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推迟,如何把握好这最后三个月?这7个“锦囊”请收好!

3月31日,

高考推迟一个月的重磅消息传来,

千万考生的冲刺复习

又多了一个月的“加时赛”,

对于受疫情影响延迟返校的考生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最后三个月珍贵的冲刺复习,

如何帮考生在高考战场上

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这7份锦囊请考生备好!

1

打好心理战

看淡分数,打败心魔

有人说:高考拼到最后拼的是心态。高考前,自信是最终胜利的保障。由于疫情防控的影响,一些同学难以适应在家学习、在线学习,出现“心态崩了”的状况;还有一些同学得知高考推迟一个月,“好不容易紧张起来,又松懈了”......

临考状态差的最普遍、最突出、最典型的表现有:吃不下,睡不着;谈不来,笑不出;坐不住,学不进。这些心理问题咋调整?解决心理问题一定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考生最好能将过往的错题重新梳理一遍,归类之后再做一遍错题,才能真正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随着复习中后期,模拟演练测试一定不少,错题本的内容也要随时更新。对于那些经过两三次“回炉”练习,已经彻底掌握的题目,考生可以不再占用过多时间反复去做,而新补入的题目则要抓紧时间尽快消化。踏踏实实地逐一消灭错题是补漏、提分的一条捷径,越做越薄的错题集能够提升考生的信心。

高考推迟,如何把握好这最后三个月?这7个“锦囊”请收好!

6

这是一场细节的较量

认真第一,切忌眼高手低

备考中有的同学存有“眼高手低”的问题,“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可是致命的弱点和备考的大忌。高考是一场细节的较量,如何抓住细节,不错失一分呢?

1、听要真正听懂。冲刺阶段听课要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节奏,尤其是老师重复强调的必考点、要点,不要不耐烦,不要不懂装懂。要做好课堂笔记,以听为主,手脑并用,记方法、记思路,记重难、记关键,记教科书上没有的、记自己不太清楚的、记老师反复强调的。

2、看要真正看会。①看书学习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动记录,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该记忆的要记一记,记住了才是自己的。该动笔做的要做一做,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技能。经反复思考实在不会的要做标记,过后再虚心请教,直至弄通弄懂。理解了、掌握了,才算真正“看会”了。

高考推迟,如何把握好这最后三个月?这7个“锦囊”请收好!

②考试看题要做到“认真、细致、沉着”。审题是做题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从试题中获取、解读、整合、筛选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并应用这些有效信息去迅速解决问题。很多同学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不认真审题就匆匆下笔,如果漏看了或挖不出题中的某个条件,曲解了题意,看错了要求,就会使解题陷入僵局或得出错误答案,考场上既浪费了时间,还引起了紧张情绪。

3、做要真正做对。要克服“眼高手低”,最重要的是落实在“练”上,加强各种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譬如对点练、题型练、方法练、规范练、提速练等等,多练基础题、经典题、创新题,切忌盲目练、单一练。练基础、练综合、练变式,多练、勤练、苦练。当然还要注意练习和考试后的总结纠错,各种演练只是巩固,总结纠错才是提高。要用好自己的错题本,认真纠错,不容二错,而且纠错后要总结自己的教训和感悟。

7

三大主课放在前

各科复习抓重点

冲刺复习阶段,

各科的复习重点是什么?

下面这些要点供参考——

语文

一、判断短板,制定计划。对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制定精准的复习计划。

二、回归基础,巩固知识。考生要对语文基础知识做好二次筛查整理。完全理解背诵篇目;准确记忆成语意思;梳理文言文实词义项;归纳文学常识。

三、总结规律,规范答题。考生要进一步体会命题有规律、答题有章法的特点,回顾解题经验,深化认知,使生题化熟题。

四、提升能力,精准答题。考生要不断提升学科的关键能力和素养,加强实践,使活题变稳题。

五、关注热点,厚积薄发。考生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理解,同时注意梳理热点事件。

数学

一、回归基础,查漏补缺。以《考试大纲》为纲,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标准,构建知识体系,查漏补缺是现阶段的关键。

二、注重基础知识应用,提升推理分析能力。重视推理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主要体现在立体几何的证明中,以及在函数、导数等方面的推理论证中。

三、加强解题实践,锻炼解题能力。通过一定量的数学模拟题的训练,强化考生的解题实践,锻炼考生的解题能力。

四、定时专项训练,克服过度紧张。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考生做完规定题目,逐步适应高考的时间、高考题型、高考模式,克服高考中的过度紧张心理。

英语

一、回归基础。基础词汇、基本句型要扎扎实实的掌握。高考的难度是3比5比2,也就是说,中档题占80%。最后阶段要避免高难度试题。

二、强化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是学生在冲刺阶段增分空间最大的题型。体裁要符合语用原则,写作训练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大概10句左右。

三、分类整理做过的试卷。每天抽出60到90分钟时间,分题型复习、整理、总结做过的试卷。

四、加强应试技巧指导。学生自己整理一份考试时的策略和技巧指导的文字说明。应包括做题顺序,时间分配,答题模式,做题速度以及如何涂卡等。

政治

一、回归课本,构建体系。对于课本上的要点,要反复地复习,精确背诵。现阶段需要考生把书“念薄”,背诵目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关注热点,联系教材。对于热点问题应该注重提炼“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同时思考如何用教材知识解释热点问题。最后,考生要背一些时政热点的答题术语,这样答案才能锦上添花。

历史

、构建个人知识网络。掌握各时期的阶段特征。精准记忆古今中外大事年表,回归教材,高考之前三本必修课本要再看两遍;

二、关注时政热点与历史学科的联系。把握周年大事,如《告台湾同胞书》、中美建交等。

地理

一、首先掌握区域定位知识。准确的区域定位知识对考生解答地理题特别重要,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回顾。做题时遇到遗忘的区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把地图册翻出来反复加深记忆。

二、强化记忆答题模板训练,明确答题方向。注意书写的逻辑性。答题时不能只有原因没有结果,或者只有结果没有原因,必须表述完整。此外,要注重书写的规范性。

物理

一、注意规范答题。考场上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字母的大小写、角标的规范及正负号要写清楚;文字叙述要准确。

二、关注标准答案的书写套路与格式。避免因书写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关注生活中的物理话题。对近期的热点问题有基本了解,例如黑洞、引力波、拖车模型、碰撞模型等。

化学

一、重视基础知识和真题训练。考生应针对自身情况,围绕学科考查重点加以练习。在此基础上,对历年的真题进行反复训练。

二、答题先易后难。进行模拟测试时,考生在答题前要严格审题,做题时先易后难。同时,还要注意答题时间的分配。此外,考生要注意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述以及简答题的规范表述。

生物

一、注重核心素养考查。高考生物命题中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引领生物高考新方向。

二、重点仍在主干知识。高考命题的“四大主干”:代谢、调节、遗传、生态,其命题形式尽管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三、注重实验考查。实验设计与分析历来是体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重点,也是学生失分的集中点。

高考推迟,如何把握好这最后三个月?这7个“锦囊”请收好!

愿2020高考的少年们,

全力以赴,不负青春!

高考推迟,如何把握好这最后三个月?这7个“锦囊”请收好!

来源 | 中国教育报微信、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微信、更三高考、新东方论坛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