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年代为何经济危机,可以避免吗?

guopeili


日本的90的年代经济危机完全可以避免,而是还是签订了广场协议以后,而不是通过消极的不签订广场协议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在签订广场协议不仅仅是美国针对日本一个国家,而是与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方主要其他经济体都签了这个协议。其目的是让美国在80年代初期的美元快速升值后的一个贬值空间,而且这些国家即便不签署协议,美元也可以同样走量化宽松的通道,那么到时吃亏的还是这些国家,还不如硬着头皮上,不仅可以挽回一些面子,还可以得到一些实惠的承诺。

在这升值的过程中,德国起初也是不太愿意,可也没有办法。于是就开始把国内的产业向更高端的制造业和汽车产业等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打击国内的房地产业,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德国却出现了在后续20年里的经济持续发展的劲头。

可日本不同,日本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德国的捷径。在日元升值中,日本政府和国内资本同外资一起把房地产和股票炒上了天,以为这种虚拟经济可以让日本永久发展,甚至还发热到以为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于是,虚拟经济抬了头,实体经济就开始向周边国家转移,国家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最后在泡沫破裂中直接把日本经济拉到了极低的位置,以至于20年时间都还没有缓过劲了,还在5万亿美元的GDP漩涡里徘徊。

非常简单,当年的日本像向德国学习,不要一味的追求虚拟经济带来的泡沫感受,把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压制住,不让其抬头。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全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日本企业和产品的品牌价值,从而避免外汇升值带来的竞争力下降的压力,日本就完全可以逃过这场经济衰退,走向更加繁华的美好未来。不过日本的硬伤还在,也就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是如此严重,最终还是要被此因素拖累,甚至是拖垮,这也是一个无解!


鞅论财道


《广场协议》虽然不是日本产生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但绝对是个导火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相比美国经济的衰退,日本却显得朝气蓬勃。日本工业品从成本到生产效率都大幅超越美国,对美出口常年保持顺差,使得美出现巨额赤字。1985年坐不住的美国人,召集美日英法西德五大工业国财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了份协议,意使通过变动汇率改变对美不利的局面。



其中一项就是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这会使日本产品出口到美国时,因为汇率变化造成事实上的竞争力下降,以遏制美日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

除此之外,日元升值也造成其他领域的影响。比如日本购买的美债,买入时是用日元换成美元来购买,因为汇率剧烈变化,美债转换为日元时势必产生亏损,这使得日本购买的美债纷纷出逃回流国内。



而一心想成为政治大国的日本面对有利局面,也有所膨胀。日本央行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让各企业单位个人更容易从银行搞到现金,本意是活跃日本国内市场。另一变化是,银行认为股票房地产等投机市场更容易获得高额利润,因此贷款方向也从扶植企业贷款转向投机市场。

几方合力叠加,造成的结果就是无论企业或个人手里的钱多了,而这些钱恰恰都流向充满发财机会的股票、房地产,这无疑会迅速抬高股票及房产的价格,房产成了最吃香的投资项目,甚至出现黑社会强迫居民出让土地的现象。



这种热烈的气氛让日本从上到下坚信,房价是只涨不跌的。该景象似曾相识,买到就是赚到。盲目乐观导致全体国民的狂热,一时间社会上满是通过炒卖房产发财的人,大家手里攥着花不完的钞票,开启疯狂买买买模式。

一到下班,街边到处是挥舞大钞抢出租车的上班族,各房地产证券业,给员工大幅加薪,更富远见的地产大亨,则将眼光投向大洋彼岸,号称“五年内埋下半个美国”,连洛克菲勒中心等地标式建筑都成了战利品。



然而只要是市场经济,就无法摆脱价值规律的操控。

股票房产经过无数次换手,已达到远超本身价值的价格,早早脱手的人获得了财富,最后持有的一批则成为“接盘侠”。突然有一天,这些人发现原本抛出就有人抢着接手的房子卖不动了,市场对于存在巨大泡沫的不动产已无力承接。



