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一句都近白话,似随口而出却乃词中上品?

三九天冬泳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作者杨慎用几近白话的语言,诠释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作者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感叹人生的起起落落,成败与得失,荣辱和悲欢,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尽付之于流水。

一首好的诗词,不在于词藻修饰的华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直指人生,打动人心,才能千古永流传。

我对好诗词的理解,任何一首诗词只要能触动你,让你感觉有意境之美,能情不自禁的说好,就是一首好诗词。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些名言诗句都是经典的“大白话”。

归根结底,文字和格律只不过是诗词的表达工具,真情实感才是一首诗词的灵魂。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如果一篇文章是米做的饭,诗词就是米酿成的酒,好酒永远都是醇香醉人,让人难忘。





刘洪新


我认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确实是每一句近白话,似随口而出,但算不上词中上品,要算,也只能是明词的上品。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1.这首词为什么出名

①作者杨慎就是个大名人,粉丝相当多。

  • 杨老哥作为明代三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状元,爹是大名鼎鼎的首辅杨廷和,可以说是一流人才加高干子弟。
  • 老哥还是怼过两任皇帝。第二次那是相当出名。明朝“大礼议”纷争中,杨慎作为父亲杨廷和告退后的领头羊,先是纠结一帮人干出了“左顺门事件”,把嘉靖皇帝的新宠桂萼同志给海扁了一顿,然后又纠结二百多人,用一句“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带着这帮官员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嘉靖皇帝的所做所为。结果吃了两次廷杖,被打了个半死以后发配到云南保山县一带。
  • 流放发配以后,老哥也没闲着,此后三十年里游历于四川和云南,专心搞学术研究,也因此被《明史》写道:“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杨)慎第一”。《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廿一史弹词》)正是在这个时期所作。

这样子的人,底子厚能力强事迹牛,自然是圈粉无数啊,写出来的东西首先就有了光环效应。

②因为杨慎老哥是个名人,这首词跟《三国演义》很搭,在清初被毛宗岗父子修改《三国演义》(修改的同时摘录了很多诗词)时,放在了开篇,这下好了,大热点又带了一波,直接出名了,不知道杨慎的但肯定知道《三国演义》啊。

2.为啥好多人感觉这首词似随口而出。

①首先前面讲了杨慎是明朝最博学的才子,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坏就坏在他会的太多,而且好听个曲,所以写的词,风格跟曲一样,何况《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本身就是《二十一史弹词》的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弹词是一种传统曲艺,是有别于诗词的“俗文学”。是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简单说就是说唱,自然朗朗上口。

《二十一史弹词》其他的开场词也基本一个风格一个意思。举几个例子:

廿一史弹词第二段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唤声。谁弱谁强多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廿一史弹词第四段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这么一看,词风都一个样,一个类型的怀古说今。

②这首词里有很多都是从前人诗句中化用而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非成败转头空。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白发渔樵江渚上。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而且这么对比一看,杨慎写的跟前人所做的,不论是遣词上还是意境上都不如。等于说把前人所说的用自己的话又说了一遍。

3.这首词为啥好多人认为是上品?

我说说个人的看法。

①第一个原因前面已经提到了,这首词自带光环效应。

②因为这首词写于明朝。为什么这么讲?明词那是公认的比不了两宋金元,还比不了清词。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至于明,而词亡矣。

矮子里面拔将军,跟别的明词一比,这首确实算好一点的了,也因此被好多人认为是明词之首。

③但是放在整个诗词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差点意思了。

  • 先来整体看看这首词。开篇先言他物起兴,然后以实入虚,用“浪花”一词引出英雄令人瞩目但也不过历史间一瞬,随后感叹一句“是非成败转头空”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就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最后以新的意象,续上前意,进一步突出事物永恒,人生不过而而的意境,并引出新的精神层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面几句都是这么顺下来。

