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氣養生術的丹道由來

兩漢在文化史上,除了有名的儒家經學家的訓估註疏以外,在科學方面,西漢最大的成就,便是天文與曆象的發展

,例如才情洋溢、多藝多能的司馬遷,也曾參加過修改曆象的工作,自己引以為完成先人的遺志為榮。後來的揚雄,想以《易經》象數的理論範圍天文曆象的法則,自己別創新說,作了一部非常抽象的天文理論的《太玄經》,想用它來概納形上形下等問題,不管他的學問有無根據,有無科學發現上的價值,一個以文辭名家的儒家學者,對於科學而哲學的理論有興趣,如果生在現代重視科學與哲學的國家,應該備加獎勵了。

到了東漢,由於兩漢易學象數派理論科學的演變,便使易學的象數,更加走入抽象化的理論。例如:孟喜的卦氣,京房的變通,苟爽的升降,鄧玄的爻辰,虞翻的納甲,費直以象、象、系、辭、文言解說上下經,因此影響而成苟氏的易學。

至於乾坤消息卦的由來,開始於文王及周公的周代文化學術思想的傳統,以《禮記·月令篇》為證明資料的主幹,經過鄭玄採用道家思想註釋《月令篇》,而加以充實其內容,便構成東漢象數學術思想的大系,因此而影響形成圖讖等讖緯之學,不過,讖緯之學的興盛,又有另外學術思想的原因,不必在本題內多加討論。

現在我們不厭其煩,而又簡略地說明了兩漢易學象數理論內容,實際上,都是為了說明乾坤消息卦象的學說,它所包含丹道家的卦氣升降論,爻辰變通論與納甲的原理,它如何地影響東漢以後醫學上氣脈的學理,與養生家們服氣煉精的修煉術。當然,這一套學問所包括牽涉的內容太多太廣,我們無法一一加以專論,現在只是有限度地

介紹一些有關丹道服氣修煉等少數幾個理論的原則,使大家可以知其大要而已。


煉氣養生術的丹道由來


漢代的易學象數家們,從中國上古天文學的觀念中,承接傳統思想,認為這個天地宇宙間日月的運行,以及天地日月與地球萬物和人類本身的關係,實在只是一個大生命的活動,而且是有一常規可循的活動。尤其探用太陰月亮的盈虧消息,以及地球物理氣象的變化,作為天地生命大氣機的標準,以建立它基本理論的說明。

天地宇宙是萬物大生命的根源,日月與地球,便是這個大生命中分化的小生命,人與萬物,更是天地間分化的小小生命而已。但是無論大小生命,它的根源是同體,生命活動的法則,也是同一規律的,所以大小生命的原動力,都是氣機變化的作用。但是這個無形無狀的氣,雖然是看不見摸不到。它在天地日月運行的法則上和人身生命的延續上是有跡象可得而知,而且可以求出它的規則的。

他們以地球物理的氣象一年分四季,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的規律,配合太陽的行度一年365天做準則,中間取用月亮的盈虧做標準,認為天地日月的運行,與地理、物理、人生生命的活動都是受到一個共同原力而有法則的支配

這個原力,便叫它為氣(當然不能把它當空氣的氣來講)。

於是便創立一種學說,認為太陰的月亮,自身本來沒有光明,因為受到太陽的氣機所感而發光,所以就發生一月當中,陰陽氣機的爻感,而在時間與空間的方位上,月有陰暗圓缺現象等的盈虧消息。所以又在天文法則以外,創立計算陰陽二氣的爻感,而形成地球氣象與物理人事變化的作用的規律化,構成天干、地支配合成甲子的學說。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候為一節,所以一年十二個月,便分成二十四個節氣。再用歸納的方法,把這種氣機節候的作用,統攝在十二個月的當中,便構成乾坤消息的十二闢卦的現象。於是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宿、十二律呂、五行、八卦等等,重重歸納,層層圈入,而形成道家一套易學的象數,與天文、地理、物理、人事關係的學問。後來發展成理論醫學上提出九九八十一個問題,有關於人身氣脈的《難經》學說,配合黃帝《內經》榮(血)衛(氣)的理論,認為人身十二經脈,與十五絡,三焦,八脈的氣血流行,與天地日月氣機的運行,是屬於同一的規則與原理的。

