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參加2020年高考的學生: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前言

今天收到一個高中同學的留言,她在草稿紙上寫下了自己的苦惱,訴說自己面臨的巨大學習壓力,拍照發給我,希望我出出主意。


我看到她的留言,想起了以前高考的很多情景,便給她寫了一封信,希望對她有一些幫助。


在當前高考推遲一個月,開學時間逐漸敲定的特殊時節,我把這封信分享給2020年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們,希望未來一切如你們所願,每個人都能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邁進。

—————以下是回信全文—————

林夕同學:

看到你的困惑,瞭解到你平時的數學成績能達到140分的高分,我知道你一定是一個成績很不錯的同學,對自己的未來有很高的期待,現在面臨高考的壓力,你覺得其他一些科目成績不太理想,自己好像快撐不住了,才有了當逃兵的想法。

我理解你的壓力,在和你講大道理之前,我先講講我的故事。


01

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基本上就在100分左右的水平(滿分150)。我是學文科的,文科的幾門課成績還行,但是數學很渣。

我從來沒希望我的數學能考高分,不怕你笑話,我的數學高考目標就是保100爭110。

因此在最後兩個月的時候,我的數學複習基本上就是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重點複習錯題集,因為我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提高10分、20分,只求保持正常發揮。

高考當天,記得考數學的時候我非常平靜,因為我內心裡面沒有過高的期望。


拿到試卷的時候,我快速瀏覽了一下整個試卷,發現後面一道大題我一點眉目都沒有,我的心就安定下來了,開始耐心做前面的題目。

我可以把最後一道大題的時間省下來,留給前面的題目,力爭取得110分。

從第一道題開始,每做完一題,我就在心裡告訴自己,拿到5分了,又拿到6分了…


但有意思的是,等我把前面的題目都做完了,並且把其中幾道不太確定的題目驗算了一遍之後,居然還剩點時間。

反正還有空,時間不用也是浪費,我又不必提前交卷冒充學霸,於是就開始做最後一道題。

最後第一大題,我只會其中第1小題,我把它做完了。另外兩個小題我看了一下,我認識它們,它們不認識我,我們大眼瞪小眼,怎麼辦?

我看了一下,第3小題是一道幾何證明題,它需要借用第2題的結論,第2小題我做不出來,沒關係,但是我可以拿第2小題的結論直接做第3小題呀。

於是我就把最後一道大題的第1小題和第3小題都做完了,只是不知道對不對。

高考成績下來時,我的數學考了124分。這並不是一個很高的分數,但是對於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有意思的是,我在自己的優勢學科語文和英語上卻發揮得並不太好,沒有考到太高的分數,也不知道是自己害怕在優勢學科當中失手,還是題目不趁手,在做語文卷子的時候,我遠沒有做數學題那樣從容。

我清楚記得剛考語文時,第2道選擇題是一道同義詞辨析,但剛好是我不太熟悉的幾個詞組,這道題我沒有把握做正確,耽誤了兩分鐘,心裡沒底,估計潛在地影響了我的心情,這可能是影響我發揮的一個小因素。

當然,我現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並不意味著我能穿越回去重新參加高考。

我們都想在優勢學科上超長髮揮,在弱勢學科上正常發揮,但你有你的計劃,這個世界卻另有安排。


每次考試的成績,和我們的實力、策略、信心,甚至運氣都息息相關。

在我們沒有參加高考之前,覺得高考就是我們人生的唯一目標和希望。但是等你真的高考完了以後,你才會發現,高考只是對我們的中學生涯畫了一個完整的句號而已,在未來,我們還有更多的路要走,更大的挑戰要面對。

因此,我們要告訴自己,現在的擔心和壓力都是正常的,沒有什麼關係,每一個經歷高考的人都有這樣的情緒,你不是特殊的,更不是唯一的。

寫給參加2020年高考的學生: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02

看到你的問題,我清楚地知道你現在並不是要退學,也並不是擔心父母老師失望,因為父母和老師不論你考多少分,他們的身份都不會改變,父母更不會拋棄你。

我知道你是因為害怕自己考不到理想的成績,自己面子上掛不住。


畢竟,丟什麼都不能丟人,何況是把面子當成天的青年人。


當我和你一樣是個高中生的時候,好像高考就是我們全部的意義。等你上了大學、工作了以後就會發現,高考的確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機會。

