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坎坷,一生飽受苦難卻始終心繫天下蒼生的偉大詩人——杜甫

說起唐朝的詩人,大多數人第一印象可能是活得自在、生性豪放不羈的浪漫主義代表者李白。但是同為唐朝另一位優秀的詩人杜甫卻有著和李白完全不同的人生和經歷。雖兩人的性格里同有著豪邁不羈的一面,但是杜甫作為我國現實主義代表詩人,不同於李白的虛無縹緲,他更關注天下蒼生的禍福疾難,憂心朝堂內外是否安定團結。當然這一切都和杜甫這一生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仕途坎坷,一生飽受苦難卻始終心繫天下蒼生的偉大詩人——杜甫

1、 年少時天資聰慧,就開始享負盛名,十九歲出門遊學,度過了人生中相對輕鬆快樂的時光

杜甫生於玄宗先天元年。祖父杜審言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父親也善寫詩著文,母親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崔家之女,所以杜甫幼時的家庭環境優越,對他也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杜甫自幼敏而好學,到了七歲的時候就開始能夠自己寫詩,誦讀經典。而且富足的家庭生活環境也有機會讓他接觸社會上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這些經歷不斷地豐富著他的思想和眼界,使他對社會有著更深刻的認識,這也對他日後的創作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杜甫十九歲的時候,有著超群脫俗的才華的他發現偏安一隅不足夠激起自己創作的激情,他開始了自己離鄉遠遊的生活。希望藉此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仕途坎坷,一生飽受苦難卻始終心繫天下蒼生的偉大詩人——杜甫

杜甫先後遊覽了山東和江南地區,歷時數年。於開元二十三年回鄉參加鄉試,並於次年前去洛陽參加當年的進士考試,但是沒有考上。於是他繼續了自己的遊歷生活,並且在當時他父親任職的兗州一帶度過了非常輕鬆活躍的四五年時間。由於自幼生活環境相對富足,而且有著良好的家教家學,這個時期的杜甫對政治和自己的仕途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相對樂觀的態度。此時他的詩作也大都在表達自己的凌雲壯志和對日後能夠一展抱負的樂觀態度。比如他那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讀起來鏗鏘有力,充滿著豪邁之情。

杜甫在遊歷的這段時間結識了眾多好友,他們在一起飲酒賦詩,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在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給杜甫帶來了巨大思想上的碰撞的和李白的相遇。

天寶三載,杜甫和李白在洛陽相遇。此時李白已經久負盛名,在宮中陪伴玄宗作詩解惑兩三年的時光,受到萬眾敬仰。但是兩人並沒有因為身份差別錯失彼此這個摯友,相反的是兩人放下身份之差,談古論今,飲酒賦詩,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甚至後來還相約同遊,互贈詩篇。但是在次年約見分別之後,兩人此生並沒有機會再見到面。儘管如此,兩個人在思想上和文學上的討論、切磋依然對彼此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仕途坎坷,一生飽受苦難卻始終心繫天下蒼生的偉大詩人——杜甫

2、 待到決心結束遊歷生活,參科舉入朝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之時,杜甫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天寶六載,唐玄宗號召天下只要有一項精通的技藝就可以到長安參加當年的科舉考試,這對詩才過人又空有一身抱負還未實現的杜甫來說,簡直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他和眾人一樣滿腔熱血的參加了當年的考試,但是等到結果公佈"無一人錄取"的時候,所有人都震驚了。這是因為當時不學無術、毫無才能的李林甫憑藉自己極度諂媚只會拍馬屁的能力獲得了唐玄宗的信任,而他害怕朝中新進才能之人會揭穿自己丑陋又無才能的本性,就用一套天花亂墜的說辭告訴唐玄宗說"天下所有有才能之人都已經收歸朝廷了,沒有一個遺漏的",玄宗深以為然,於是那年的科舉考試沒有一人入選。