那些以房产抵押贷出资金的银行,也发现了事情不妙,原本贷出在地产上的资金一直能按期回笼,现而今那些持有不动产的人们却无法兑换为现金偿还贷款。



为降低风险,日本也改变宽松金融政策,猛然收紧,投机市场的热钱一时间无影无踪。失去资金支持的炒家们资金链断裂,纷纷破产,那些视若珍宝的不动产,关键时刻竟然一动不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疯狂了四年多的股市房市,开始了绵延不绝的跌势,遭受重创的日本经济也因此消沉。



那么这场危机可以避免吗?如果都能准确预测到未来,当然可以,但是在利欲熏心的促使下,无数重利润而忽视风险的日本人,共同铸就了这一悲剧。这不能单纯归咎于日本或是其民众,而是多方合力导致的结果。


史海寻踪


地价会跌吗?日本人曾经思考过这个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觉得绝不可能。毕竟地少人多,地价只会蹭蹭蹭往上涨。

可是在1990年9月,日本国营广播电视台NHK特地提到了地价的问题,而且连续5个晚上,在黄金时间播出,认为日本地价应该至少跌一半。

从此以后,日本地价一去不复返,房产泡沫终于被挤破,日本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终于还是到来了。

01在此之前,日本号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80年代中期,日本房地产兴起,也就是1975年左右,大批房地产商开始炒地皮,地价疯狂攀升。

地价攀升,房价自然也跟着攀升。溢价率时常超过30%,有些商业用地溢价率更是高达40%。1990年的地价,基本上比1985年时翻了一番,而这一切只用了5年时间而已。

  1. 房价上涨的速度非常快,1990年,核心地区的房价已经达到了普通人工资水平的20倍之多。与此同时,日本的股市也非常疯狂,1989年日本的平均股价,是1984年的3.68倍,市盈率达到了80倍。
  2. 所有经济学家都表示非常看好日本经济,没有任何专家敢说这一经济现象是泡沫经济。房地产价格攀升的结果是,民间的大量资金落入了资本家手里,于是他们开始在全球买买买。
  3. 夏威夷群岛出现了大量日本民众,他们的消费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让美国人有些小高兴。
    不过同时还伴随着各种隐患,因为日本人开始大量并购美国企业,在美国购买不动产。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他们有实力将整个美国都买下来,并且将美国变成日本的第48个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

日本资本家到底有多有钱呢?据说当时日本有个资本家要买美国的一栋大楼,价值4亿美元,谈妥以后日本人变卦,说要加2.1亿美元。

老美简直觉得他们脑子有问题,白送2.1亿美元?有这么好的事情?当然是有的,因为日本这边的老板说,昨天有人6亿美元买了一栋楼,创造了吉尼斯纪录,他想要打破这个纪录。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究竟有多有钱。

02明知道挤泡沫会死人,为什么日本还要下定决心挤泡沫?

日本的泡沫经济达到了一定高峰期以后,政府居然下定决心要挤泡沫。为什么呢?难道这不怕损害国本吗?

其实我们对国本的理解是错误的,房价越来越高,就真的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吗?当然不是这样,日本是一个注重实体经济的国家,相对来说更注重脚踏实地去搞工业生产。

  1. 也就是说过去的日本是不屑于搞那些投机活动的,可是股市和楼市双重暴涨之下,不少人从中赚取了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这使得日本的老百姓们迷失了方向,于是他们将所有的钱,都拿来买房子和股票。
  2. 这样一来,没有人再去关心实体经济到底好不好,甚至没有人去在乎自己手里的工作怎么样,反正股票一卖,就能抵几年工资,房子一卖,就能抵一辈子的工资。
  3. 这么发展下去,日本的实体经济可就彻底玩完了。而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实就是实体经济。为此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决定挤泡沫。

哪怕有很多人因此倾家荡产,哪怕有很多人为此跳楼,哪怕流落街头的人比比皆是,有人指着日本是虚假繁荣,这都没有关系。

因为日本政府知道,挤泡沫的过程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可是挤完泡沫以后,一切还可以重头再来。

