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乾涸河床,我們會“看見”什麼


“探險”乾涸河床,我們會“看見”什麼

找到歸因是心理需要

疫情防控期間,還沒上班沒上學的,蝸居在家,實在憋急了,會帶著口罩出門轉悠。

前幾天看到朋友圈有發出的照片,拍自自家附近那條河流乾涸河床,方才知曉這條大河干涸了。

這是市區主要河流的上游支流,由於下面建有攔河壩,平時河面開闊,跨河大橋足有2、3公里長,大多時候河水水勢極大。

為何此時河流乾涸呢,歸因思維下自然要找出至少一個答案,歸因很簡單,就是下游正在新建跨河大橋吧。

有了一個歸因解釋,心裡也就釋然。

“歸因不僅是一種心理過程,也是人類一種普遍需要。

因而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看成業餘心理學家,每個人都有一套從其本身經驗歸納出來的行為原因與其行為之間的聯繫的看法和觀念。”


“探險”乾涸河床,我們會“看見”什麼


河床也是別樣風景

由於河流就在自家附近,平時也去河邊散步,水勢小時河中露出一條廢棄石徑,還有大片高處茂密野草,但現在河床全部裸露,非常罕見。

罕見就是好奇,少見就是多怪,稀奇就是風景。

週末時候,拽著家人,再去“探索”河底風景。

一望無垠的裸露河床,完全褪去平時的深不可測,拋去神秘面紗。初春時節,沒有青草地,只有坑坑窪窪水坑,岩石砂礫滿是。

走在崎嶇不平的河底,放眼兩岸,遠望城市,頗有“反客為主”味道。

河底一覽無餘,砂礫岩石,溝壑縱橫。也有稀罕風景,比如鐘乳石群,紅色岩石群,陡峭山體岩石,深坑溝壑等,當然也不乏遺棄的漁網之類人造物。

所有神秘,解開面紗,不過如此,好似一簾幽夢,進入之後也是尋常心情。

神秘來自無知,打破無知需要自知之明。


“探險”乾涸河床,我們會“看見”什麼

裸露河床與底線思維

河底裸露,乘機看透,會感嘆自然神奇力量,造就山川河流美景。

而這些美景,正是建立在粗狂原始的河底基礎之上,正是基礎堅實,承載起平日波瀾壯闊河流之美之大之廣。

可見基礎多重要。

大道至簡,萬事萬物貴在基礎支撐,這個基礎可稱之為底線。

看到這條大河“底線”,也就不再有神秘和忐忑,河流恢復往常氣勢,再次面對也就更多敬重而非仰視。

生活許多事情,如同看到這條河流乾涸後的裸露底部,看到承載基礎,看到底線所在,就能釋然。

可以說,一旦看到底線所在,也就有了解決問題可能,這就是自知,也是戳破窗戶紙的一剎那間。


“探險”乾涸河床,我們會“看見”什麼


底線思維解決生活難題

人貴有自知之明,其實有時候自己也知道,只是不敢不願承認罷了。

曾經輔導過高考焦慮的家長和孩子。

因為復讀緣故,摸底考試不理想,孩子有了厭學心理,距離高考不過一個月了,關鍵時候掉鏈子,換誰都揪心不已。

我給予的輔導很簡單,事實證明也很有效,最終高考成績出乎意料的好。

接到喜訊,我倒也很平靜,知道這是孩子發揮出正常水平。

諮詢時候,知道孩子和家長焦慮症結在於過分關注結果,也就是知道高考具有不確定性,但是不能接受最差。

最差結果是什麼?我清楚的知道他們自己知道,就是不敢說!因為復讀是希望考個本科,擔心的是還會考個專科。

我接下來事情很簡單,就是挑明孩子高考結果可能還是讀專科這個“底線”。

事情就是如此,一旦說出最差可能,心裡也就坦然。就如同這條幹涸見底的大河,低到不能再低,裸露基礎底部,就是堅實支撐。

能接受的最差,就是堅實基礎。這就是底線思維的妙處。


“探險”乾涸河床,我們會“看見”什麼

看到心靈世界的河床

底線思維是自我覺察訓練的方式之一。

首先知道自己很多不知道,保持敬畏,如同對這條原本深不可測的河流。

知道自己無知也就有了自知,但僅僅自知還不夠,如同知道學習不好,接下來還得考慮提高成績的有效途徑。

此時對於糾結難題,要思考自己可接受的各種可能結果,尋找“心理河流”的河床底線。

一旦看到、接受了底線,解決問題方式就有了N種無限可能,也就不再發愁。

更重要的是,藉此看到自己心理河床,看清楚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面貌,各種慾望,無數本能,激烈衝動。如同這條河流,有岩石有溝壑有砂礫有草地,有的是原始力量和波瀾起伏。

當然,很自然也要看到別人亦是如此,無論高低貴賤,尤其包括位重權威在內,莫不如是。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這就是看見心靈世界河床的妙處。

人與人區別在於表現出來城府與言行,是胸懷若谷,冷靜自如,還是錙銖必爭,睚眥必報。

但人性底層代碼類似,就如同這條河流河床,覺察才重要。

覺察就是從無知到自知的過程,是長時間訓練和體驗的結果。

看到裸露河床,正如看到心靈河床,這份真實最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