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投头是道 | 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投资有其道。社创号Chin@Vator重磅推出《投头是道》栏目。


第三期开始,我们连续推出中国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投资人系列访谈,看影响力投资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本期,我们迎来了绿色可持续发展投资人——Dao Ventures(道资本)和Dao Foods(道夫子食品国际公司)创始人张涛


张涛从事影响力投资已有十年,自肯尼迪学院毕业后长期从事中美跨境投资,对影响力投资的区域差异有深刻理解。他曾是世界资源研究所(WRI)New Ventures项目(新经济项目)的全球首席运营官,在中国孵化了China Impact Fund(中国影响力基金),之后在New Ventures China基础上还衍生出来了绿色创业汇(《投头是道》栏目第三期专访投资人葛勇)。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影响力投资

开拓者,也是踏破这条“少有人走的路”的坚守者


十年纵横,他认为中国影响力投资始终在“缓步前进”。于他而言,影响力投资人应该是“催化剂”。如果你想尝试这项前沿投资,最好要学会“妥协”,并做好8年抗战的准备。要“妥协”什么?且看张涛的切身体会。


全文7891字,阅读需20分钟。


投头是道·第4期


投头是道 | 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张涛 Dao Ventures(道资本)和Dao Foods创始人

张涛是道资本(Dao Ventures)以及旗下的道夫子食品国际公司(Dao Foods International)的共同创始人。道资本是一家跨越中美的影响力投资、咨询和加速器联合体,旗下包括中国第一家专门为环保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国影响力基金。道夫子食品国际公司是一家跨境影响力投资机构,面向中国投资和孵化环境友好的植物基和清洁肉类产品的创业企业。


01中国影响力投资十年:缓步前进


Viky: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接触到影响力投资?


张涛:毕业后先在新华社做记者,侧重欧盟(当时叫欧洲共同体)的经济报道,但当时我对商业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所以决定去美国读MBA,系统地了解商业。


此后在不同的创业公司、跨国公司,以及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都工作过,后来也开始接触清洁能源项目。十几年前,我陪几个老外去河北看项目,当时雾霾特别严重,河北属于全国雾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所以给我个人的触动很大。所以我就想,是否能通过商业运作来帮助改变环境现状。


为了寻找答案,我按下暂停键,选择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梅森学者”项目,读了职业中期MPA,并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影响力投资的概念,非常认同。毕业之后我加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担任New Ventures(新经济项目)的全球COO,开始从事跟影响力投资有关的工作。从那个时候算起,从事影响力投资有10年以上了吧。


Viky:这是一段非常有跳跃性、有想象力的职业经历。您后来又是如何成立道资本(Dao Ventures)和道夫子食品?


张涛:对。我以前在科技领域的同事,他们大都还在这个领域,有些在做投资,也有一些人做了跨国公司很高的职位,就奇怪我为什么要离开这个领域,他们认为你继续在这个领域做投资的话,能赚到很多钱。但因为上面提到的河北的经历和感触,我知道单纯地通过从事投资给自己赚身家并不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接触到影响力投资之后,我觉得这才是我可以投身的事业。


在做新经济项目时,我们机构推动孵化了两家影响力投资基金,一家叫中国影响力基金(China Impact Fund),另一家叫Adobe Capital,立足拉美地区。上一期你们采访的葛勇的绿色创业汇,也是从这个项目衍生出来的。项目当时在6个不同的新兴市场有6个地区中心——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巴西,项目有超过10年的历史。后来机构决定让这些中心独立运营,我就顺势离开了WRI去专注做中国影响力基金。


在这中间的两三年我还看到了一些跨境的影响力投资机会,就创办了道资本。道资本是一个联合体的品牌,旗下主要包括我创立或共同创立的几家影响力投资、孵化和咨询机构,

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为不同阶段和领域的影响力企业(impact venture)提供服务。


Viky:在您从事影响力投资的十年间,这个行业在中国有什么变化?


张涛:过去10年,应该说是缓步前进的10年,很多行业会议在谈影响力投资,让大家关注这个话题,但真正有说服力的案例还是凤毛麟角。


但这10年有很多相关的机构诞生,还是奠定了一点基础,不能说一点变化都没有。起码像社投盟这样的行业机构10年前是没有的,而你们也在做一些我们做不了的事情。


我觉得大家都在摸索,包括我也做了很多不同的影响力投资,基本上都是在环保领域,有跨境的、可持续食品的,都是在摸索路径,希望能产生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尤其是面向主流商业机构有说服力的案例。在这个基础上,能够让更多的钱、更多的人、更多的注意力带到这个领域,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过去10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募资没有以前那么难了,广义上的环保行业可能已经没有那么需要影响力投资,将更多地由商业投资接驳。另外有一些国家队进入,比如之前新经济项目孵化的几家环保公司,就先后被国营企业收购了。


Viky:长期在中美之间做跨境交流和投资,您觉得中国市场跟国际市场有什么不同?