你只需要告訴自己:“我後悔的不會是成績的高低,而是當初的我,明明有機會選擇堅持努力,我卻懈怠了,並且把這種懈怠當成未來可能考不好的替罪羊。”

你可以想象兩種畫面。第一種是自己現在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考試的成績不盡如人意,你可以告訴自己的父母、朋友,“我努力了,但是很可惜這一次命運沒有站在我的身邊,但是我想我不會放棄的,未來人生的路還很長,我還有很多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第二種是現在選擇放棄,或者是偷懶懈怠,高考的時候純粹自由發揮,靠天收。這自然並不是一個好策略,你知道的。

最可惜的情況不是我不會,而是我本來可以,只不過在最後幾個月堅持不下去而已。


寫給參加2020年高考的學生: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03

當然,我們很多同學在高三的最後幾個月,都是扛了太多的壓力,積累了太久的情緒,特別是疫情期間在家裡上網課、自學,這樣的小空間更是難以釋放自己的情緒。

我提幾個小建議:

第一,走出去散散步。

你可以戴上口罩,做好防護,在自己家的小區或者是家附近的公園散散步,普通的大馬路也行。

漫無目的地走,半個小時也行,一個小時也行,什麼都不要想。看看路邊的花是否開了,看看街邊的哪個小店又關門了…

每天給自己一小時到兩小時的放鬆時間,當你走出書房,走到外面的世界,更大的環境會容納你更多的思考。


寫給參加2020年高考的學生: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你還可以選擇讀一本課外讀物來釋放你的焦慮。不瞞你說,當我在工作當中遇到了一些難題的時候,我通常都會去翻翻《西遊記》原著,想想唐僧師徒遇到的挑戰,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難題,再和自己的困難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我們可以從書本中,從別人的故事裡尋找動力,緩解情緒。

第二,制定適合自己的複習計劃。

因為高考推遲一個月了,我們還有三個月的時間,在這個時候,我們可能要適當地改變自己的策略。

你可以給自己設定目標,哪些學科需要重點加強複習,哪些學科需要保持現狀。

你也可以在晚上給班主任或者是授課老師打個電話,請他們幫忙審視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是否合理,因為他們對你非常瞭解,在這個時候你要信任他們。

制定計劃的時候,你可以把高考的最後一週空出來,作為預留時間,然後倒推近三個月的學習安排,每天不要把自己安排得太滿。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微任務的學習概念。

例如,明天只安排自己做一篇閱讀理解,做兩道數學題,背三個知識點。當你完成這些學習的任務就在筆記本上給自己打個勾,如果你覺得還有餘力再多做一點的話,你就繼續做,直到自己累了、煩了就停下來。

因為你已經完成既定任務了,所以隨時都可以停下來,沒有太多的心理壓力。這就是制定微任務的目的,既能確保我們完成最底線的學習任務,又不會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


寫給參加2020年高考的學生: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第三,坦然面對自己的焦慮。

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我們覺得高三的學生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雖然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學習上的輔導,父母給了我們很多物質上的幫助,但是我們總感覺好像沒有人能理解我們的辛苦,理解我們的情緒。

即使內心焦灼萬分,也只能和自己的朋友或者同桌聊一聊,但是如今的環境下,我們要麼在家裡苦悶地自學,要麼焦灼地等待開學的消息。

其實,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焦慮,以前我們以為不上學了,工作了,就能夠獨立自主決定自己的生活,就沒有煩惱了。然而擺脫了上學的煩惱以後,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又會排山倒海地向你撲面而來。

如果說上學的壓力是可以預測的,是單維度的,那麼工作和生活當中產生的焦慮可能來自四面八方,有些你可能根本無法預料。

因此,千萬不要想著我退學了,放棄了,投降了,這個世界就會給自己一個安靜的角落,讓我不被打擾,讓我沒有焦慮,讓我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

與焦慮共存,直面挑戰,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

等你高考結束以後,你會發現,這些苦悶的奮鬥青春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

因為在這個時間裡,我們集中全力,心無旁騖,帶著唯一的升學壓力,和一群小夥伴去衝刺一個美好的未來。

這樣美好的經歷,在未來的人生道路當中也許很難再體驗到。卸下緊繃的心情,預留一些放鬆的時間和空間,告訴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輕鬆上陣。

相信你在高考之後,可以坦然地告訴自己:“我盡力了,無悔高考,無悔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