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是对诗歌艺术的审美性概括吗?

小刺猬的吉他声


这是对诗歌艺术思想性的评价,属于审美范畴。以文载道——文学作品并不单单是冰冷的东西,他是创作者根据自身过去或眼前经历,触动内心情思的结晶,其中凝结了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或丰富的人生哲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看似写景,又何尝不是代表作者王维的一种人生追求——他追求的,不是一方寂静空明的禅境吗?所以王维从诗歌中透露出来的,就是自己对凡尘俗世和官场争斗的厌弃,反而向往宁谧安详的山间归隐生活。这就是他的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是孟郊登科之后欣喜之情的外溢,也表现了他的志向。“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则体现了白居易少年登科的得意和喷薄欲出的才情,而后来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则是宦海沉浮、官场失意落魄的真实写照。


孤竹逍遥游


题主你好,“诗言志”只是诗歌艺术概括的一种类型,不是全部。

“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朱自清说“诗言志”是开山的纲领,《毛诗序》有云:“诗者,志之所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而到了唐代孔颖达,将“志”具体化了,是诗人内心情志的表达,抒发志向,寄托情感,古代文人共同编织的精神寄托所。

诗言志与政治紧紧联系,对上可以“谏言”,对下可以“教化”,侧重于诗歌的实用与功利目的,要求诗人体察现实,披露社会黑暗,人民疾苦,官场腐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的“缘事而发”,杜甫的“三吏三别”,现实主义,白居易的“新乐府”等等

而另外一派,则是“诗缘情”,出自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糜”,缘情说打破了儒家的温柔敦厚,中庸平和,强调个人的思想情感,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让文化更加的繁荣。

产生了如《诗经·关雎》的爱情诗,屈原《离骚》的悲愤诗,李白的浪漫诗,李商隐的无题诗等,让千百年后我们也能体会到他们的心酸苦楚。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古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与社会兴亡,国家命运相联系的,而不是西方的完全是单纯个人情感。

缘情说后来发展出了“至情说”、“童心说”,“性灵说”等等,人们开始真正的解放了情感,描写也走向了内心。

不管是言志还是缘情,都是文学阐释的一个方面,体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文学诉求,共同构筑了我们的诗歌王国。

而在今天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我们结合过往传统文学理论不断发展,作者心理,文本,新批评等等都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法海的独角兽


“诗言志”是功能性概括,“思无邪”是审美性概括[灵光一闪]


禄和书话


我国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表现,其中的无数珍品,包括从古代的《诗经》到唐诗;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新诗中的上乘佳作让一代代后人广为传颂,品味不尽,对于陶冶中华民族的情操、哺育中华民族后代的文化素养,向世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发挥着经典作用和窗口作用。

诗歌以意象来抒情表意,是一种词句高度精练、心灵感应被外化,富有丰富的意境和新奇的比喻,具有鲜明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动听悦耳的音乐性语言,高度概括出作者对万物的感悟的文学体裁。诗歌创作是一项复杂的抽象的精神劳动,也是作家细致观察生活进行反复心灵感应的过程。许多人都喜爱诗歌创作。只有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诗歌的艺术特性和审美价值,才能使诗歌创作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和水平。那么,对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说来,应该通过阅读深刻品味,分析提炼我国诗歌的文化特征,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加身为语文教师能够“授人以渔”的文化积淀。根据自己的研学体会,对我国诗歌的艺术特征归结出以下几种:

诗言志,志向贞高

自《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的观点,便引起了人类的广泛迎合,细致分析我国古往今来的诗作名篇,自然也会很明显地感受到这样的定义对于刻画诗歌的艺术特征是比较中肯的。我国许多诗歌作者几乎无一例外地以此作为诗歌创作的主旨。这些被我们后来人口口相传、相互励志的名句都是托物言志的。具考证,朱熹用诗很讲究的一个特点就是如何用来体现,言情蓄志的内蕴十分鲜明,揭示了作者褒扬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美化自然的志向和主题。


悠然自樂


“诗言志”,志者,心之所向,心之所之。一一这样来解读,则可以说是“”对诗歌艺术的审美性概括”,勿将志片面的以当今的“志向”含义来解释。正如“因空见色”之“色”当理解为世间万象的缤纷色彩,而不应狭义解为“男女色相”一样。


禾莽


“诗言志”确切地讲,应该是对诗歌艺术的意境情怀以及表达的内涵思想的概括,当然,从宏观讲,也包括审美性,而审美性更趋向于诗歌的韵律、手法以及流畅优美的语言。

一、“诗言志”所表现的诗歌的意境情怀

“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一般都是通过对事物的感怀、认知而进行创作的,有具体描写、托物明志、寄寓展望等,语言简洁浓缩、流畅有韵,读起来很美。但要创作起来,需要很好的文字功底,不仅对韵律、手法、立意等要很好地把握——这可以让诗歌很美,而且要有情怀意境——这是体现“诗言志”的关键内容以及诗歌的重点要以。把握好这些要点,诗歌既美且深,读后意犹未尽、遐思无限。如,描写一首春天的诗,可以用花草树鸟等很多优美的语言去立意描述,赞美春天,但要升华到其他方面(比如爱情、生活等),就需要充满情怀饱蘸感情的意境,加上流畅清新语言和很多写作手法,诗就很精美。

二、“诗言志”所表现的诗歌的思想内涵

“诗言志”核心是思想内涵,描写具体事物的诗当然很美,但要到“言志”层面,必须在清新流畅的基础上让诗厚重,也就是“托物言志”。比如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诗,看似在描写梅花,但核心是借此而“言志”——学习梅花傲然凌寒、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写得既清新又厚重,既流畅又蕴含思想。还有很多这样“言志”的优美诗词。

总之,“诗言志”是对诗歌情怀意境、思想内涵的概括,审美性主要体现在韵律、手法和流畅文笔等方面,但这些兼具的诗歌会更加优美。

谢谢大家!祝各位文友创作更加美好的文字。

2020.4.3下午即草于西安(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势坤9


孔子编诗经,故而他的看法有权威性!

孔子曾说韶武,一个尽善尽美,一个尽美而未尽善,也就是说,诗以言志为旨要,兼有形式,才能尽善尽美,否则,只讲形式,也就不能尽善了!


崇立一二


不论是“诗言志”还是“诗言情”都不能完全代表诗歌的美,也谈不上是诗歌艺术的审美性概括。诗歌是什么?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绵延数千年,诗歌一开始就具有时代感和人民性,而且可以演唱,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诗经》就是记录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诗。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后来逐渐演化,被一些有知识的人发展成熟,用来言志抒情。甚至用来嬉笑怒骂,阿谀奉承。原来的叙事、韵律、结构、意境等等重要的东西也丢失了。诗歌不是文人的专属,诗歌不止“高雅”,诗歌不仅“言志”,诗歌的艺术,是汉字的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诗歌的美,更是汉字的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美。


微笑的风吹过


我觉得“诗言志”是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艺术的审美性应该是意境,诗歌创作以有意境为上,王国维评价“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词说:著以“闹”字而意境全出。意境又可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就是“有我之境”;以物观物,情景交融,分不清人与物,这就叫“无我之境”。如“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就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


用户云水禅心12535


是的。倘若你对身边经历或看到的人和事,抱有一种无所谓和漠视的态度,不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即便是长篇大论,也是干巴巴的,无血肉甄评。诗言志,此话一点不错。此例很多:

譬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此诗气冲如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该句掷地有声;还有岳飞的《满江红》等等都是言志贯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