张涛:区别还是蛮大的。在中国影响力投资毕竟还没有形成主流,主流商业人士甚至可能完全没有概念,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国外已经往前走了几步。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结构都不一样。欧美有比较成熟的社会体系,像美国就有一个枣核形的社会,中间大量的中产阶级。我们接触的很多LP,不一定大富大贵,可能就是中产阶级的背景,去发展中国家体验一下,看到了一些社会不公或者环保的问题,觉得需要解决,真心愿意去做这个事情。国内目前还是一个新富的阶段,从马斯洛需求来看,可能还没到那个层次,往后走希望也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出现。


此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分配不太均衡,社会结构也还不太稳定。国内的商业人士,尤其中产阶级,很多人日常有危机感,还是更关注自身利益,不太可能往影响力投资方面去想。这跟美国有很大的不同。


从行业的角度看,国外的很多企业一般不太给自己打“社会企业”的标签,但他会做相关的事情,商业模式或者初心里面,是跟环保相关的,或者想解决一个和公共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但是国内社企给自己打标签,可能也是为了吸引影响力投资人或者公益资金的关注。


Viky:这些年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影响力资金不再投向中国市场,您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张涛:很多影响力投资转到非洲、东南亚或者南美市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更多从扶贫角度切入,希望看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


首先,他们觉得中国已经有很多钱,可能不需要他们的资金。第二,他们来到中国,可能主要就在一些大城市,街上看不到穷人,没有所谓的金字塔底层(BOP)人群,当然不会认为我要在中国加大力度,也不知道在中国做什么。


第三,这个阶段,很多人觉得中国的投资人、投资机构还是更注重商业回报,影响力投资主要是起催化作用,所以他们会认为,即使钱投进去了,将来大的资金不跟进,尤其是本地的投资人不跟进的话,他们支持的项目也不具有长久性。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影响力投资?我更多地从环保和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不分国界的,中国的问题不解决,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也没法解决。很多国外的资金对中国确实不太了解,不知道怎么做,如何入手。


但像气候变化这种问题,可能会对扶贫或者治病救人这些议题有一些影响。比如在孟加拉,水位涨高可能会淹掉沿海城市,你在那做的扶贫工作可能都付之一炬了。所以做影响力投资还是要宏观一点,当然宏观的同时也要做微观的事情。当时我在做新经济项目的时候,就说要“做零售(retail)的事情,但是要带来整体性(wholesale)的改变”。


02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催化


Viky:以环保行业为例,影响力投资如何跟主流的商业体系对接?它所体现的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张涛:首先,影响力投资还是要起到催化的作用。从我做中国影响力基金开始,到跨境的影响力投资,到现在的道夫子食品,都是尽量起到催化的作用,这是我们能够提供增值的地方。


植物基这个领域环保效应就很大。最保守的数据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概有15-20%来自这个领域,包括很多的淡水资源、可耕土地,都是用来做畜牧业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关注点在食品这一块,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商业投资跟进,也确实不容易做,所以我们希望起到催化的作用。


第二,做好影响力投资,要在行业方面专注一点。我们在New Ventures时期针对环保领域就开始有比较细的分项,有七大环保子领域,每个领域还能再细分。但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不可能成为所有领域的专家,而且不同的领域它带来的环保效应,或能解决的环境问题,程度是不一样的。


很多影响力投资人没有对行业的专注,支持的公司会有扶贫、有养老、有环保,没有行业聚焦。但主流的投资机构都是有行业细分的,一个团队可能关注1-2个行业,把这个行业吃透,这样才能找到好的公司,好的商业模式,知道什么样的公司能成功。


Viky:在2012年报告中您提到“missing middle”的概念,也提到影响力投资应该作为商业资金的结构性补充,帮助中小型环保企业成长。能具体解释下吗?


张涛:环保企业肯定是有商业价值的,但这种商业价值即使主流VC看到,从他们的角度,可能不如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那么有吸引力。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科技领域过去十几年一直都有机会,只是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机会,一直都有比较好的吸引眼球的项目,大家也都冲这些机会去,然而真正赚到钱的投资机构还是少的。


环保领域是一个很扎实的行业,必须是一步一个脚印。不太可能很快成为网红企业,两三年就拿到很多投资的钱。根据我们的经验,环保行业不少公司最后被国家队收了,因为环保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包括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


从融资的角度,我们会帮助环保企业对接主流的投资机构,以及商业银行的贷款,后者不需要稀释股份,对一些企业而言会是更受青睐的资金助力。

投头是道 | 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关注中国社创号在文章底下留言回复 即可获取“绿色影响力投资报告”PDF文件


Viky:近年来您做道夫子食品,聚焦植物基市场,为何会选择这个领域切入?


