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營收淨利近十年首降,六味地黃丸銷量大減

同仁堂營收淨利近十年首降,六味地黃丸銷量大減

出品|搜狐財經

作者|陳天倫

4月2日晚,同仁堂發佈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同仁堂實現營業收入132.77億元,同比減少6.56%;實現歸母淨利潤9.85億元,同比下降13.12%。

這是同仁堂近十年來營收和淨利潤首次下降。在此之前,同仁堂連續三年營收增速下滑。2016-2018年,同仁堂營收增速分別為10.96%、10.63%、6.23%。

作為一家老字號中成藥企業,同仁堂的業務包括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部分。

報告期內,醫藥工業板塊實現收入75.31億元,較上年減少10.49%,毛利率也比上年減少3.37個百分點。

分產品來看,安宮牛黃系列、同仁牛黃清心繫列等心腦血管類產品2019年收入30.39億元,同比增加6.72%,毛利率卻下滑2.24個百分點。補益類產品收入12.88 億元,同比下降22.35%,其代表為六味地黃丸系列等。

此外,感冒清熱系列、牛黃解毒系列等清熱類產品在年內收入5.1億,同比微增1.63%,毛利率下滑1.71%。

近兩年,同仁堂營業收入前五名的主要品種均為安宮牛黃系列、同仁牛黃清心繫列、同仁大活絡系列、六味地黃系列和金匱腎氣系列。

報告期內,主要五大品類的產銷量均有所下滑,總產量同比減少30.2%,總銷量下降19%。尤其是六味地黃和金匱腎氣系列總銷量比去年減少25.5%,僅售出1883.1萬盒。

同仁堂在年報中稱,由於新建的大興生產基地產能尚未落實,品種轉移還在持續進行,因而整體產值受到影響。

實際上,產能不足近幾年來一直是同仁堂的發展桎梏。2017年,同仁堂新開闢的大興生產基地基本建設完成,開始搬遷和試產。2018年新建基地部分達產,完成190餘個品規的轉移註冊。至目前,新建基地仍處於竣工收尾階段,進展不及預期。

而在醫藥商業方面,2019年該板塊收入75.21億,同比減少0.52%。截至報告期末,同仁堂共有零售門店852家,其中報告期內新設門店46家,關閉門店2 家。

從區域上來看,華北地區在2019年新增店鋪14家,年底達到372家,數量在各地區分佈中居於首位;華東地區新增藥店12家,年底達到195家,數量位列第二;東北地區新增藥店9家,年底達到102家,數量位列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同仁堂在海外市場實現收入9.96億,同比增加1.33%,佔比僅為7.5%;國內地區實現收入121.84億,同比減少7.24%。

此外,由於產銷不足,同仁堂在報告期內的營業成本較去年下降6.59%,銷售費用同比下降11.19%至26.22億。另一方面,同仁堂在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支出為1.1億,比上年同期增長20%,但佔總營收的比例仍僅為0.84%。

截至發稿前,同仁堂股價報24.77元,今日跌幅為0.52%,總市值339.71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