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盜夢空間》我看了好幾遍,起初主要是因為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關係才對這部影片產生興趣;此外,電影所涉及的潛入夢境的主題也十分吸引我。第一次看《盜夢空間》的時候,完全被其中所呈現的天馬行空的想象所震撼,再加上劇情的緊湊和其中男主角Cobb對妻子回憶的間隔插入,使我僅僅只是瞭解了劇情大致的發展,而沒有深入瞭解和觀察影片其他細節之處,而且電影中關於夢境的理論架構對於我來說也十分複雜難懂。

因此,這部電影有讓我看了一遍還想再看一遍的慾望,雖然不能做到每看一次就對電影的理解更深入一層,但之後每一次的重溫都能讓我得到不一樣的體驗與感受,能夠讓我從頭到尾不按快進鍵地、一分鐘不漏地看下去,絲毫沒有看厭了的感覺。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這就很厲害,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一旦一點點的小問題沒處理好,就是全盤皆輸的概念。但是拍好了就是完美佳作。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好在這部電影拍得很完美,如果你是一個很講究電影邏輯的人,那麼這部電影就是你的福利啊。這部電影,導演把他的多條線交叉發展這麼一個風格,發揮到了極致。但是電影的情節敘述還差了一點點。但是比很多的大片好上許多。而且我認為這部電影把,引發了一個討論的命題,就是我們怎麼看待現實和夢境,誰才是現實,誰才是夢境?這值得大家觀影后,做一個思考。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有很深的想法,從感官來說看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部吸引人眼球和享受聽覺色,因為電影裡不管的打鬥的,回憶的造夢的,還是電影取景的都給你視覺上的享受和聽覺上的享受。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從神經上來看,我之前就說了這個電影比較燒腦,一般人給看的暈乎乎的,因為沒有或者邏輯不強跟隨電影取思考邏輯會被繞暈。從心裡感情來看吧,雖然人家是商業電影,但是電影的誠意我們卻可以感受的到,裡面滿滿的對於夢境和現實的思想,也正是我們所好奇,導演以電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讓我們在心靈上有了一次感觸。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電影的大部分內容聚焦在“植入想法”的任務,在任務的一步步發展中,Cobb和他的團體也在一步步地重塑Fishcher和父親的關係,試圖從一個積極的情感角度來誘使Fishcher接受父親希望他開創自己的天地,而不是單純地模仿父親的想法一次來達成任務。但在大家不斷深入夢境的同時,Cobb的潛意識和他過去的經歷也變得更加清晰。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所以,我認為《盜夢空間》不僅僅只是關於一次植入想法的任務,也是一次重塑和救贖的過程,影片真正的核心是關於愛的主題,有Fishcher父子之愛,當然最主要的是Cobb和妻子Mal之間的愛,還有Cobb為了能夠重新回到孩子身邊而鋌而走險的父愛。Cobb對於妻子因為他植入的想法而自殺感到愧疚,對於孩子失去了母親而感到愧疚,他將這份愧疚深深地壓抑在自己的內心,深藏在潛意識裡,

而他所壓抑的這份情感卻時時處處出現在夢境之中:逃亡前孩子們玩耍的場景會隨時隨地出現、第一層夢境中火車毫無徵兆地呼嘯而過、妻子Mal總是會出來搗亂Cobb的計劃……根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夢是個體本能衝動和慾望的體現,這些現象表明,在Cobb的內心深處,他真的很想回到孩子們身邊,和妻子白頭到老,所以,他才會在夢境中回憶和妻子的點點滴滴,在夢境中與妻子相伴。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相反,諾蘭給我的感覺不要好太多,他對這部電影真的很注重,真的,不管是前期,後期,結尾我們都可以看出來導演的誠意。為什麼要這麼誇導演呢?

從電影的結構來看,很明顯就是首尾呼應,開頭的小李子出現在沙灘上,那模糊的視角。就把觀眾的胃口吊起來了,結尾在第四重的夢境,我們也得到了答案。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上來不是直接劇情,考慮到觀眾的接受能力,先做一個過渡,就一個例子那種。一開始小李子就在夢中對別人下手,做了一個簡單版的盜夢空間。吸引了大家對這種新穎的好奇心,同時也稍微瞭解一下邏輯,這整個過程是怎麼一回事。