只要实体经济不垮塌,只要民众不要一味地成为投机分子,那么这个民族还是有未来和希望的。可惜这一个过程当中,无数的百姓面临倾家荡产的命运,社会淘汰了这么一拨人,只是为了让整个社会向更加良好的状态发展下去罢了。

03日本可以避免90年代的经济危机吗?很难。

不到泡沫破裂人们便无法断定它是不是泡沫。---格林斯潘

当时日本民众的心思,全部都落在了股票和房子上。那个时候你不买股票,不买房子,很多人会觉得你是傻瓜。

只要买了倒手一赚,那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资。可是最后总是要有一个人来接手的吧?比如说房子,总归最后是要有一个人来接手,所以说房价只会越炒越高,高到了巅峰以后,最后那个人会死得很惨。

可是最后那个人的钱会是从哪儿来的呢?还是从房子、股票里来的,因为正常人工作,是不可能有那么多钱来接盘的。

为此日本的经济危机,是很难避免的。就算政府不主动挤泡沫,最后泡沫自己也会主动爆破。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尽量早点戳破这一泡沫,越少有人参与进来,那么受伤害的人就越少。可问题是,股票、房产这些都是全民参与进来才能火热的事情,而且但凡是个人,都会觉得,日本政府不可能故意打压自己的经济,万万没想到。

我们想不到的事情有很多,日本政府的这一行为短期来看,似乎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是从民族长远性发展来看,绝对是有百利无一害的。

总结:一个民族的投机分子,越少越好。

袁隆平老爷子曾经告诫过我们,年轻人,不要总是把眼光放在钱上,应该要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不是钱。等到你的理想实现时,这些钱自然就会到你手里。

那么有人会听吗?不会有人听的,至少现阶段的年轻人是不会听的。任何人在看似稳赚不赔的投机面前,都不会放过机会。

日本当时正是因为全民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全部都参与到投机当中。有钱就买点房产,没钱的则会炒点股票。

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到底谁才会是最后的接盘者。其实每个普通人都是接盘者,为什么呢?因为你卖了这一支股票,还会买下一支,因为谁都相信稳赚不赔。

说句实在话,可能会被和谐,不过也无所谓,真正的资本大鳄,却懂得将资产转移到美国、欧洲等地,他们掏空了日本的内在,最终一亿多日本人,似乎同时站在了一座摇摇欲坠的大楼之上。好在大楼还没有倒塌,日本人自己就知道该走下来夯实基础先。


江湖小晓生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为此,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

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日本此次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也是促使日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冷战格局下,为了共同对抗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日本成为西方国家的军事同盟,美国对日本采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日本充分利用美国在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乃至安全保障等方面对其的援助潜心发展经济。冷战结束后,这些有利条件不仅逐渐消失,而且在多极格局的趋势下,美日两国在科技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双边贸易领域已成为竞争的对手,甚至在地区经济的主导权上也存在着相互争夺的状况,使日本的贸易体制、生产体制、金融体制以及流通体制等方面都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改革现行经济体制,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强竞争力,已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局限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局限,是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诱因。

日本1996年出版的《任务白皮书》中指出:“日本式经济模式曾在战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相当有效的作用,但在近期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中,……这一体制却正在总体上丧失其有效功能。"因此,日的模式急需进行改革。

现行的日本金融体制是在战后初期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着眼于向产业界稳定地提供低息贷款,增强企业出口竟争力,促进经济增长而设计的。其基本特征是: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以阻止资金流向海外;实行人为的低利率政策,以鼓励企业贷款。其实行的是资金吸收和分配的一元化金融管理体制,即具有日本特色的官银一体化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淡化,使其自有资金比率不漬,经营能力低下,缺乏国际竟争力。由于日本金融监管机构权力过度集中,使官商勾结产生了一系列腐败问题。因此,取消或改革有关规则,加速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已成为日本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日本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落后导致了此次经济危机