张涛:现在美国在这个领域有几百家公司,很多影响力投资的钱投给了美国本土的企业,像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美国也是个大市场。


国内和国外发展的阶段不一样,美国大约有1/3的人对植物基已经形成了品类的认知,这些消费者不一定都天天吃素,吃植物基,但他会在做菜或者去餐厅吃饭,或者一周的食谱里,有意识增加植物基的东西,这就给植物基的创业公司带来很大的商机。


但是国内目前主流消费者对植物基,还没有形成针对这种产品品类的认知。


我们在中国做了道夫子食品,它是面向主流消费者群体的植物基初创企业的影响力投资和孵化机构。基于我们多年的经验,你不可能把环保的要求强加到消费者头上,怎么把消费者变成环境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让他们来做出自己的贡献?那就从他们最关心的东西入手。


我希望能够带来更宏观的改变,辐射更大的人群。我们准备连续做三年的项目孵化,每年投资和孵化10家替代性蛋白质食品领域的初创企业,三年一共30家。


我们希望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创业者,在各自的领域或地区起到中轴的作用,能够通过产品和服务影响到普通的消费者,尤其是千禧一代的年轻消费者。


投头是道 | 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此前,道夫子投资了中国植物基企业“星期零”


03影响力的衡量:主要看创始人


Viky:您投资过的项目里面,有投资回报比较喜人的案例吗?


张涛:中国影响力基金投过一个叫中能环科的公司,因为他的业务做得相对比较大,基本上所有能源领域、石油领域的国企都是他的大客户。


这家公司大概年收入在几百万的时候,新经济项目就开始对它孵化。我们跟创始人一直在接触,也比较投缘。创始人确实有环保影响力基因,一直驱动他很专注这个事情。所以中国影响力基金就决定进入成为他的股东。从New Ventures项目起,一起走过了7、8年,这家公司也从几百万的营收规模一直到现在的几个亿。


对于环保企业而言,这样的成长速度算是比较快了。当然我们希望可持续食品企业能够跑得更快,因为毕竟是面向消费者,比较容易成长起来。


投头是道 | 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中能环科董事长和创始人杨宇程(站立左二)2011年出席New Ventures Global在纽约的全球投资大会


Viky:您认为影响力投资机构是否需要评估影响力?在您的基金中又是如何操作的?


张涛:如果完全从商业的视角出发,去创造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公司,主流意见是不需要评估和量化影响力。因为公司可以长大,被社会接受,是大的社会互动体系里的一部分,也就证明了其可以创造价值。偏公益慈善视角出发的,就强调一定要评估影响力,否则没有办法说明资助的钱在创造价值。


我主导的机构应该介于两者之间。刚开始也有影响力衡量体系,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子领域。有的公司可能更侧重节水,有的是节约能源,不一而足。所以针对不同子领域有不同的衡量指标。


另一方面,对初创公司而言,量化影响力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因为真要衡量影响力,可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10年的经验告诉我,如果公司有条件做,肯定是锦上添花,前提是不影响初创公司需要聚焦的主业。


但是是否真正能够坚持影响力,还是要看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就是创始人是不是有影响力基因,或者叫初心。初心是驱动他持久做这个事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任何影响力评估体系都不能替代的。


当然你必须得有成功的商业,才能真正体现和扩展影响力。我们的侧重点是寻找能长期合作的创业者,主要看人,如果找到合适的人就不必过多担心影响力或使命偏离的问题。


另外,单个企业能带来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它的影响力应该更多体现在具体案例的示范作用,即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做同样的事,而不单单是节约多少水、多少树。当然,这些指标肯定是要去做衡量,如果有条件的话。但同时这只是沧海一粟,通过激励更多的人和创业,才能真正带来更多宏观层面的改变。


Viky:那您如何看待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平衡,有取舍关系吗?


张涛:肯定有取舍的关系。


如果真想做影响力投资,你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愿意做出妥协,包括收入、时间、公司的回报等方面,甚至可能你去支持一些公司完全不为了财务回报,而是为了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你愿不愿意妥协,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如果不愿意,我建议就不要做影响力投资了。


Viky:您如何看影响力投资的投后管理?特别是投后对影响力的管理?