全词的遣词用句亮点就是在一个“惯”字上,沁出了沧桑沉痛的感觉。其他的句句化用,有点陈词滥调的意思。意境上逃不出有我之境,又想写出无我之境,难免又落了俗套。当然这不能说是杨慎水平不行,因为明词水平就这样,他还远在平均线之上。

所以这首词在明朝的话,确实是能算词中上品。放在现在?当成歌唱挺好的。


阃外男


感觉郎朗上口,一读起来就像身临其境身,又不拗口简洁易懂就是好词……比如床前明月光,又或清明时节雨纷纷等……


再见老鬼


诗庄,词媚,曲俗,这是整体上对三者的概括。诗高雅,曲通俗,而词则介于两者之间,“近雅而不脱俗”。

诗词曲的风格当然没有标准来严格区分,但我们可以举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词;手举着践行杯,眼搁着离别泪。——是曲。三者的区别行家一看就懂,而初学者要仔细品。

而单从词的语言风格上分,大体上有两种,即“清词”和“丽句”。这个也不是太好区分,因为不可能去定个具体标准。要说个大概都要长篇大论。还是举例容易懂:苏轼、幸弃疾、李清照、柳永用的是清词。宴殊、宴几道父子和中主李璟是丽句。而后主李煜比较有意思,我们熟悉的他的传世之作基本上是亡国后所作,是清词。而亡国前则多丽句。

清词和丽句只是风格不同,没有高低之分。

回头再看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毫无疑问是清词,本来在两宋清词就是偏口语化的。而词到了明代,经过元曲的薰染,词更接近白话太正常了。

上班中手机打的,有失误处还请方家指正。喜欢填词的条友请关注


烟雨楼ll落日孤鸿


读一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你就明白了


dasa102007


能用大白话写出意境高远的佳作,更显功力非凡,比如白居易的词,不识字的人都能听得懂,再比如李煜早期的作品用词华丽,当俘虏后文风一变,写出来的全是大白话,哪一类水准高?


用户民工三十年


该词确为上品,主要在以下几点:

一、主题阔大,立意高远

作者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一永恒的哲学命题,放在宏大的历史场景中进行探讨:古今英雄、是非成败、渔樵笑谈,到底孰悲孰喜,应该何去何从?

二、选景典型,景情相应

作者围绕主题,选取长江东逝、夕阳青山、白发渔樵、秋月春风等熟知景物,构织出动静结合、虚实交错、纵横时空的意象画面,又简洁凝练秩序井然,使读者犹如亲见亲想亲感,激发起强烈共鸣和深深思索。

三、举重若轻,功力超然

作者全篇不着一生词冷字,看似平白如话,实则字字千钧,句句情感充沛,能言人想言而不可言,道人想道而不能道。布局谋篇,匠心独运,理出自然。非功力绝厚者所能为也。

上述为个人见解,欢迎指正。



学会粤语读古诗和诗词歌赋,你就懂了


八月流火89049381


中学时,我曾听我的一位老师讲,古诗词最难写的就是明白如话流畅自然但又不乏诗意,读几遍就能记住的那些。这样说来还觉得真有理,那些脍炙人口“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飞流之下三千尺……”“滚滚长江东逝水……”都是好的诗句,而那些貌似高深晦涩的就不是那么容易在百姓中流传了。明天易懂是最好的经典,不信可试试,做到又又朗朗上口明白易懂咏味十足又有诗意不乏经典还真难。


用户zhou1054393174


“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绝妙好辞,不一定非要文绉绉的!古代很多流传千古的名诗、名词,往往都是朗朗上口、自然流畅的句子!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道至简,大美天成”都是这个道理。

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样的风格。杨慎的这首临江仙虽然是大白话,但是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气势磅礴,把千古兴亡盛衰事以及英雄人物的不世功业,都看成过眼云烟,付笑谈中,其气魄、其洒脱、其达观,都让人望其项背!

杨慎,凭此词,足以名垂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