日本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者主导型企业制度、发展目标优先、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制。日本这种传统的企业制度正在失去其往日的功效。随着企业竟争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日本企业制度将在保留其一部分有价值特色的同时,逐渐向市场导向型的模式转变,企业间的人员流动将增加,“能力主义"在工资制度和晋升制度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增大,企业间相互持股关系逐渐削弱,证券市场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企业间的关系将日趋松散,企业活动范围也将扩大,走向跨国经营等。但其经营模式没能随企业变化的形势而及时进行调整,这也是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机制性原因。

主导产业选择失误是导致此次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日本的主导产业选择失误,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不但产生了泡沫经济,而且影响了产业升级,使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同美国的竟争步步失利,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日本原有的主导产业出现衰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饱和需求下降,如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二是产业竟争力相对变弱。此次调整必须重新寻找新的主导产业,并通过新的主导产业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合理组合,使其重上一个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造成日本这次经济危机暴发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问题。战后建立起来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半个多世纪以来基本没变,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新形势。日本今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我们与日本经济改革的实质及其面临的问题是相近和相似的。我国应从日本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365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吹起的这一个泡沫,是人类经济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在泡沫破裂后的15年间,日本都在为这个泡沫还债:经济萧条、政局动荡、犯罪率上升。

  “1993年的时候,日本人用了22年的时间,终于使人均GDP从世界第18位,达到了世界第一;但到现在,又经过了14年时间,日本的人均GDP从第一回到了第18。”东京电视台著名的经济评论家莫邦富告诉本报记者。

泡沫

  那是一个迷乱的年代。在日本的街头巷尾充斥着“炼金术”之类的大众读物,“理财技巧”成为全民流行语,一半以上的日本人都持有股票

  东京银座,全球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三越百货门口那一对石狮子,冷眼看着经济的潮起潮落。

  1989年,泡沫经济的最高峰,石狮子眼前的银座四丁目的地价,是每坪(3.3平方米)1.2亿日元。东京的另一个地标——东京帝国广场,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居然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一个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日本正沉浸在一个“地价不倒”的神话中。“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然后再把美国土地出租给美国人住。”莫邦富说,“在当时的日本报纸上这样的言论经常可以看到,并且被大部分日本人接受并引以为豪。”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80年代中期,随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日本地价开始疯狂飙升。自1985年起,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1990年,六大城市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上涨了约90%。在东京都市圈,从1986年开始,出现了几乎是垂直式的地价上涨,高峰期1990年的地价大约是1983年的2.5倍。

  随着地价暴涨,城市住宅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一般来说,劳动者仅靠工资收入所能购入住宅的价格限度应是年收入的5倍左右。在1990年,东京都市圈的住宅价格与年收入之比已经超过了10倍,在核心地区更是达到了近20倍的水平。即使在大阪都市圈,这个比值也超过了7倍。

  除了地价,股市正创造着另一个“不败”的神话。日本证券公司的老板骑着火箭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1989年末,日经平均股价高达38915.87日元,相当于1984年的3.68倍。1989年末最后一天更是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当时,日本股市的市盈率高达80倍(其时,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的市盈率为25~30倍)。但人们并没有预计到危机,“当时,日本曾经有40个经济学家对前景预测,没有一个人认为会出现经济危机,都对将来表示乐观。”山一证券前副社长北川文章向记者回忆起当年的市场。主掌日本经济的大藏省也发表了预测:平均股价不久将升至6万~8万日元。日本举国欢腾。

那是一个迷乱的年代。在日本的街头巷尾充斥着“炼金术”之类的大众读物,“理财技巧”成为全民流行语,一半以上的日本人都持有股票,一向以高储蓄率和节俭出名的日本人在银座排着队买LV的包。这种现象在日本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从明治维新后的殖产兴业时代开始,日本一直有一种基本倾向:重视实业、轻视虚业。所谓“虚业”主要指投机,尤其是股票市场上的投机。日本人把炒股的人称为“株屋”,就是“炒家”,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老百姓的钱财主要是存在银行、保险公司和邮局。在“股市不败”和“地价不倒”的泡沫经济时期,老百姓纷纷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到了股市,“你不买股票,你就是笨蛋,一年的投资回报就有100%。”莫邦富说。“银行拿着大把的钱来劝你买地,地价在不断上涨,而利息又接近于零。如果从银行借入资金来购买土地的话,肯定会因土地升值而大赚一笔。买了土地,银行又会以这块土地为担保,去买别的土地,如此循环反复。”邱永汉告诉记者,邱永汉在日本被称为“赚钱之神”,是一个历经日本几十年的经济风云而不倒的投资家。