時代再向後來,修煉丹道神仙家們,根據以上所說的學理,與乾坤消息卦氣升降的理論,認為人生生命的氣機,自父母受胎的時間開始算起。男的以八位數為準,女的以七位數為準,還是先天的秉賦,屬於乾卦為代表的範圍。比較明顯可徵的,例如女子,在十四歲以前月經(《內經》稱為天癸)尚未發現,便是六爻完備乾霎卦的生命,算是一個完噗未破的童身。到了十四歲前後,有了月經開始,變成天風嬌霎卦了,一直到三七二十一歲,便是乾卦的初爻已破。由於到七七四十九歲前後,也就是月經斷絕的時期(現在醫學所謂女人的更年期),便是先天生命的卦氣將盡。也等於說,由先天秉賦帶來的生命能,到此快要用完了,所剩下來的餘年,自七八五十六前後的階段,都是後天生命的餘氣而已。再下去,便由陽的乾卦,變為純陽的坤卦,轉入另一生命的陰境界了。

如果在男人來說,以八位數計算,便是十六歲前後,算是童身,保有原來先天乾卦的卦氣,逐漸演變到八七五十六歲前後(等於現代醫學所謂男人的更年期)

,就是先天卦氣的生命將盡的階段,到了八八六十四歲後,剩餘的生命,便是後天餘氣的作用,也就是說,由純陽的乾卦變為純陰的坤卦,轉入另一生命的陰境界了。

因此產生丹道修煉“長生不死”修命的理論,認為第一等的根基,無論男女,凡是童身入道,是為上品。其次,應在卦氣未盡的階段,回頭修道,還有希望如果等到卦氣已盡,再來修命,不是絕對沒有希望,便有事倍而功半的困難了。這種理論,是否有百分之百的可靠,姑且不加評語,但是推而比於現代醫學的理論與經驗,除了不夠精詳而有新穎的證明以外,並沒有什麼完全不對的地方。可是大家要知道,這是公元以前,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家對於生理醫學所發表的理論,現在縱使有超過他們的觀念與證明,而在科學的醫學史上來說,他們是早在兩千年以前的發明啊!後世一般修道的人,都在年齡老大,萬事灰心之餘,才想追求長生不死之術,如果這樣真能成仙。那麼,天下最便宜的事,都被聰明人佔完了,恐怕沒有可能!

再由這種天地的氣機,與人生氣脈關係的理論,縮小其範圍,說明它的規則,他們便認為人的氣機,在一呼一吸之間,脈自運行六寸(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

一個人,在一天一夜之間,共計有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叫做一息,氣脈運行經過五十度而周遍一身,用漢代的時計標準來說,也正是銅壺滴漏,經過一百刻的時間。但是這種所謂的脈,是包括榮、衛來講,所謂“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如果勉強借用現代醫學觀念來講,可以說,這個生命的氣機,流行陽性的中樞神經系統二十五度又流行陰性自律神經系統也二十五度(當然,我並不是學醫的人,只是隨便借用一下名辭來做說明而已,千萬不可以此為準)。

再加詳細的分析,便把心、肝、肺、脾、胃、腎、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脈絡等十二經脈,配合氣機往來呼吸的次數,各作數目分類的說明,然後加上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和二十四氣節來歸納,便使這個養生、醫藥、生理的學說,走入神秘玄妙的圈子裡去了。其實,也不是道家或古人故作神秘,只是那個時代的學識,習慣性喜歡用這些代號,作為分析以後,而併入歸納記憶的符號而已。

