没有输家”,那这个育儿方式有哪些优点呢?

第一,从孩子的角度,当得知父母不再试图运用权力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也就是之前父母总是以不尊重孩子的需求为代价获取斗争的胜利。

那这些孩子自然也就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费尽心思的跟父母唱反调,或者极力的反抗父母的权利。

如此一来,亲子冲突似乎已经消失了。孩子也会像父母尊重自己的需求一样,尊重父母的需求。因为彼此尊重需求,没有输家,亲子关系只会更上一层楼。

亲子关系真的要非输即赢吗?心理学家说,这6步可以实现共赢

第二,从父母的角度,以往父母总是操碎了心,可仍然被孩子嫌弃。当父母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问题,父母就不需要时刻唠叨,从而与孩子产生一些做法上的冲突。

只有孩子自己认可的解决办法,才能让孩子主动的去完成任务。比如,父母总是催促孩子先完成作业再去玩iPad,可是还是喜欢先玩会iPad,再去写作业。

父母如果约定一个时间,按照孩子自己的方式,或许孩子可以按时完成作业,且不会有很大的亲子冲突。

没有输家的这种方式,我们怎么操作呢?根据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提出的第三类方式“没有输家”,具体包括了以下6个步骤:

步骤一:确认并界定冲突

步骤二:找出各种可能的备选解决方案

步骤三:评估备选解决方案

步骤四:确定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步骤五:执行解决方案

步骤六:对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