  日本的资本家四面出击。1989年,在夏威夷,可以建高尔夫球场的山谷只有一个还在美国人手中,其它全部被日本人买了。最有代表性的是东京亿万富翁横井英树,他购买了伦敦郊外的泰姆公园、英国南部的朱比特山以及苏格兰久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格莱乃普城堡和西班牙巴塞罗那郊区的菲尔格拉宫殿。1991年,还以4000万美元将被视为纽约心脏与灵魂的帝国大厦收于麾下。

  哈佛教授傅高义在惊呼《JAPAN IS NO.1》,日本人接着高呼《日本可以说不》,在这个狭小的岛国上,一亿人都沉浸在全球经济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泡沫之中。

  破裂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回忆,他在东京的表哥在泡沫经济前夕,用5亿日元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到1990年中期,只值1亿日元

  格林斯潘说:“不到泡沫破裂人们便无法断定它是不是泡沫。”

  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为转折点,日经股价落入了地狱。自那时候开始,日本股票市场陷入长达十多年的熊市之中。直到今天,日经指数仍然在1.7万日元的位置振荡。

  紧接着是地产。许多日本人还清楚地记得,1990年9月,日本国营广播电视台NHK连续5个晚上在黄金时段播放了有关土地问题的特别节目,指出地价是可以下跌的,并提出应让日本的地价下降一半,同时主张进行土地税制的改革,限制房地产融资。这一节目像颗重磅炸弹,其巨大的舆论冲击力揭开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序幕。以这一节目的播出为转折点,日本的地价自二战结束以来第一次开始急速下跌。

  1991年,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房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狂跌,当年,六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就下降了15%~20%。据2005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表的地价统计数据,日本全国的平均地价连续14年呈下跌趋势。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点。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回忆,他在东京的表哥在泡沫经济前夕,用5亿日元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到1990年中期,只值1亿日元。

  当日本政府意识到泡沫的严重性时,他们采取了强硬的挤泡沫手法。首先提高银行利率,进行宏观调控。自1989年5月始,日本央行3次上调贴现率。1990年8月,为防止海湾战争带来的油价上涨的冲击,日本银行将贴现率从4.25%一次性上调到6.0%。在短短的一年零三个月里加息3.5个百分点,可见其力度之大。

  其次是从财政政策上入手。1990年3月,大藏省在政府税制调查会中设置了土地税制小委员会,探讨对土地税制的强化问题。10月,确定了以设立地价税为支柱的土地税制的改革方向,并制定了《土地基本法》,次年4月开始征收地价税。1990年12月,土地政策审议会决定要拉低地价,正式开始挤压泡沫。

  事后的统计表明,日本因股市和房地产暴跌而造成的损失达6万亿美元。破产者开始大量涌现。经济的萧条直接漫延到了政治和社会领域,并且直抵民族文化的根基。日本的电视节目曾经流行对90年代的首相进行排序的游戏,十多年的政治动荡、内阁走马灯似的变换,连日本人都说不清90年代日本到底出了多少个首相。日本即便在二战后极度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出现如此混乱的政治局面。


历史余韵


昨日原油大涨,拉爆空头,这里我来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第一,油价还会涨,还是要低多为主第二,30以下原油不要想着做空,要长线思维,做多是必赚的第三,我们投资不要想着眼前利益,要稳定,要必赚的思想才能活的更久,不然之能事韭菜。第四,如果昨日你被爆仓了,好好总结,为什么我说坚定看涨,死多投的时候你要反对我。第五,如果还会跌到20的价格,你自己还会继续追空吗?假设理论,让自己多思考以下。等等,最后总结以下,原油还会继续抄底,虽然已经涨了,你也别再反对,那些曾经20以下还在追空的朋友们,现在你追高是怎么样的心里?做交易,要想着稳赚,100%赚的思路,我们最近原油就没亏过,这就是这个市场给你机会了,而且也把握到了。加油吧!


