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不掉的家庭教育


擺脫不掉的家庭教育

今早上,我的母親在客廳桌子下看到了我放的幾塊紅糖,於是用平時她慣用的責備謾罵控制不住情緒的語氣罵到:"這吃的東西居然放在腳底下!balabala..."。我在房間裡,沒有說話,把房門關了起來。實際上這個紅糖並不是拿來吃的,是我拿來做環保酵素用於日常洗刷的。

這只是其中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我潛意裡生出一種非常反感的情緒。源於,在我的記憶裡,我的母親就是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記得上小學還是初中時(年代久遠記不清了),有一天天氣有些陰沉可能會下雨的樣子,出門上學前她讓我帶傘,我敷衍了一聲就出門了傘也不帶,我是個從來一直都不愛帶傘的熊孩子。放學時果真下起了大雨,我並不在意,淋著大雨騎車回家,還覺得特別好玩。沒曾想一進家門被母親看到,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謾罵並且第一次找來了棍子抽我。我覺得淋雨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她認為,我沒有照著她說的做脫離了她的掌控,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而我一向是個不喜歡被管束的人,於是矛盾升級。

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從小到大生活中只要不順著她的意,她就會抓狂激動的對我吼叫否定謾罵,甚至用指關節敲打我的頭。她是一個控制慾極強的人,想要家裡人人都聽她的話,照著她的想法做(包括她的丈夫和她的孩子)。同時她又是一個為了家庭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家裡家外操持的人,正因為她認為她付出了那麼多,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們都應該聽她擺佈,包括生活習慣,甚至我的擇偶標準。她認為我們必須要做她認為正確的事情,否則她就抓狂。當然對外人她還是很隨和的。。。母親的性格對我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在感情上:

1、長大後當我談戀愛,我發現,當我女朋友的某些行為跟我想要的要求或期望不一樣時,即使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我也會突如其來的對他大發雷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控欲極強。想要去改變他,改變不了就發火,最後大家都痛苦分手。(像極了我的老母親)

2、由於從小被謾罵否定打壓式教育,潛意識裡就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覺得你需要做一些讓別人高興的事情,才會得到愛。所以在兩性關係中,我一般會付出我所有的感情,然後再像對方索取愛和關注。

3、當然也有好的影響,就是在事業上不怕吃苦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是受了我母親的影響。我現在自主創業。

擺脫不掉的家庭教育


我們或多或少都反感父母的某些行為方式,但是長大了自己卻不知不覺變成了她們的樣子。在經歷了兩段非常失敗痛苦的戀愛後,我開始反省自己:為什麼自己的情緒波動那麼大?為什麼對別人來說一件根本不算事的事卻能讓我抓狂控制不住情緒?為什麼我不快樂?為什麼兩段感情的發展規律和出現的問題都是一樣的?於是這幾年開始研究心理學才發現,其實問題在自己身上啊。究其根本,是內心有強烈的想要被認同和被愛的需求。

這些處理感情的方式和思維模式都是原生家庭帶來的,但這能怪我的母親嗎?不能,因為她也是中國舊社會的重男輕女打壓式教育下的受害者,她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也是她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假如一個人沒有主動的意識去看清自己瞭解自己,是很難改變自己身上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的。實際上她只是一個被動的被命運拉著前進的人。想要從原生家庭的影響中解脫,需要非常強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闖過來後一切都值得。

心理學上總在講原生家庭的影響和童年創傷,可是在我看來,真正影響你的人生的不是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如何看待你從小的這些家庭經歷,真正能影響你人生的是你對這些經歷的看法。在童年的時候,有些不愉快的經歷確實是會對幼小心靈造成創傷,大部分的人,選擇不讓這些創傷癒合和消失,即使長大成人,只要是觸碰到跟童年類似的事情就會潛意識的採用情緒爆發的方式保護自己和證明自己,因為觸碰到心裡的傷疤了。

人的經歷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對待這些經歷的看法卻可以改變。

擺脫不掉的家庭教育


其實一直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我的母親一點都沒變。但是我變了。別人的否定已經不會造成我的情緒波動,當她在指責我不該把紅糖放在桌子底下的時候,我只是輕輕關上了房門什麼也沒說,繼續做著自己的事情。經過幾年的研究自己,現在我已然能接納別人和自己不一樣,也能接納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不會想要去控制別人要求別人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並且愛自己,不需要別人的認同也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陰陽兩面,有優缺點,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平衡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