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通透的一首詞,寥寥數語,卻讓無數人豁然開朗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大概就是對蘇東坡最好的詮釋。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與朋友出門遊玩,忽降大雨。同伴狼狽躲雨,只有蘇軾依舊緩步前行,昂頭高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身處順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身處逆境,他能承受最壞的。這大概就是蘇軾的魅力吧。無獨有偶。

有人曾問曾國藩:“您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但是您不僅能夠把這些事務都處理好,而且在讀書做學問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您是怎麼做到面面俱到的呢?”

曾國藩是這樣回答的:“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如此,便是人生最開闊的境界。

蘇軾最通透的一首詞,寥寥數語,卻讓無數人豁然開朗


-01-

物來順應


對事對物、對名對利,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如果內心總是充滿擔憂,顧慮,就會覺得生活十分苦痛,不敢向著遠方前行。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禪師有一天在院子裡看到一棵樹很茂盛,而旁邊的一棵樹卻枯死了,就問弟子:“這兩棵樹是榮的好,還是枯的好?”


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茂盛的好。”


禪師搖搖頭道:“繁華終將消失。”


弟子隨即轉口說:“我看是枯萎的好。”


誰知禪師還是搖了搖頭:“枯萎也終將成為過去。”


這時,正好有一位小沙彌從對面走來,惟儼禪師便以同樣的問題來“考”他,


小沙彌不緊不慢地答道:“枯萎的讓它枯萎,茂盛的讓它茂盛好了。”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與其內心充斥著急躁和不安,不如把煩惱踩在腳下,把明媚裝在心中,不計較,不強求。

正如楊瀾所說:“人生應該以緩慢的姿態行走,如此心境,就沒有大起大落,也無大悲大喜。”

不必著急,不必刻意,讓生活順其自然。


蘇軾最通透的一首詞,寥寥數語,卻讓無數人豁然開朗


-02-

未來不迎

常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必急著要生活給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時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話,也要等一會兒,才會聽見那綿長的迴音。

人生的路很長,不要計較短暫的得失。

不管結果如何,來過,爭取過,努力過,無愧於心,就好。

水無常形,兵無常勢。生活就像是一場未知的旅途,與其過度猜想,不如專注當下的生活。

泰戈爾曾說: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

人生本過客,何必太糾結?

做一個成熟的人,未來不迎,過往不糾。

蘇軾最通透的一首詞,寥寥數語,卻讓無數人豁然開朗


-03-

當時不雜


有人問:什麼是活在當下?

其中最高讚的一個回答是:不被上一秒牽掛,不為下一秒擔憂。

一日,小和尚隨老和尚下山化緣。


下山前,老和尚叮囑小和尚,下山後不可近女色,小和尚點頭答應了。


兩人走到了河邊,正巧看到有個姑娘在河邊徘徊,似要過河。


老和尚就過去問她:“姑娘你要過河呀,那你過來我揹你過去吧。”老和尚就把姑娘背過了河。


小和尚看在眼裡,心中很是費解。走了20裡地,終於憋不住去問老和尚:“師父,為什麼你囑咐我下山不可近女色,自己卻主動去背那姑娘呢?”


老和尚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背了她20裡地,卻還沒放下。”

執著是一種痛苦,放下是一種解脫。

人活在世,總會執著於太多。或執著於人,或執著於事,或執著於物,亦或執著於一句話。

過去的既已過去,不管好壞都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再多執著只會給自己和他人徒增困擾。

餘生不長,只有學會放下,心靈才會得到解脫,我們才有心情去欣賞旅途的風景,才能獲得輕鬆自在。

蘇軾最通透的一首詞,寥寥數語,卻讓無數人豁然開朗


-04-

既過不戀

《了凡四訓》中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它都會成為過去。

不要總在過去的回憶裡纏綿,不要總是想讓昨天的陰雨淋溼今天的行裝。

昨天的太陽,曬不幹今天的衣裳。

李白曾在詩裡這樣寫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過去的你,或許有很多令人傷心的往事,但是說到底,那些都已經過去,無論你多麼在意,都改變不了了。

真正成熟的人,不會讓太多的昨天佔據自己的今天。

記得帶上自己的陽光和微笑,過好每一個今天,給自己一份明媚享受生活。


蘇軾最通透的一首詞,寥寥數語,卻讓無數人豁然開朗


聽過這樣一段話:

生活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活在當下,真正的活在當下。

做事情的時候專注於事情本身,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憂慮,也不沉浸在過去的痛苦裡,亦不被時下的外界環境所牽絆,按照當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專注當下即可。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盡力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就能迎接更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