张涛:从商业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相对耐心一点,毕竟影响力资金是一种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如果创业者希望我们提供商业建议,或者我们觉得有必要提供商业建议,我们肯定会跟进。


但从影响力的角度,还是希望发掘和放大他们的影响力,去影响更多的创业者和利益相关方。我们的投后严格意义上不是一种传统的投后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持续性的案例跟踪和展示,因为他的影响力可能会迭代。


如果创业者有初心,做的事情在商业上能够往前走,影响力肯定也会跟着放大。侧重点还是要把企业做好做大,只要不偏离方向,影响力肯定会有的。我们尽可能不带来干扰,不会拉着他到处去做路演,企业的影响力主要还是通过我们去对外沟通和宣讲。


04价值观一致的LP:耐心资本的影响


Viky:您说影响力资金是耐心资本,它的投资周期一般有多长?LP对回报周期有什么要求?


张涛:我们前期的LP选对了人,所以他们对财务回报倒没有那么着急。目前道资本采用的还是一种所谓混合金融模式的影响力投资方式, 即资助和财务投资结合在一起做,从而使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支持更多的初创企业。我们支持的企业,有投资占股份的,也为近40家中外初创企业提供了金额不等的资助资金,此类资金支持是不占股份的。


道夫子食品尝试要做的孵化投资在影响力优先(impact first)的前提下,会在商业方面的考虑加大权重。背后的LP也都是一些高净值个人或者家族办公室,他们是比较耐心的,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突破。比如像我们在中国投的第一家植物基企业星期零,很快吸引了两家主流VC的投资——

经纬创投和愉悦资本,说明他们还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


Viky:您如何选择LP?


张涛:还是要找到跟你价值观一致的LP。大部分LP都追求财务回报,这无可厚非,只是有些LP可能会更愿意用自己的钱去创造可持续的发展价值。比如从环保、气候变化,或者动物福祉的角度,他们希望通过道夫子食品支持好的创业项目,能带来好的影响力。所以首先理念要一致。


我们找的LP还都算比较靠谱,有意识地在寻找这方面的投资机会。有时候甚至是他们来影响我们,不是我们去影响他们。他们只是需要看到在中国能不能把这个事做成,我们是不是愿意长期去做,是不是真心地在为影响力投资付出。我跟道夫子食品的共同创始人曾小虎毕竟在影响力投资领域从事很久了,所以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比较容易得到这些LP的认可和信任。


Viky:您的LP主要是境外的高净值人群和家族办公室,有没有考虑国内资方?


张涛:国内家族办公室还没那么到位,起码理念上希望他们能够跟国外成熟的家族办公室更趋同,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国内的高净值人群和家族办公室,一般有很强的商业背景,目前想法比较非黑即白,要么就做公益,要么就做商业。即使他看中了一个所谓的影响力投资的项目,可能更多的也是看的商业方面的价值。


从我们的接触来看,比较看好国内高净值人群的下一代接班人,他们想去做投资的话,可能希望做一些跟上一代不同的事情,他们也会更关心一些社会问题。但是具体怎么做,可能年轻一代需要看到更多实际的案例,才能带来有效的启示。


Viky:最后您对有意从事影响力投资的投资人,或者社创项目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张涛: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有几个问题可能要问自己,我管它叫三个C


第一个C,Contentment,你是不是有兴趣做这个事情,是不是觉得开心?

第二个C,Compromise,你愿不愿意妥协,在收入回报方面,甚至在荣誉方面。

第三个C,Commitment,因为这个事情还是要很有耐心,不管是投资还是做企业,起码得有8年抗战的准备。


我经常使用这样一个类比,如果传统意义上的创投行为是马拉松,那么寻求三重底线回报的影响力投资就是铁人三项。在我个人看来,影响力投资是投资的巅峰,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有悖常理的逆行,难是一定的,也注定是小众行为,虽然其终极意义是大众利益。如果关于上面3个C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放手去做好了,不要悔,也不要怕。


投头是道 | 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道夫子食品管理团队和北京创业汇项目团队


- END -

我们将精选问题邀请张涛回答

投头是道 | 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第五期预告


第五期,我们将采访青云创投战略与研究合伙人卢琦。


青云创投(Tsing Capital)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绿色产业股权投资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先者,也是全球最早专注于该领域的股权投资机构之一,至今已在中国和全球范围投资近百家公司,并在《2017青云创投白皮书——通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中深入研究和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投资的未来。


“投头是道”栏目接下来将对中国绿色环保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投资人系列访谈,看绿色环保影响力投资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关注社创号Chin@Vator,留意栏目系列专访!

-投头是道 往期内容-

投头是道 | 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投头是道 | 道资本张涛:影响力投资的独特价值是“催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