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對於點進來的各位,甭說80年前了,即便倒推30年,不少人還光著腳丫、玩泥巴呢吧?


所以,80年前,關在家裡,怎麼玩,有什麼想象空間呢?


各位看官別急,容我提供多一點點信息。


80年前,上海租界使館區,一棟三層帶泳池的樓房裡,他們怎樣玩?


這樣說,您會多一點點興趣嗎?

或者您會想:“憑什麼?30年前,你可能也正用腳丫子和泥巴呢。你怎麼知道80年前的事兒?”


答案很簡單,都在下面這本《爸爸造的房子》裡。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鑑於繪本進入中國親子家庭的時間仍然很短,所以仍有必要隆重介紹下作者。


本書作者楊志成,美國華人童書創作者。他是第一位獲得凱迪克金獎的華人,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三次獲得凱迪克獎的華人。


凱迪克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童書界的“奧斯卡獎”。


給孩子囤書的高手們,想必都知道,一看凱迪克獎作品,基本上閉眼入手就是了。


比如楊志成的第一本凱迪克獎作品《公主的風箏》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楊志成出生於1931年,第二年就隨全家搬至上海。

在《爸爸造的房子》裡,楊志成寫道:“父親說,戰火正蔓延到上海,就像夏天飛來的烏鴉,黑壓壓地遮住了天空。”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1935年,為保護家人安全,留洋歸來的建築結構工程師楊寬麟(楊父),以租地蓋房的形式,自建兩層獨棟樓房。兩年後,日軍進佔南京,為收留逃難的親戚,樓房又加蓋了一層。


這棟樓房地處當時上海最安全的使館區,有院子有花園,還有楊家與朋友合資修的游泳池。


1949年,為躲避國民黨抓壯丁,18歲的楊志成前往香港讀中學。算起來,楊志成在爸爸造的房子裡生活了14年。


這14年,是楊志成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這14年,戰火紛飛,危險程度是當下的疫情所不能比擬的。想一下,隨時有可能拉響的空襲警報吧。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但童年就是童年,童年就該有童年的樣子。關上門窗,父母創造的家庭,就是童年的遊樂場


所以,我們暫且拋開沉重的戰爭和疫情,言歸正傳,來看看80年前,楊志成和兄弟姐妹們是怎麼在家裡玩的吧


你會發現,穿越時空,童年似曾相識的模樣。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 這就是爸爸造的房子,圖右邊是泳池


◆游泳


既然有泳池,那在家裡可玩的,就首選游泳了。


“搬進去的時候,最讓我們興奮的是那個游泳池。”別說當時上海只有三家人有游泳池(另外兩家都是百萬富翁),即便擱現在那也不是隨隨便便家庭能實現的呀。


我似乎聽到了孩子們的尖叫聲。


因為楊父相信戶外的陽光能讓孩子更健康,所以楊志成兄弟姐妹們“整個夏天都泡在游泳池裡”


但從來沒有絕對完美的事情,因為戰爭,水費太貴,後來泳池就不能蓄水了。


◆鬥蟋蟀


不能游泳的時候,兄弟姐妹們就躲在花園裡的樹蔭下聽蟬鳴,在家裡的圖書館讀書、下棋、打牌。


楊志成則和哈迪(大哥)訓練蟋蟀、鬥蟋蟀。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每到夜裡,我們留意聽那深沉而洪亮的聲音……我們拿著手電筒,輕手輕腳地衝到發出聲音的地方,記下方位,謀劃在拂曉時抓住那隻蟋蟀。”


他們把抓住的蟋蟀放到蛐蛐罐裡,讓它們成對地鬥,跟鄰居家的鬥。“蟋蟀面對面,就像職業拳擊選手,一輪一輪地搏鬥,直到其中一個逃走。這些戰鬥是我們夏天裡最精彩的消遣。”


◆假想遊戲


楊志成會假想搖搖椅是一匹馬,把它吱扭吱扭、乒乒乓乓地騎過房間,在地板上留下一道道痕跡。


當無線電廣播播放戰事新聞或者進行曲時,楊志成又會操起隨便什麼合適的東西,扛在肩上,興奮地走來走去。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楊志成還會變身飛行員、登山冒險家、走高空繩索的人,甚至是人猿泰山,又或者是受困潛艇的戰士。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滑旱冰


家裡有兩雙鋼製的旱冰鞋,四個大點的孩子就在屋頂上玩輪滑。旱冰鞋“在混凝土屋頂上滾動,隆隆作響,一開始會讓腳顫動,接著(如果滑地更快的話)全身都會顫抖。”


“滑得越快,發出的聲響就會越大——比打雷的聲音還大,比上海雨季時的瓢潑大雨還要響。”


