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清明祭祖,新墳、舊墳有何區別?這些"禁忌"也需注意

仲春之末、暮春之初,這時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氣候宜人且到處生機勃勃。古人真是通透,用"清明"稱這個時期,太恰當了。

最初,清明只是一個提醒農民進行春耕春種的節氣,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上巳節的日子接近,後來三者就逐漸融為一體。

在唐宋時期形成了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囊括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諸多內容的傳統節日,併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綜合性重大民俗節日。

農村清明祭祖,新墳、舊墳有何區別?這些

而有關於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各地差別很大。這與清明節的千年演化密切相關,差異的具體表現,既有時間上的,也包括儀式的細節。

中國地域廣博,華夏兒女們居住,並非都處一地,就出現了"十里不同俗"。但追根溯源,清明節祭祖期間,各地的一些禁忌,還是有必要知道的。

其中就有一種關於"新墳"和"舊墳"的說法,所謂新舊墳墓不一樣,主要是指墓地的埋葬時間。一般習俗,埋葬3年以內的,都算新墳,超過3年的,就算舊墳了。

農村清明祭祖,新墳、舊墳有何區別?這些

如果是新墳墓,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說,泥土經過一段時間,會自然下沉,並且雨水不斷滲入,新墳難免出現墳丘受損、部分塌陷的情況。

按照習俗,除了清明節,其它時間,一般是不能對墳丘動土的。所以,在清明節期間,儘量做好檢查,及時修復。

如果是3年以上的老墳,時間久了,可能會涉及另外一些問題。比如,要查看墳丘是否出現鼠洞。

農村清明祭祖,新墳、舊墳有何區別?這些

如果有鼠洞,清明節過後,雨季來臨時,就會進水,進而影響到棺木,不論棺木是什麼材質,這都是大忌,必須及時修補好。

有些地方的風俗不同,還會有其他方面需要注意的。比如:祭祀是相當講究風水和禮節的, 所以先後順序儘可能不要出現差錯。先後順序是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別。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的照相;不能穿的大紅大紫去上墳等等。

農村清明祭祖,新墳、舊墳有何區別?這些

山西、河北的大多數地方,在清明節祭祀的時候,還保留著"掛紙"(也稱為"壓紙")的習俗。因為要禁菸火,不燃香,也不燒紙錢,只是將白色的紙錢剪成特定形狀,用石頭之類壓在墳丘頂部。

清明節前後,萬物復甦,大地一片嫩綠,墳頭掛著白色紙錢,就有了"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

此外,有些地方還有上墳時間上的講究,比如河北的說法,"早清明,晚十一"。意思就是,掃墓的時間,要在清明節以前做,當天反而不進行儀式。

農村清明祭祖,新墳、舊墳有何區別?這些

還有些地方講究"前三後四"。人們通常認為,清明節上墳當然是清明節的當天最好了。

其實按照某些地方傳統的說法,並沒有這麼簡單。老祖宗講究的"前三後四"說的就是,上墳最好在清明節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

正好把清明節當天給空下了,很多地方有"清明不上墳"的說法,原因也在這裡。首先,許多人認為清明節的前三天,以及後四天,陰間路上不擁擠,逝去的親人能夠很快受到貢品。

清明節期間,人們都會盡量趕回家鄉,參加祭奠儀式,藉機表達對逝去先輩的緬懷與思念。這也是習俗傳統的重要表現之一了。


讀者們,關於這些習俗,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