總之,東漢以後,直到唐、宋之間,在正統丹道派魏伯陽的修養心性以鍛鍊精神的方法以外,最為普遍而有力量的,還有煉氣、服氣術等養氣的理論與方法,作為神仙丹決的主流

。這種類似實驗派理論的淵源,應該是遠紹莊子的“天地一指,萬物一馬”、“野馬也,塵埃也,萬物之以息相吹也”、“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等學說的脫變,由此引申演繹而來。


煉氣養生術的丹道由來


到了宋、元以後,修煉內丹的神仙道法,接受佛家禪宗明心見性的妙理。同時又受到南北印度傳入密宗修法的互相影響,便在方法和理論上,產生兩個極其重要的關鍵:

(1)主張性命雙修是丹道的定則,為成仙的極果。

(2)特別注重“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個步驟,是修煉丹法不二的程序。

因此,宋、元以後,所有丹經的著作,無論為正統的道家思想,或為旁門左道的小術,在理論基礎上,都是依循這個原則,抄襲《參同契》或《悟真篇》的名言,牽強附會,用作引證的根據。所以明、清以後的丹道觀念,便有“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的傳說。而且最妙的便是丹道所有的傳統,一律都奉唐末的神仙呂純陽為祖師,猶如佛家的思想學術,自唐以後,大多都入於禪宗之林,這實為中國文化學術思想史上唐代文化發展的奇蹟。

明、清以後的丹道學術,雖分為四派,如:南宗主雙修陰陽,北宗主單修清靜,西派主單修,東派主雙修等四大宗,它的宗旨,仍不離於性命雙修的理論基礎,有時又援引來儒理學或《大學》、《中庸》的思想,講究“盡人之性,盡物之性”、“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等理論,以及變化性表,作為丹道龍虎、鉛汞等的妙論。

總之,神仙丹道的學術思想,從周、秦以來的養神,一變為漢、魏以後的煉氣,再變為宋、元以後的煉精,已經與原始質樸的道術,大異旨趣。雖然宗奉黃老,而與老子的清靜虛無之說,更是大相徑庭,何況後來的丹道家,摻入房中採補等邪術,加上種種裝妖捏怪的花樣,一一都自尊為無上的丹法,各自號稱得到正統丹道的秘傳。或說自己的師承,都已經活到幾百年以上的人,可以達到“祛病延年,長生不老”的妙術,盡在此矣。只要讀過《抱朴子》所列魏、晉以來方術之士們說的謬論,便可啞然失笑了,了知千古妄語,皆同出一轍。


煉氣養生術的丹道由來


明、清以後的丹道修煉方法,距離漢、唐、宋、元以來的正統丹法愈遠,所走的道路也愈窄。一般所說的丹道,大多都以伍沖虛、柳華陽一系的伍柳派丹道為主。伍沖虛著有《金仙證論》,柳華陽著有《慧命經》等書,他們參合儒、佛、道三家論證形而上妙道的學說和思想,極力證明他們的丹法為道家正宗的嫡傳,但是錯解佛學,臆造佛言之處,反而使人望而卻步,實為虛班可笑之至。這一派的丹道,純粹主張“煉精化氣”為初步入手的根基,尤其注意性生理與性行為的功能,為修煉的妙法,認為男女性生殖機能的衝動,而不含有性慾的成分,才是活子時的藥生現象,正好從此下手修煉,或用眼神迴光返照,或用調理呼吸,緊撮會陰(海底),導引陽精循督脈(中樞脊髓神經)而返還於上丹田的泥洹宮(間腦部分),所謂“還精補腦,長生不老”的作用

