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明治 · 龍文堂造梅翁款鐵鑄猛虎下山圖詩文大鐵壺


高:25.6cm 長:21.3cm 直徑:17.8cm

款識:龍文堂造(蓋款) 梅翁(身款)


說明:附共箱。此壺肌理均勻,器壁厚重,肩部至頸部過渡舒緩,線條輕鬆而不呆板,腰線至底略收,呈現很好的立體效果,穩重端莊。三弧形提樑,梁足穩固;三瓣摘鈕,流嘴飽滿而立體,水徑通暢。器身一面繪猛虎下山圖,一面鑄詩文相呼,形制規格頗高。


日本鐵壺最早起源於中國唐代,使用鐵壺是以便於煎藥。自飲茶於日本流行開來之後,日本鐵壺便成為了茶道欣賞的雅玩之器。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明代之後,日本與中國選擇了兩條不同的飲茶文化之路。中國以蓋碗、紫砂泡茶,而日本選擇了唐宋之風的煮茶、煎茶。但殊途同歸,鐵壺與紫砂藝術在形態上都具有渾樸自然的精、氣、神。鐵壺所使用的生鐵材質亦能散發出如紫砂泥那般自然靈動的氣息。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追溯日本鐵壺的歷史,廣受追捧,最為耀眼的是明治時期關西地區的鐵壺。

明治時期是日本關西鐵壺的輝煌時期,那時著名的壺師如星光璀璨:在日本江戶末期到昭和末期的二百多年中,僅日本京都地區就出現了百餘家鐵壺堂號,近千位釜師。

關西鐵瓶代表著日本鐵壺的技藝之頂峰。而當時關西地區,卻有“天下鐵瓶系出龍文之稱。”“龍文”,便是日本最負盛名的龍文堂,即京都鐵壺的開山堂號。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龍文堂之壺,是日本五大鐵壺堂口中,體量最大、產量最多、工匠整體水平最高的。龍文堂的老鐵壺不僅在日本國家博物館、縣立博物館和民間有所收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和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東宮博物館亦有所藏。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其保留了最為厚重、本樸的自然之美。古拙粗放的紋理肌膚、畫龍點睛的浮雕鑲嵌之工,默示著鐵壺靜穆、枯淡的精神內核。這與“靜寂、幽玄”日本禪道思想相互融合,達到天地人和“茶禪一味”的最高境界。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在日本的禪宗文化中,茶道與繪畫、香道、花道、能樂等相通。老莊哲學中所說的“知其白而守其黑”與“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便是龍文堂制壺藝人所表達的最高層次的美。


如此件拍品梅翁所作之壺,一面雕猛虎下山圖,一面鑄詩相應。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鑄工之精湛,雕刻之渾然如生,表現力極其豐富。梅翁,實名為大國壽郎,明治時人,日本國寶級大師。其早年於龍文堂制壺,而後自立門戶,擅長工藝繁複的裝飾技法聞名,壽郎此種在砂模上精細刻劃出反模成就的鑄物工藝,目前工藝師已難以追越。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古人重煎水,鮮水方顯茶之精華。茶錄曰:“侯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侯湯即煎水,水有三沸。過則水老不可食也。


講究的人煮水,都是要慢火慢熬的。小火慢慢煲水,到客人來的時候,水差不多就煮開了,只用這一壺水泡茶。鐵壺煲水的好處就是讓水溫不容易迅速降下來,小火慢慢催動,水不會永遠都開著,含氧量不會一下子就喪失了,這樣煮出來的水是活水,泡出來的茶也格外鮮爽。


且鐵壺能夠軟化水質,亦更能激發老茶的香氣、湯色和滋味。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夏目漱石曾在《我是貓》裡寫道:“正如闊家公子,不聽龍文堂茶壺的松濤聲便難得安眠,同樣,主人不把書本放在枕邊,便不能入夢。”

鐵壺中柔和的水沸聲在等待著,時隙無阻,風雨而來的客人。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昭和 · 芳久作器多雨齋時也刻繪24k純金雲龍紋香爐


高:9.5cm 直徑:11cm

重量:508g

款識:雨樂齋時也(身款)

純金、芳久作(底款)


說明:純金器為日本御用級製品,級別之高,制式之華麗,非尋常家庭可享用,同樣非一般金工師可製作,芳久為日本金器名堂號,所制之金器廣受世人褒評,傳世皆為佳作。


“香為佛事,大論,天竺國熱,又以身臭故,以香塗身,供養諸佛,及僧……禮節,當淨拭香爐炭火多少,執香爐無以自燻。”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佛教認為,比丘有七守,而清淨居首,只有清淨,才能達到七守中的一心,坐禪定意。


香,在一開始時,為除天氣炎熱而帶來的臭味,祛除臭氣、不淨,使人身心舒暢,另供佛以表供養之虔誠。而後,焚香更有使人寧心安神之效,令仙真僧尼得以入禪定玄虛內門。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香文化差不多是和茶文化同時期由中國傳入日本的。鑑真東渡給日本帶去佛法的同時,也帶去了與佛教有密切關係的香文化。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東洋受唐文化影響甚深。在奈良時代,香主要用於佛教的宗教禮儀,香爐亦循就中國流行的制式。鼎式香爐,佛教中稱其為寶鼎,除了方形的香爐外;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是如法的放置。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寶,缺一不可。

而後,香道在貴族與民間流行開來,不再僅限於宗教儀式中。隨著工藝的成熟和進步,古代藝術家將雅緻、細膩的審美情趣賦予給香器,還運用了鎏金、鏨刻、鑲嵌等技術,使得香器的造型、紋飾多樣富有妙趣。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此種先進的技法與用途傳入日本,同時,名貴的金屬器具進入日本貴族生活。至鎌倉時代,嵌、鏨、削等技法被綜合使用,香爐的制式襲中國之風,又發展出日本本土獨特之美。


如此件雲龍紋香爐,為三足鼎式,通體純金,爐身雕有龍紋,金光熠熠,栩栩如生,爐蓋雕有鏤空雲紋,縷縷青煙乘爐而起,意境縹緲悠遠。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金爐香盡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焚香薰衣而衣冠芳馥,這是絕大多數人所追崇的生活方式,而無古今中外之分。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倘若能於此仲春春雨靡靡之時,焚香看畫,一目千里,雲樹藹然,臥遊山水,香爐嫋嫋清煙起,當是春意無盡、禪趣無盡。


四月大拍 | 俯仰之間皆為風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