中金在线头狼


巨大泡沫总有被戳破的时候,日本90的经济危机当然也无法逃脱自然规律的魔咒。

几十年前,日本也如几年前的中国,追求高物质消费之风刮得猛烈,但随着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破灭之后,日本进入失去的十年,很多日本人失去财产面临破产,失业、离婚、卖房、流浪甚至自杀。日本当年的经济下行与房产泡沫不无关系,泡沫之后房地产大跌,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在此期间,日本人对股票、债券、房地产投机变态的痴迷,日本股票已经连续25年持续上扬,似乎日本的股市是永远上涨的神话。

这种乐观的态度蔓延至电子行业巨头,纷纷疯狂购买欧美企业资产。

SONY耗巨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的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

松下斥资61亿美元购买环球电影公司;

三菱重工出资8.5亿美元“美利坚标志”之称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

日本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和滞后的调整机制也难逃其责。

日本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机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持续的加杠杆,是会得到一时的繁花似锦,但自然规律下要求平衡,但是去杠杆操作不当,便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日本为了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日本开始提高利率,由2。5%提升到6%,收缩贷款。

当今的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业为核心和支柱的, 高新技术要想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新兴产业要想发展壮大, 离不开金融业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撑。

现在,日本人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经济低迷之后,商业结构和物质生活认知也发生一次更新迭至,相比以往对欧美大牌的狂热追求,对现在的日本人而言,价格中低档位,质量中上成的商品更能情有独钟,如已畅销中国的优衣库和无印良品等。

再说说日本知名的作家中,很多人笔下深刻描写了日本90年代经济危机的景象,我们有空不妨去读一读。相对于历史书籍的枯燥烦味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更能让人接受,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当年经济危机下日本人民的生活状况。

可以说,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路上都会经历这样一次或者几次经济上的危机。但低迷沉沦只是暂时的,走过阵痛之后,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悬疑飞翼


不可否认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获得了飞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在朝鲜战争中和越南战争中日本作为美军的后勤补给基地,获得了海量的外贸订单,为日本经济发提供了蓬勃的动力。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了日本的创新活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在多个领域的技术都世界一流水平。

但是日本的发展对美国依赖太大了,日本的安全离不开美军,日本的产品离不开美国市场。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经济其实是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主要是美国市场的依赖型经济。当世界局势发生变化或者他的依赖对象发生变化时,日本经济也只能跟着变化。而日本自己对这种变化的决定权并不多,至少是不比美国多。所以当美国疲惫的时候,广场协议来了。于是日本经济爆发了深重的危机,而直到今天日本还没有走出危机的阴影,因为他仍然依赖着美国。





Y荣光


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经济危机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日本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场危机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产生的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疯狂地购买欧美企业资产。SONY耗巨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的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松下斥资61亿美元购买环球电影公司;三菱重工出资8.5亿美元“美利坚标志”之称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这场疯狂的购买令人瞠目结舌,所以就产生了日本人买下了半个美国的说法。但是一切疯狂的背后都会存在有隐患。1985年10月,西方国家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签署了“广场协议”之后, 日元开始大幅升值。为了降低日元的升值压力以及刺激内需,日本一再放松银根,使基准利率创下了历史新低,导致过剩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和不动产市场,吹起了巨大泡沫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采取协调行动促使日元升值,这对日本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极为不利,使得日本已是陷入日元“萧条”之中。日本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和滞后的调整机制也难逃其责,日本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机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当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调整到3.25%,当时日本央行行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又把利率调高到4.25%,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当时许多大经济炒家纷纷抛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都疯狂的抛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势又造成了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市值严重萎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强烈要求债务人企业和投机者个人增加保证金或是还清贷款,债务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产当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贬值,许多中小型银行都相继破产,企业融资形式受到严重威胁,很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日本经济似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场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业几乎崩溃,一场经济危机领日本沉睡了20年。