,到此便發生效用,這也就是丹頭一點的先天之炁。到了上丹田以後,化為池神水(口腔與淋巴腺內分泌等的津液),循十二重樓(喉管部分)降至下丹田(臍下),便叫做打通任脈。如此任督二脈的循環運轉,牽強配合易學象數的甲子等天干、地支的說法,便叫做運轉一次小周天(也叫做轉河車)的方法。然後如何由小周天轉大周天,配合青龍、白虎、鉛、汞、陰、陽等等註釋,玄之又玄,神之又神,遂使嚮往長生不老而欲作神仙者,無不奉為無上的道術丹法,勤修不輟。最後,以煉到馬陰藏相(男性生殖器官收縮,女性乳房返還童身)為證驗。從此再進一步,達到煉氣化神的工夫,做至陽神出竅,神遊身外而通靈的地步,才是煉成金仙的效果,種種說法,流傳影響極大。一般修煉武術南宗(內家),北派(外家)的拳術名家,與專煉氣功,或講究靜坐養生的人們,以及武俠小說家的筆下,所謂打通任督二脈,“走火入魔”等等的觀念與術語,都從這一派丹法的理論名辭而來,貽害不淺。

其實,這一派丹法“煉精化氣”的理論與方法,姑且不管它是否為正統,如果用得其正,用得其法,實在也有

兩種好處:

(一)它可解決任何宗教和任何宗派出家專修的獨身主義者對於性心理的煩惱問題。同時,也是真正要修煉到守住不犯淫戒的極好幫助,對於二十世紀末期瘋狂追求肉慾的誘惑,以及講究健康長壽的心理衛生的實驗,在理論與一些初步的方法上,未嘗不是好事。

(二)他們也極力提倡以積善為修道做神仙的基礎,如果只有道法,沒有極大至多累積的善行,要想修到神仙的果位,那是絕對沒有希望的。這對於社會教育與宗教教育的意義,最具有決定性的至理名言。

總之,我們歸納它這兩種好處外,認為它是健康養生的一種良好的修養術,那是不可厚非的。但是,仍須注意,便是我們剛才說過的,要用之得法,還要深通道家對於醫理的理論才對。否則,它的弊端也是非常可怕的,故從相反方面,歸納它的害處,約有四種

(1)因為學習修煉的人,既不通道家醫理學有關於精、氣、神的真正原理,又不瞭解普通醫學(中醫)十二經脈與道家奇經八脈(任、督、衝“中”、帶、陰蹻、陽蹻、陰維、陽維)的學理。更重要的,若是不瞭解佛、道兩家關於心性之學與性命之學的真正理論,只為了要求祛病延年、長生不老的目的,就拼命地吸氣提神,做收縮煉精的功夫,行之有素的,從表面看來,便有筋骨堅強,童顏鶴髮,或紅光滿面的感覺。於是,由別人看來和自己的自信,至少都有半仙之分。其實,修到後來,十分之八九,都是腦充血亡,或者弄得半身麻痺,通俗所謂“走火入魔”的走火,便是這種現象,求榮反辱,求壽反而不得安享天年,何苦來哉!

(2)一個人無論要學仙,或學佛,研究道術或佛學,首先要有一個認識,他們的修養與方法,都富於高深的學理。他們的修養效驗,都是從這種極深厚的學理而建立其方法的基礎。而且因人而施,對症下藥,只有活用的指導,並無呆板的妙術。尤其是道家,它與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心性修養、倫理道德等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結合,走入哲學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如果對於道理沒有通達,憑一點旁門小術,或煉呼吸,或守竅(守眉心、丹田、中宮、海底等等),認為就是無上秘訣,那是非常可笑的事。事實上,這些方法,都是為了集中注意力,注意生理機能的一部分,使它發生本能的活力,只是一種精神的自我治療,與自然物理作用的原理,刺激生理本能活動的方法而已,並非神仙丹訣,盡在其中矣。況且修煉的人,既未達到老子的清心寡慾至於清靜無為的境界,以世間有所得的功利思想,要求成為長生不死之神仙的慾望,正如汲黯對漢武帝所說的話:“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同是心理不健全的毛病。因此,在修煉這種丹法的過程中,或因生理的變化,而引起心理的錯覺與幻覺,或因心理的幻覺而引起生理的變態。至於神經失常,精神分裂,通俗所謂的入魔情形,便由此原因而來。其實,魔從心造,妖由人興,都是庸人自擾的事。清代詩人舒位,有感於呂純陽的詩說:“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正可引用為這個道理的註釋。