仕途坎坷,一生飽受苦難卻始終心繫天下蒼生的偉大詩人——杜甫

看到眼下李林甫得寵,走科舉考試入仕已經無望,杜甫選擇了和李白一樣的獻賦謀仕的道路。於是也開啟了自己困於長安,不斷向權貴們投贈詩篇介紹自己的志向抱負以求得引薦的貧苦生活。其中天寶十四載時,杜甫因為四年前在玄宗舉行祭祀大典的時候獻詩受到玄宗賞識(但是當時仍舊因為李林甫未被授予官職)被授予了一個看守兵甲武器的官職。迫於生計,杜甫接受了這個無用的官職。就在同年,杜甫回家的時候得知小兒子餓死了,心中萬分悲痛。這個時期的杜甫詩的風格已經同年少優遊的時候大有不同,他認識到了政治黑暗和百姓生活的疾苦,詩已經具有現實主義色彩。代表的有他將自己十年困居長安和回鄉路途中的見聞寫成了著名的那首《自京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3、 歷經戰亂流離之苦以後難得受到了重用,卻因營救房琯被貶,此生再無緣朝堂之事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以後,唐玄宗逃出長安西行,而後李亨在靈武自行即位。杜甫聽聞此事,就隻身投奔肅宗,希望能儘自己的才能為其排憂解難,但不幸途中被俘虜。所幸由於官階太低沒有被囚禁。這個時期的杜甫看到戰亂之下百姓流離失所,國家陷於危難之中,憂國憂民之情湧在心頭,也都轉化成了詩文,藉此表達自己濃濃的愛國之情。

至德二載,杜甫再次冒險前去投奔肅宗。在見到肅宗以後,肅宗欣賞杜甫的才華和憂國憂民的情懷,授命他為左拾遺。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不久後,杜甫就因為營救房琯之事,使得肅宗大怒而被貶。此後,杜甫再沒受到過重用,無緣施展自己內心的抱負。

此時的杜甫在創作上主要抒發自己仕途不順,世態炎涼,心中的苦悶和煩憂。還有就是看到戰亂中的國家生靈塗炭,百姓忍辱負重之時內心的愁嘆和悲憤。出名的有流傳千古的"三吏"和"三別"。

仕途坎坷,一生飽受苦難卻始終心繫天下蒼生的偉大詩人——杜甫

乾元二年,杜甫感慨旱災對百姓的沉重打擊,以及對官中貪官汙吏的無奈和痛恨,放棄了職務,棄官而去。幾經奔波和輾轉,最終來到了成都。並且在友人的幫助下建了一所簡陋的草堂。這就是後世著名的"杜甫草堂"。此時的杜甫已經放棄了要入朝為官施展自己偉大抱負的理想。多年的漂泊動盪、流離失所的經歷和對官場貪官汙吏的痛心疾首使得杜甫最終放棄了掙扎,即便後來還有人舉薦他一官半職,心灰意冷的他已經不再能夠接受官場生活了,所以皆以辭職告終。

後來的五六年間杜甫帶著妻兒一直過著寄人籬下的貧苦生活,寫出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也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寫照。後來永泰元年嚴武去世,杜甫舉家搬去奉節,得到茂林的照顧。也許是經歷了太多漂泊困苦的生活,看透了人情冷暖和國家興衰,在這裡不到兩年的時間,杜甫達到創作的高潮期,寫出了幾百首詩。

大曆五年,終年漂泊在外的杜甫逝世於北歸的小舟上。

仕途坎坷,一生飽受苦難卻始終心繫天下蒼生的偉大詩人——杜甫

結語

杜甫這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孤苦的一生,他空有一身才華和想要為國效力的一腔熱血。即便他"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始終憂國憂民,盼著國家早日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到最後也只是對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感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抒發自己壯志難酬,韶光易逝的感愴。也許是命運弄人,一代奇才杜甫最終還是寂寂無名的隕落了。

參考文獻:《舊唐書》

《新唐書》

《錢注杜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