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孤独起来有多可怕?


古人孤独起来有多可怕?

李白

1

744年的一个夜晚,李白颓然坐在花草遍布的院落中。

这年,他丢官了。他的官职只是一名小小的翰林供奉,没事给皇帝写点诗词歌赋啥的,可以说是与世无争。但这也引来了其他官员的不高兴。官员们见其孤芳自赏,不站队不奉承,我行我素,遂联名弹劾,让玄宗将其赶出长安。

这大概是留宿长安的最后一夜了吧,天上明月是那么皎洁。月光柔和地倾泻下来,把安静的长安城照得犹如白日。街衢,巷道,空无一人,人们都早早熄灯入眠,天地之间,仿若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散漫地将酒杯斟满,透过月光,看见了自己在杯中憔悴的倒影。他低头叹口气,又看见了自己的身影贴在地上,被月光拉得老长老长。

感怀身世,顾影自怜,历来是文人的通病。李白自是不能免俗,更何况还是在如此凄清孤独的夜晚。他回到书房,写下了孤独的千古名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古人孤独起来有多可怕?

杜甫


2

酒醒后,李白离开长安,辗转至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见了将来要与之齐名的杜甫。两人饮酒作诗,寻仙访道,快活了一年。745年,两人分别,再没相见。

此番离别,李白踏入了顺途,杜甫的漂泊困旅才正式开始。

科举失利,求贵无门,遂又遭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博得个左拾遗,任期不足半年,就被肃宗扫地出门,并永不录用。

杜甫从华州,一路漂泊到秦川、成都、渝州、夔州……江船载着他,顺水南下,停在了岳阳楼下。此时他已57岁了,满怀的忧思和不得志,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他坐在船里,回想一生,仕途不第,壮志难酬,多番寄人篱下,半生孑然飘零;望向远处,天地苍茫,江天辽远;回看自己,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而身边却一个亲近的人也没有。他不禁悲从中来,独自出船系舟,登上岳阳楼,写下了他的孤独名篇: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古人孤独起来有多可怕?

苏轼和王弗


3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江水依然悠悠,而月华之下,江水之滨,却早已换了人间。

1075年正月20日的夜晚,苏轼从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

他梦到了前妻王弗。

苏轼十九岁的时候,娶了老师的女儿、十六岁的王弗。王弗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婚后经常给苏轼炒蚕豆,陪苏轼看满天星辰,跟苏轼去河边野炊漫游。苏轼读书写作的时候,王弗也陪在一旁,为他看灯添油,乃至为他指出书中或笔下的纰漏。王弗的才华远不及苏轼,但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比苏轼更要认真专注。那是苏轼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时他还没出眉山,没有仕途的压力,没有遭到贬谪的流离,他有的,就是与王弗每日琴瑟和鸣的浪漫与惬意。

可惜的是,王弗二十九岁就死了。苏轼悲痛欲绝,在王弗的坟茔旁,前后种下三万棵松树,让它们代替自己陪伴亡妻。

后来,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王闰之不如王弗那样有才情,但她陪着苏轼,自“乌台诗案”开始,一路流离至黄州、汝州、常州等地,和苏轼一起住茅屋,垦地开荒,没有一句怨言。

王闰之很好,苏轼在她死的时候,在她墓碑上写下“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她是苏轼最愿意合葬的人(后来也践行了这个意愿),但她身上总缺点什么。

是了,她缺了能够与苏轼产生精神共振的才情,缺了能够慰藉他精神孤独的良药。

如果说王闰之给了苏东坡一个家庭,那么王弗则给了他一份爱情。

回溯往事,情不能禁。苏东坡下到床前,合着月光,写下了流传千年的孤独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

古代诗词作家中,李白、杜甫和苏轼基本上代表了古诗词的最高水准,因此他们的故事流传最广。

除了这三人,其实还有很多古代文人,同样在最孤独的时候,写下了流传最广的作品,有的甚至将自己活成了代表作。


古人孤独起来有多可怕?

张岱《湖心亭看雪》


比如张岱,国家被金国铁蹄踏破后,荣华富贵成为往事以后,他在一个冬夜,无法遣散心中的苦闷和孤独,遂大冷天一个人跑出去赏雪,于是有了《湖心亭看雪》。


古人孤独起来有多可怕?

徐渭


比如徐渭,八次科举不第,穷苦潦倒一生,后来多次下狱,丧亲之痛与无法报仇之恨如影随形,终于将其变成一个失心疯的孤独患者。他杀了妻子,自杀九次。他斡旋于长期的孤独和绝望中,活成了中国版梵·高。

后来人看了这些经典而深刻的作品,了解了这些性格独具的人,开始向往,开始歆羡,开始鼓吹孤独。

他们决定重新定义美好——孤独的美好。于是有了“孤独是最高的境界”,有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但这并非美好,这叫文过饰非。如果可以,谁愿意承受这份“美好”啊?况且孤独就像喜怒哀乐,不过是人生必经的常态,有什么值得鼓吹呢?

真正的美好是什么?

是在一个有月亮夜里,三个人聚在一起。他们的名字,可以是李白、杜甫,也可以是苏东坡或其它。他们欢笑畅谈,把酒高歌,歌曰: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