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民俗艺术,你了解多少?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

这5种四川民俗艺术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四川最生动活泼的一面。

四川的民俗艺术,你了解多少?

1、川派盆景技艺

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盆景四大流派之一,自东汉雏形,五代起兴,历唐、宋、元、明、清,其间一路沉浮,最终形成风格流派。四川古称巴蜀,其地域涵盖川西、川东,特别是以成都地区为代表的盆景制作技艺,应是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的基础和核心。

川派盆景历史悠久、造型多样,极具美感、被誉为“立体画、无声诗”,“高等艺术、美化自然”(陈毅语),以小小的盆盎展现大自然精神,其艺术最本质特征为“以小见大、缩龙成寸”“藏参天覆地于盈握之中,”以有现的景观表达无限的精神意境。

川派盆景从来就是以诗情画意,高山流水和展示博大的技艺体系,而闻名于是,是深扎于四川大山险水和文化中的,回归自然的具形表现,其完整技法的格律化、程式化,是一种哲理性思考和诗意的结晶。

四川的民俗艺术,你了解多少?

2、蜀锦织造技艺

蜀锦居中国四大名锦之首、为中国织锦第一座里程碑,蜀锦是“四川成都所织造的花锦”(沈从文《蜀中锦》),蜀锦传统手工织锦即是用传统的蜀锦花楼织机以传统手工技艺而织成的锦缎。

二千多年来,从蜀锦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挽花工、织工合作生产,蜀锦一直按固有的古老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它的存在表现了中国古老的织锦传统工艺发展到高度成熟。从织锦发展史看,成都蜀锦技艺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后起的云锦、宋锦及民族织锦,促进织锦的发展及民族的团结,使我国的织锦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四川的民俗艺术,你了解多少?

3、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是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民间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这种以白银为材料的纯手工技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并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主要有设计、备料、制作、焊接、化学处理等10多个步骤,精细繁复,环环相扣。备料工序,艺人需要把银砖根据作品的具体要求,通过若干道工序,制成粗细不同的银丝线。其中最细的银线,跟头发一样细;最粗的银线,也不过几毫米。

四川的民俗艺术,你了解多少?

4、成都糖画

成都糖画,民间曾称其为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的一种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极其周边地区,是一种既能品尝又能观赏的传统工艺品。2008年,成都糖画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糖画约起源于16世纪,在明代宫廷习俗中,每当新年祭祖时,官宦大户人家往往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后来该技艺传入汉族民间,逐渐演化为糖画。

成都糖画艺人善于观察和总结生活,他们将糖画与川剧相结合,创作出《水漫金山》《战马超》《凤仪亭》等戏剧糖画作品,其间的人物和故事情景非常逼真生动,表现了丰富的川剧折子戏情节。成都糖画是一项甜蜜的技艺,观之若画,食之有味,在蜀地传承500年,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川的民俗艺术,你了解多少?

5、唤马剪纸

“唤马剪纸”是指发源并流传于唤马境内及川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是顺应当地人们生活内容和精神追求而产生的。

据县志记载,唤马场原名竹溪。三国时代,蜀将张飞镇守阆中,前往汉中古道。途中驻骑小憩,因观村姑剪纸献艺而坐骑走失,后在竹溪将马唤回。当时,艺人用剪纸记录下这一历史故事。又有民间艺人将这故事制成皮影广为传颂,农舍店家剪其肖像贴于门户以镇邪祛灾,曰之“呼飞将军”。

自此,唤马剪纸在民间世代传承,并繁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派生出以剪纸为基调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以李氏、仲氏、刘氏、苟氏等民间传承艺人为代表的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民俗艺术依然以极大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