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自爆”為自保,資本撐起的大廈或將崩塌?

4月2日,瑞幸公佈了一份“偽造22億元交易”的內部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2億元。此消息一出,各方震動,瑞幸股價暴跌75.57%,盤中共8次觸發熔斷,市值蒸發超65億美元。

其實瑞幸一開始對這件事是否認的。今年1月調查機構“渾水研究”發佈了做空瑞幸的報告,表示在瑞幸900多家門店蹲點,收集了超過25000張購物小票,又根據內部微信聊天記錄和門店錄像等證據,得出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每家門店每天的銷量至少誇大了69%和88%的結論。

當時瑞幸對這一調查結果堅決不認,可現在瑞幸卻選擇“自我引爆”的方式,很可能是為了自保,避免破產清算。因為納斯達克有規定,上市公司股價若是跌破一美元,而且持續30個交易日就會得到預虧警告,此後的90天裡如果還找不到自救措施,那麼就只能退市。從一些前車之鑑來看,納斯達克制度嚴格,財務造假的後果不僅是破產,還會被投資者索賠,最後會賠得很慘。

與當年瑞幸風光上市相比,現在的結果令人唏噓。2018年瑞幸入局咖啡市場,時間不早但掀起的波瀾不小。CEO錢治亞、大股東陸正耀都出身“神州優車”,於是也就很信奉租車市場那套“燒錢擴張”的理論,憑藉高補貼的銷售模式,“首杯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等銷售策略引得用戶紛至沓來,瑞幸也被看作是咖啡市場上的“黑馬”、“鯰魚”。

瑞幸“自爆”為自保,資本撐起的大廈或將崩塌?

瑞幸擴張之後就積極謀求上市。2019年5月,剛剛成立一年的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敲鐘,創下了中國咖啡品牌從創立到美股上市的最快紀錄,募集資金6.95億美元,市值達到42.5億美元,成為當年納斯達克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瑞幸“自爆”為自保,資本撐起的大廈或將崩塌?

可這份風光背後也少不了爭議。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過度依賴資本,瘋狂燒錢擴張不可能永遠有效,偏偏瑞幸熱衷於此。虛榮與光環或許讓瑞幸產生了一種過高估計自身能力的錯覺,甚至為了維持這種錯覺,不惜偽造交易額。

其實瑞幸的經歷做法和當年的樂視頗為相似。樂視在風光的時候也是瘋狂的融資和燒錢,上市後股價暴漲。資金鍊危機暴露初期,賈躍亭公佈情況並信誓旦旦會負責到底,然後就辭職赴美,樂視的爛攤子到現在也沒收拾利索。

瑞幸如今的一系列操作就像當年樂視的“翻版”,而且比樂視有過之而無不及。樂視崩塌的根本原因是產業鏈太長,導致資金鍊斷裂,而瑞幸的財務造假則涉嫌“詐騙融資”。

那麼,瑞幸是否會重蹈覆轍呢?

據說當天晚上瑞幸公司內部群炸開了鍋,不少員工想要另謀出路;對於財務造假,投資人很可能會發起集體訴訟,在鉅額賠償的壓力之下,瑞幸大規模裁員的可能性很大;資金鍊斷裂,線下那幾千家門店的租金如何解決也是難題;另外瑞幸的小鹿茶、堅果等新業務也會因為資金鍊斷裂得不到供應商的繼續支持,而瑞幸賠付供應商的損失又需要大筆資金……

這些鏈條環環相扣,一個地方出了紕漏,就會影響整個佈局。企業發展初期努力吸引客戶佔領市場固然算不上錯,但是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真正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是企業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

瑞幸“自爆”為自保,資本撐起的大廈或將崩塌?

如今29億營收裡有22億都是造假,瑞幸要填平這個“巨坑”難度係數很高,關店、裁員,淪落到和樂視一樣的結局也不是沒可能。退一步講,即使瑞幸度過了眼前的難關,由此引發的信任危機恐怕也會延續很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