後來,就是在他們玩輪滑的屋頂上,楊父給南京逃難來的姨媽一家加蓋了一層樓。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打羽毛球(以及表哥的惡作劇)


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楊志成和菲菲(二姐)在院子裡打羽毛球,正玩得開心,突然空中落下了雨點。於是,他們收起了球網、球拍,結果雨又停了。


於是,他們再次掛上網,拿出球拍,剛開始玩,雨又下起來了……


如是三番五次,直到他們仰臉看到三表哥正一邊大笑,一邊把露臺上的積水往下灑。


◆畫畫


有一回,楊志成得了重感冒,在家休養期間,媽媽給了他一些紙和筆。


楊志成很興奮,想畫一個牛仔出來,他在腦海裡清晰地勾勒出了牛仔的形象,卻無法付諸筆端。他看著自己畫的畫,非常沮喪。


剛好三表哥從樓上下來,聽楊志成描述之後,變戲法一樣畫出了楊志成腦海裡的牛仔形象。楊志成從此成為三表哥的迷弟。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楊志成功課不怎麼用功,更喜歡在課本上畫畫。爸爸給菲菲輔導英語閱讀時,他喜歡在一邊晃悠,只是因為可以一邊聽故事,一邊欣賞書中的誘人插畫。


◆“演電影”


後來楊父的遠房表親林家也搬了進來。林家的男孩喬治成為楊志成最好的朋友。


兩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他們聊美國電影,尤其是西部牛仔片。如果有喬治沒看過的,楊志成就給他演一遍。


“我當牛仔、當警察,還當亡命之徒。他是絕好的聽眾。”


他們還一起畫畫,一起在家庭晚會上表演撲克戲法,一起裝飾客廳,在聖誕節時用白麵粉製造雪景,用火柴盒做帶窗戶的小房子,房子裡掛著手電筒用的小燈泡。


◆講故事


房子的過廳,據楊父說是家裡最安全的地方,那裡四面沒有窗戶,打開燈就成了講故事的絕佳場地。


等每個人都舒舒服服地安頓好,楊父就開始講故事了。有一次,他講了一個纏腳的功夫女俠的故事,她的腿上功夫了得,一腳就把壞蛋踢死了。


楊志成在腦海裡勾畫著女俠的樣子,屏蔽了房子外面的轟炸聲。


◆夾豌豆


這是一項全家人出動的接力賽——每個人用筷子夾一顆豌豆,從房間這頭跑到另一頭,“大家一邊尖叫一邊哈哈大笑”。


纏過腳的姨媽也參與其中,她雖然不能像大家那樣快,但筷子拿得穩,豌豆一次沒掉過。


最後,楊父模仿每個人的跑步姿勢,把這場接力賽推向最高潮。


◆“野餐”


有一天下大雨,預定的外出野餐受阻,大傢伙都好失望。


“為什麼不能在這兒,就在游泳池邊野餐呢?”楊父提議。


於是,全家人(包括家裡的寵物狗)就地野餐,成為楊志成最喜歡的一次。


◆騎車


除了野餐,泳池還有更大的作用——在秋天成為孩子們騎車、玩滑板車的場地,孩子們“軋著碎裂的樹葉,呼嘯而過”。


“我們從坡上衝下去,迎著清爽的空氣,越來越快,直到撞上池底的阻礙物時,我們會忍不住放聲尖叫。”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推磨


等白天越來越短,讓人興奮的、永遠也準備不完的農曆年來的時候,幾個男孩子開始搶著在石磨上磨米粉。


“我的肌肉一年比一年強壯,輪到我磨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養蠶


等到春天再來的時候,他們開始養蠶。摺紙盒給蠶寶寶當房子,剪來桑葉喂蠶寶寶。蠶寶寶越來越大,直到能“清楚地聽到它們啃桑葉的聲音”。


再到後來,蠶寶寶“爬上蠶房的一面牆,進入一種迷醉的狀態,它們把頭揚起來再甩開,一縷絲吐出來,拉緊在牆上……”


◆捉迷藏


這個都玩膩了。有一次輪到咪咪(大姐)來找,菲菲建議大家偷偷溜到樓上玩牌去。“那時,所有可能藏身的地方都已經玩遍了,所以我們幾個男孩也樂得去玩別的。”


但“咪咪甚至沒有想到上樓來看一看,她實在太老實了,根本想象不到會有這樣的背叛。”


80年前,不能出門的日子,他們這樣玩


後來家裡又住進來一家三口的猶太難民。他們有一個小寶寶叫珍。


等兄弟姐妹們跟珍玩捉迷藏時,就發現原來藏身的地方已經變得非常狹小,容不下身了。


就這樣,熬過了戰爭,楊志成兄弟姐妹們也悄然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