这是一场避免不了的经济危机,是日本高速发展中所带来的种种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处理。导致了陷入了经济发展的怪圈中。


扶苏与鱼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的经济危机造成了日本经济严重的衰退和长期的低迷,5000亿的银行坏账,数不胜数的企业倒闭,日本人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失业率和自杀率屡创新高,日本的经济奇迹已不存在了。

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强大到宁美国忌惮,日本人疯狂的购买欧美企业资产。SONY耗巨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的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松下斥资61亿美元购买环球电影公司;三菱重工出资8.5亿美元购买“美利坚标志”之称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

   日本国内充斥着乐观,对未来无限的幻想的情绪之中,日本人对股票、债券、房地产投机变态的痴迷,日本股票已经连续25年持续上扬,似乎日本的股市是永远上涨的神话,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很快日本人就会为自己的疯狂投机付出惨重的代价……熟悉经济理论的人都明白,市场经济生来注定是跳不出经济周期的范围,只不过经济周期的年限不同,他是一定要经历波峰,波谷的。可惜,人类是贪婪的动物,在股票、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有谁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呢?体会到了投机带来的无限的刺激和幻象,必定会有人要承受资本泡沫破灭造成的损失,这是必然规律。

日本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和滞后的调整机制也难逃其责,日本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机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当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调整到3.25%,当时日本央行行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又把利率调高到4.25%,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当时许多大经济炒家纷纷抛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都疯狂的抛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势又造成了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市值严重萎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强烈要求债务人企业和投机者个人增加保证金或是还清贷款,债务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产当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贬值,许多中小型银行都相继破产,企业融资形式受到严重威胁,很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日本经济似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场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业几乎崩溃,一场经济危机领日本沉睡了20年。

日本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

(2) 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关于泡沫经济破灭对不良资产的影响,日本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才首次宣布,按照国际通行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的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已经达到50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个估计偏低,有西方人士认为,到1995年8月,日本银行业未清偿贷款总额已经超过日本GDP总额,而未清偿贷款的1/4是不良资产。

(3) )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有关数据显示,占日本GDP60%的个人消费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续下降。

(4) 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均为负增长,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通货紧缩使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居民消费心理恶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债务危机加重。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1955~1970年GDP年平均增长9.7%,1970~1979年GDP年平均增长5.2% , 1980~1989年GDP年平均增长3.8% ,1989年总量达到50000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的2/3,位居世界第二。

美国打击别国经济的惯用手段, 就是制造泡沫,造成他国经济繁荣景象,然后击碎泡沫,让其经济陷入低迷,并通过这种手段使他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装进美国的口袋中。

1985年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具体的影响表现为以下方面:

1. 签定广场协议前后(提前知道协议内容的美国金融大亨可以提前用美圆换取日圆,取得将来升值的最大空间) ,大量外资潜入日本,为了能够预见的汇率利润---长期单方的升值预期,一定会带动大量的热钱进入大家认为升值的国家,热钱的大量进入,加大升值幅度,最后这个国家必然因为热钱的推动, 形成:热钱进入一货币升值一 货币升值继续吸引大量热钱的恶性循环。一热钱逐步进入日本,日圆快速升值

2.热钱进入日本后,根据热钱赢利稳定, 变现方便的特点,分别进入日本的股票,房地产,实体企业(主要以对赌形式进入),古董文物。

3.在日本政府和美国的压力和日圆升值的情况下,日本出口企业受大巨大打击,利润大幅下滑,出口企业的产能突然过剩,又引起其它国内企业利润下滑(因为很多出口企业转而加入国内生产,挤压以前国内企业的空间,必定让国内企业利润下降)-.日本制造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企业生产型投资大幅减少(企业经营困难,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必定受到打击)

4.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内需,大幅降低利率水平,给予房地产行业很多优惠政策。热钱大量进入房地产,股票。而开始抬高日本房屋价格,股票也不停上涨;日本企业因为企业利润下滑和房地产,股票市场的赚钱效益显现,也大量涌入。