(3)因為伍柳派的丹法,極力注重煉精的作用。而且是專以生殖器官的精蟲為丹藥的主要成分,於是便有捏穴撮精,類似乎淫行為,或爻而不瀉等房術,入於此道之中。講究男女雙修,行容成素女之術的,也謂之煉精化氣,種種名目,各立門戶,都以伍柳派為依歸,為求祛病延年、長生不老而成病,煉精氣而發狂的,所在都有。

(4)黃老之道,以謙抑自處與淑世為主旨,以清靜虛無,無求無慾為道德。魏伯陽以下的丹法,以“洗心退藏於密”為至理,以持盈保泰,葆光養真為妙用。但是明、清以及現在以修煉伍柳派丹道入手者,大體都走入驕狂、狹厭、神秘、愚昧無知的範圍,充分暴露中國文化反面的醜陋面目,實在非常可嘆。

這一派流行的丹法,首先的歧途,便是妄認精蟲血液的作用,錯以為是道家所說精神的精,這是最基本的錯誤。一般人由坐入手,固然多多少少都有些生理的反應,覺得身上氣脈的流通與部分肌肉的跳動,便當作是丹法的效驗,認為自己已經打通任督或奇經八脈。事實上,這些都是在靜態的心理狀況中,所應有發生生理反應的現象,一點沒有什麼稀奇,

只是證明靜態修養的初步效力而已。其實,督脈,是脊髓神經、中樞系統的作用。任脈,是自律神經系統的作用。精,是腎臟腺與性器官部分的內分泌作用。牽池神水,是腦下垂體和淋巴腺部分,內分泌作用。如果稍有現代生理醫學的常識,具備心理、哲學的修養,融會了許多科學的理論與實驗,便可知道這是很平常的一種健康養生方法,而且都是由於精神與心理融合的作用,並非是什麼正統丹道神仙的秘密。固然在現代的醫學上,也有些學派正在研究性荷爾蒙、血清與返老還童的關係。但是,那還是醫學科學上試驗中的理想,等於種腦下垂體,種胞衣,注射各種荷爾蒙一樣,還是停留在兩千多年前“方士”們追求生命長存的思想範圍,只是所用的理論名辭,與所有藥物和方法,大有不同而已。由此可見,人類的智慧,永遠還很年輕,這是人類文化史上另一個重大的問題。

總之,道家所提出的精、氣、神,以科學的觀點,從人類生命的身心來講,屬於形態機能的眼、耳、心精神作用。神的表現與應用,便是目光視力的功能。氣的表現與應用,便是耳的聽覺的功能。精的表現與應用,便是心的運思與身的本能活力

。如果從天人一體的物理功能來講,神、氣、精三種便是光、熱、力的作用。從哲學的理念來講,道家所謂的神,便是相近於佛學所謂的性道家所謂的精,便是相近於佛家所謂的心。所以,唐代翻譯佛經的《楞嚴經》,便有“心精圓明”等辭句。至於精液的精,乃是心理慾望的刺激,引發性腺內分泌與心臟血液循環的作用而已。正如道家廣成子所言:“情動乎中,必搖其精”,便也是這個道理。道家所謂的氣,便是相近於佛家所謂的息(呼吸),是屬於後天生命形身的作用而已,借用物理世界的現象做譬喻。神,比如太陽的光能,它給予世界萬有生命的能量。氣,比如太陽光能輻射到地球所發出的蒸氣。精,比如太陽賦予萬物光能,而產生化合作用物質的成果。但是要注意,這種說法,因為無法可以詳細說明精、氣、神情形,所以我把它借用來做譬喻。譬喻的本身,只限於類比而已,並非就是原物的原樣。

在周、秦時代道家的修煉,是從養神入手,即已概括了精、氣、神的作用。秦、漢以後道家的方法,注重養氣,雖然與養神論者略有變動,但已從形而上的作用,走入形而下的境界。宋、元以後的煉精,更等而下之,完全墮入後天形質觀念的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