這種的感覺就像是在循循善誘。感覺導演就像和盜夢空間裡的感覺一樣,再給你植入意識。如果真的這樣,我感覺那就很可怕。無形最為致命啊。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有了過渡,接下來就好辦了,小李子團隊怎麼的就為真正的主角造夢的理由就好解釋了,邏輯是就行的通了,然後就是介紹為了造夢要做的準備,以及收個新的小弟,小弟嘛我感覺更像是觀眾的代表,以觀眾的身份來看這場表演,順便問出我們的心聲吧。交代前後原因和背景,做好了準備,自然就到了高潮。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在高潮中有強大的邏輯思維,有感情,被造夢主角的父子感情,還有小李子和亡妻的感情糾纏。也有大家分工合作的無縫銜接的默契。有爭吵,有矛盾,有絕望,一切到包含在了裡面。而且搭配越來越緊張的背景音樂裡。觀眾的心如緊繃的琴絃一樣,代入感很強,有點感同身受的感覺。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在情節的發展後走向了結尾。小李子又重新出現在了沙灘,遇到了被造夢的主角,那個主角變得白髮蒼蒼的老人,說出的話讓人心碎,我在這裡等了你很多年了,我可以回去了吧。就這樣大家就都回到了現實,最後的結尾是大家出來機場,但是誰也不認識誰,小李子終於也回到了家了,看著院子裡的孩子和夢境中的孩子一樣,穿著一樣的衣服在玩土,故事結尾都是那麼多耐人尋味啊。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片中,大部分的情節是發生在夢境中的,人物進入夢鄉之時,導演往往加上舒緩的音樂,好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讓觀眾隨著主人公放鬆。當柯布在夢中與妻子相遇時,妻子往往用氣息微弱卻十分有女人味道的語氣和他說話,這時的音樂往往充滿了神秘感,聲音幾乎是空白的,隱隱可以聽到一些聲響,卻仿若是自然的風聲,十分親切隨和。導演似乎故意將人物的呼吸聲放大,那種聲音直接壓迫觀眾的心臟和聽覺神經,製造了強烈的緊張感。

在電影中,柯布是造夢者,他有很多的造夢理論,聽上去是很複雜難懂的,但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在人的潛意識裡,只有自己是核心,其餘都是記憶映射出來的影子,影子都會關注著核心,所以人在自己的夢中永遠是主角。

利用人的潛意識進行活動的技術在很多電影中都有應用,電影《阿凡達》就是利用了生物連接技術,用人腦的潛意識進入潘朵拉星球,在另一個空間中進行人類活動。電影《危機解密》也是利用了生命垂危之人的潛意識讓人在另一個時空內繼續存活。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電影《盜夢空間》以其宏大的空間場景和巧妙的配樂效果贏得了世界觀眾的青睞和關注。本片無論是從藝術欣賞方面還是技術實現方面都有其分析的價值和觀賞的必要性。對於觀眾而言,視覺的衝擊力和聽覺的享受性是一部影片藝術性質的重要體現。

然而,科幻片的技術支持更加重要,有些現代科技比較難以讓人理解,但是作為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通過影片情節展現在觀眾面前就變得通俗易懂了。如此看來,本片贏得很好的口碑並不是空穴來風。

整部電影的視覺效果很震撼,六國的實地取景,不過度濫用電腦特效,超乎想象的場景設置,為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不同於其他電影劇情發展落於俗套,用超炫的場景來轟炸觀者的眼球。

《盜夢空間》的場景和劇情相得益彰,在視覺方面使影片更加完美。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Cobb在夢中的巴黎街邊咖啡館給Ariadne解釋夢的原理,Ariadne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夢,隨後周邊的事物相繼迸裂的場景。街邊房屋迸裂成碎片、杯碟破碎、地面爆裂,碎片到處都是,但卻沒有一種雜亂的感覺。

這讓我想起了電影《雲圖》中,作曲家和愛人在瓷器店拋摔瓷器的場景,他打破了聲音和噪音之間的界限,超越了常規,由此獲得了創作雲圖六重奏的靈感。在夢中,我們可以打破現實生活中的常規,去體驗不一樣的經歷。

其次,適當的高速慢鏡頭的運用也使整部電影的節奏有所緩和,可以讓觀者在緊張的劇情發展中稍稍放鬆神經;夢境中的刺激(kick)運用高速慢鏡頭,電影鏡頭在三層夢境中來回切換,使得三層夢境在時間敘述上獲得一致,一定程度上也讓觀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期待後續的故事情節的發展。


總而言之,《盜夢空間》的故事具有吸引力;在拍攝手法和故事敘述的結構上和其他商業片有不同之處;影片的配樂也和主題相得益彰,不會給人一種跳戲的感覺。導演在影片中所架構的夢境原理和探討的一些關於人生的問題,也值得我們多看幾遍電影,去研究,去揣摩。

《盜夢空間》雖然只是夢境,但是也能改變現實

熊貓影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