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就是為了隨便吃”


飲食組成比率,是我們必須放在心裡思考的一個詞。比賽真的什麼都想吃,隨著經驗成長和唸的書累積的知識多了,跑者對於吃東西的選擇與比例,必須非常小心。


一、水
水,看似簡單的複雜。但是要補充通常不是難事。脫水跟補水永遠是耐力運動致勝的關鍵,或者說現實點,最大的敵人。水分影響發炎效應,他可以隨著血液帶走廢物帶來養分。人體超過六成~七成是由水分組成。
是細胞代謝徜徉的海洋、電解質的溶劑。還有更重要的,水協助散熱。這個概念很簡單,但也常常忽略補水的重要。可以這麼說,大部分時候,有充足的水分,我們的營養系統才能建立起來。如果比賽前中後沒有好好補水,那很多訓練與期盼都不會成立。
先補水,後勝利!
二、脂肪:令人又愛又恨的兩面刃
糖類跟脂肪並列兩大耐力運動能量。
脂肪對於耐力運動之不可或缺,因為他是有氧運動的主要燃料。但是既然是有氧運動的主要燃料,為什麼要強調他是兩面刃呢?就運動員來說,我們顧及體態,認為脂肪吃越少越好,看到脂肪的刻板印象就是肥胖。
的確,肥胖是由脂肪組成,這是事實,但是另一個觀點,他卻是巨大的能量來源,只是燃燒的機轉跟糖類在生化學世界裡不一樣而已。所以運動員理應把它看成一種正常的營養素,讓一天的能量總量維持在15%之上由脂肪提供,能量必須要由脂肪提供,這是不爭的事實

不只體態,還有胰島素抗性。如果肥胖造成的胰島素抗性上升,那控制血糖的能力就會下降,連鎖效應下來會有很多新陳代謝方面的問題:糖尿病、高血壓等等。高血脂甚至會造成心血管系統疾病,心肌梗塞、肢端循環不良。除非,家族有非常棒的降血脂肪基因。
脂肪必須足量,不然會降低運動表現。但是他同時也是許多代謝疾病的元兇。必須和脂肪打好心理戰。好吃的東西永遠不要吃太多。
15%足量脂肪好表現、太過與不及都不好!
三、蛋白質好吃,但是吃超過會怎樣?
一個普遍的認為,過多的蛋白質會造成腎臟的負擔,進而對腎臟造成傷害。
而哈佛大學耗費11年的研究計畫,追蹤了1634名女性,其中有腎臟功能健康的、也有腎臟功能降低的。再將這兩個大組別再細分成高蛋白飲食和低蛋白飲食。
結果在腎臟功能健康的女性,高蛋白和低蛋白飲食並沒有對腎臟造成影響。反觀之,當腎臟功能有缺損時,高蛋白飲食會加速腎臟功能的下降,而低蛋白飲食則無改變。
由此,我們可以推得這其中的涵意,健康腎臟對於高蛋白依舊有良好的處理能力。
所以蛋白質的攝取也跟脫水扯上關係,這我們也必須要放在心上。

四、維他命+礦物質
維他命,顧名思義,剛剛好維持生命,缺乏不行,太多無益。
維他命可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水溶性為B群等,用於協助製造能量來源。其中女性運動員比較容易缺乏的,可在牛奶中獲得高價值的補充。而因為水溶性的關係,不易在身體裡面堆積,所以沒有毒性問題。脂溶性的維生素A、D、E、K,則必須小心攝取之,因為脂溶性的關係,會在人體內累積,產生或多或少的毒性效應。
礦物質,他和水分相生。為什麼如此說?我們姑且看比較易理解的幾個鈉,鉀,鐵,鈣(當然還有更多.....鎂和鋁等)。看礦物質就必須聯想到滲透壓,滲透壓根細胞液體流向密不可分。
高強度運動會把水分移出體外,體內的礦物質濃度一下子升高,這時水分從細胞內被移到細胞外進入血管等空間,那細胞的功能與代謝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如果無法掌控身體水量,那不建議只補充鹽錠,還得跟水分一起泡入,成身體等滲透壓一起攝取。這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鈉的攝取!
鉀,細胞離子通道的常客。可以從香蕉或馬鈴薯等食物獲得。
鐵質。又是一個運動員非常重要的朋友,因為他跟氧氣的攜帶息息相關。沒錯,就是在說紅血球。美麗的女孩們更要注意鐵質的補充,因為每個月一次的月經會損失不少的鐵質,得補夠,我們才有更多本錢繼續前進!

最後就是鈣質,隊長最怕的抽筋(肌肉功能)跟他息息相關。當然,不只抽筋,還有骨質密度。醫學總是會建議女性多多補充鈣質,常保好的骨頭密度。
五、小結
一個熱愛運動的人,當然得多多注意自己的營養攝取質量與比例!但是其實也不需要被數字所綁住,飲食的美味有時還是得稍稍放縱一下!運動心理跟運動生理都非常重要的拉!讓每一種營養素都變成一種觀念,掌握觀念,就會掌握方向。大方向絕對比一點一滴都斤斤計較的飲食方式還要重要。
文章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