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說起古鎮、古城,是不是會想起周莊、烏鎮?

說起茶,是不是會想起茶馬古道?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其實在湖北有一處地方,它不輸烏鎮的文藝清新,比茶馬古道更悠久,它頭枕幕阜群山,背依松峰山北麓,曾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

它就是——羊樓洞古鎮!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羊樓洞古鎮座落在咸寧赤壁市趙李橋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古鎮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明清之際是赤壁六大古鎮之一。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松峰入羊樓,茶香繞鳳丘,古韻珠洞曉,月旁石人瘦。”一首古詩點出了羊樓洞古鎮茶香繚繞的美好意境。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羊樓洞,是全世界公認的青磚茶鼻祖之地,也是中國第一塊磚茶誕生地。雨後的古鎮格外寧靜,緩緩地走在明清古道上,彷彿空氣中飄散著縷縷茶香。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古鎮素樸而淡雅,寧靜而溫婉,朦膿而閒適,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不經意間,便讓你心醉不已。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傳說有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逃婚到松峰山下,他們的白馬化作羊,山羊排洩的糞便變成茶籽,長出漫山茶樹。夫婦倆在山下搭起竹樓,樓上住人,樓下養羊,從此人們便將這裡稱為羊樓洞。

昔日繁盛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古鎮如今仍保留著一條近千米長的明清石板小道,歷代運茶的“雞公車”將光滑的石板路碾成寸餘深槽,似乎記錄著繁華落盡後的全部記憶。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其境內山林資源豐富,萬畝茶園連綿起伏。自唐太和年間皇詔普種山茶起,就開始培植、加工茶葉。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明清期間羊樓洞到達鼎盛,用萬國來朝形容其光輝一點不為過。100多年前,俄羅斯人繪製的《大清皇輿圖》上,標註的湖北地名只有兩個,一是漢口,一是羊樓洞。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絡繹不絕的馬幫,熙熙攘攘的行人,作為茶馬古道的源頭,明嘉靖初,羊樓洞的製茶業已相當發達。極盛時茶莊200餘家,人口近4萬,有5條主要街道,百餘家商旅店鋪。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嫋嫋茶氣從各家各戶門隙裡飄出,幽幽地從街的這頭縈繞到街的那頭。古鎮因茶而興盛,“洞茶”遠銷外洋,為“中國大茶市”,譽稱“小漢口”。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這條茶葉之路由湖北向北延伸,穿越茫茫戈壁,然後由東向西,橫跨西伯利亞,最終抵達俄羅斯聖彼得堡。

洗盡鉛華終寧靜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明代文人廖道南曾有詩曰:“萬嶂入羊樓,雙溪繞鳳丘,天開珠洞曉,月旁石潭秋,翠入梧桐秀,香來蕙若幽,登臨一長嘯,月夕紫陽浮。”

環顧四周的明清建築,在這個被群山環繞的小鎮上,時間彷彿停滯在了百年前的某個瞬間。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鄉道,故牆,舊屋,興盛了兩個世紀的中俄茶葉之路的古鎮,變得寧靜而又祥和。如今羊樓洞明清石板街卻是中國製茶業的縮影,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繁華。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茶莊、清泉、寺廟,這些遺世的風景一起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迎接著慕名來此的遊人。

不輸烏鎮的文藝,比茶馬古道更悠久!以“尋茶”之名,探訪羊樓洞

羊樓洞是個溫柔的地方,也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幽長迴廊,青青石板路,窄窄小巷......

一個轉角,一個回眸,都美得讓人驚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