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央加码3万亿输血小微企业,但

重磅!

3万亿托底?

昨晚,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主题是研究如何救助现在非常困难的实体经济。

本次会议主要从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困难群体保障、促进汽车消费四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

重磅!中央加码3万亿输血小微企业,但

先来看财政和货币方面。

本次国常会确定,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累计金额超3万亿元。

具体是:

1、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中小微企业贷款;

2、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用于发放小微贷款;

3、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

4、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这一套组合拳,也有一定的看点和难点。

先看第一条,所谓的再贷款再贴现,要分开看。

所谓的再贴现,是指央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

这显然是一种类似定向降准的行为。央行可以买入想要扶持对象的票据,来为这些行业提供支持。

第二条其实是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债支持对小微企业的带看。

第三条则鼓励公司发债。近年来国内的公司债流动性还不错,且规模不断攀升,相应的,2019年违约率也达到了历史峰值。

如果今年继续鼓励发债,违约率继续上升也在意料之中。

第四条比较有意思,小微企业直接拿着应收账款的账本就能去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了。

问题在于,今年形势不好,预计的应收账款都能收回来吗?如果银行以此为依据放贷,里应外合骗贷的行为恐怕也少不了,银行大概已经准备好要面对一堆无法追回的烂账。

总的来说,这套政策组合拳,主要是靠扩张信用来支持小微企业的生存,或者说,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国家要掏的真金白银并不多。

可以预见,一大波违约债务和不良贷款,已经在路上了。

提振车市?

制造业是就业最重要的产业,汽车业又是制造业当中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

但从18年开始,汽车业就一路下行,今年面对疫情影响,更是溃不成军。

重磅!中央加码3万亿输血小微企业,但

根据中国乘联会3月29日发布的最新汽车销量数据,2020年2月全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25.2万辆,同比下降78.5%,环比下降85.4%。

整个汽车消费市场已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点,月度销量数据直接回到14年前,仅和2006年2月持平。

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车,也一样无人问津,生意惨淡,海马汽车更是创下整个月0生产0销售的“奇迹”。

汽车业真的扛不住了。尽管各地出台了一些优惠券级别的措施,但显然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这次国常会,就对汽车业“出手”了。

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第一条是绝对利好,昨晚消息一出,美股上市的特斯拉就暴力拉伸5个点。

重磅!中央加码3万亿输血小微企业,但

但国内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的表现却:

重磅!中央加码3万亿输血小微企业,但


一出利好就抛售,似乎已经成了A股投资者的习惯。

这是不是也能说明,很多投资者将利好新能源车理解为利好特斯拉,而其他生存在特斯拉阴影之下的新能源车,似乎都被无情的碾压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强制淘汰“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这样一来,确实利好很多重卡、大客车、的士、专车等公共或专用车辆。

重磅!中央加码3万亿输血小微企业,但

但上汽集团当日单边下挫,投资者一路抛售。似乎利好像魔鬼一样吓人。

今年严峻的汽车销售局面,看来仅仅是一点补贴还不足以激发消费者的意愿。

比如,新能源车补贴延后两年,其实也给了消费者观望的时间窗口,明年会不会有更好的政策?

大多数消费者的想法可能是:现在车价还有的跌,急什么?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说。

还有财政大窟窿要补上

疫情就像一个身强力壮的恶兽,一拳在全球经济上打出了一个大窟窿。

欧美国家靠撒钱给老百姓和中小企业,希望能补上窟窿。国内则希望通过信用扩张拉动信贷,通过消费券拉动消费来促进恢复。


无论是那种办法,暂时都修复不了疫情造成的重大创伤。


这两天,各省市的财政收入也出炉了:


重磅!中央加码3万亿输血小微企业,但


绝大多数省市都是两位数的跌幅,湖北直接“清零”在意料之中。

杭州电商经济发达,在这次疫情中受伤最小。

旅游业为主的海南财政收入直接腰斩,外贸占比大的广东也未能独善其身。

这其中反应的问题是:过分依赖单一产业,在危机来临时,可能会遭到更惨重的打击。

这么大的财政窟窿,要怎么来补齐?

一个办法就是信用扩张,不仅放开企业发债,还要鼓励地方政府发债;

二是想方设法开拓税源、提高税收。

毕竟,美国可以因为政府支出法案争议,导致国家机构“暂停营业”数周甚至数月之久;但中国,却不可一日无政府和公务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