日本老百姓在存钱利息下降和房屋价格不停上涨的局势下,让曾经藐视虚拟经济的日本人民的投资欲望空前高涨(过半日本家庭加入股票市场) , 理财成为日本的时髦。于是,股票和房屋价格直线上涨,日本土地价格也飞涨。

5.到了1988年,东京中心地区商业用地的价格变成了1983年的350%,住宅用地价格增长为300%。, 房屋价格上涨100%

6.股票由1985年的14000点左右,到1989年12月上涨到38915点。“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热钱的大量进入,加大升值幅度,最后这个国家必然因为热钱的推动, 形成:热钱进入一货币升值一 货 币升值继续吸引大量热钱的恶性循环。一热钱逐步进入日本,日圆快速升值

2.热钱进入日本后,根据热钱赢利稳定, 变现方便的特点,分别进入日本的股票,房地产,实体企业(主要以对赌形式进入),古董文物。

3.在日本政府和美国的压力和日圆升值的情况下,日本出口企业受大巨大打击,利润大幅下滑,出口企业的产能突然过剩,又引起其它国内企业利润下滑(因为很多出口企业转而加入国内生产,挤压以前国内企业的空间,必定让国内企业利润下降)-.日本制造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企业生产型投资大幅减少(企业经营困难,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必定受到打击)

4.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内需,大幅降低利率水平,给予房地产行业很多优惠政策。热钱大量进入房地产,股票。而开始抬高日本房屋价格,股票也不停上涨;日本企业因为企业利润下滑和房地产,股票市场的赚钱效益显现,也大量涌入。

日本老百姓在存钱利息下降和房屋价格不停上涨的局势下,让曾经藐视虚拟经济的日本人民的投资欲望空前高涨(过半日本家庭加入股票市场) , 理财成为日本的时髦。于是,股票和房屋价格直线上涨,日本土地价格也飞涨。

5.到了1988年,东京中心地区商业用地的价格变成了1983年的350%,住宅用地价格增长为300%。, 房屋价格上涨100%

6.股票由1985年的14000点左右,到1989年12月上涨到38915点。“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

三泡沫经济破裂

1989年,为了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日本开始提高利率,由2。5%提升到6%,收缩贷款,开始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它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1.股票大跌

日经指数看跌期权,导致全世界的资金打压日本的股市, 1.1989年12月, 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在1990年10月份日经指数已跌破20000点,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2.房地产开始崩盘。

3.企业因为下列原因,不停倒闭

(1)利率上升造成的企业成本提高

(2)股票和房地产,古董文物的大幅下跌,造成民众资产大幅缩水引起消费下降。

消费下降后--引起产能过剩--企业破产---企业破产后裁员引起消费继续下降---

产能继续过剩引起企业继续破产,进 入恶性循环

(3)对赌造成的日本企业巨大亏损。

(4)泡沫经济引起的人工工资上涨。

(5)贷款难度加大

4.银行坏账大量增加。银行贷款意愿降---造成企业贷款困难---继续 倒闭--银行坏账继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从此日本进入长期的经济低迷,消费直到今天也不振作。1989 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 52.1%和76.1%。

三.启示

日本的经历是惨痛的,这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警示,这场经济危机看似

是由于美国干预迫日元大幅度升值造成的,可是日本政府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分追求经济繁荣,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之汇率的不断升高,以及日本资本市场的监管不够健全造成了大量热钱涌入地产和股市堆积起巨大的泡沫经济,看似繁荣,其实一戳即破。然而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国内房地产投资“异常繁荣"、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加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

在种种相似中,使得我们不得不审视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及早做出反应,制定相应政策, 警惕国际上的热钱大量进入我国非经常性项目市场。当然希望通过总结日本的经验教训来避免未来自身面临的风险, 这可能是徒劳的, 因为任何历史经验都受限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个人认为与其一味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保持国内经济稳定意义更为重要。控制房价, 抑制通胀, 实现产业结构转型,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我国未来的发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