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荆霄鹏老师草书书法新作《临江仙》,是否达到了笔墨酣畅淋漓的效果?

云深禅心


我们根据题主的提示看了一下,荆霄鹏写的这个草书,作品内容是明代大才子杨慎的一篇词作《临江仙》,这个作品因为在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所以,也是非常有名的一首词。


当代电视剧把《三国演义》搬上荧幕以后,这首词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因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就是以杨慎的《临江仙》为歌词的。所以,一时书法家也在全国各地没有不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而且一写就是十几年。

没想到,今年又被荆霄鹏写了一次。

题主问这件作品是不是酣畅淋漓了?我认为,酣畅淋漓是对书法作品一个很高的评价,不但在笔法达到炉火纯青,还要有墨法的绚烂变化,才能惊为“酣畅淋漓”。


荆霄鹏的这个书法作品,也是很有修炼的,从一般质量来说也说得过去,不是很差。

我在局部就看出了三个字是有严重的。例如“古今”二字,还有“少”字。这三个字都写的不好,尤其是“少”字,笔法结构都不好。

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起码不要在作品中出现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字,这是起码的标准。

当然,也有一些书法家的作品,笔法也有不好的,但是,这些书法家如果是学者天才,他们的书法作品,不是比技法完整和规矩,而是看天然妙趣个性精神。


荆霄鹏的作品,显然不是这一路的。他的书法作品,是书法家的作品。

书法家就是干这个活的,即:要写好书法作品的规范性。书法家的作品更重视法度,这是没有商量的。所以,我们看书法家的作品,首先要看法度规范如何。

草书虽然没有严格的“规范”,但是,毕竟有规范。书法中的平衡、对称、正奇都是草书的规范。符合这些美学规范,就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我们再细看荆霄鹏的这个草书作品,发现他的笔法和转使交代都很“漂浮”,笔画线条比较僵直,没有弹性和张力。例如,“春风”的风字,左边就要严重问题。笔势严重有问题。所以,就很难有“酣畅淋漓”的基础。

  • 梁巘的学生邓石如的篆书作品


书法的“酣畅淋漓”,恰恰需要笔画线条的弹性和张力来体现。

例如张旭、黄庭坚的草书,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书法作品,为什么整体给人以气势恢宏和酣畅淋漓的感觉呢?原因就是他们的笔法非常有弹性和张力。

其实认真研究草书和所有的书法,你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书法的笔画必须保持起笔、行笔、收笔的节奏感。如果没有起笔、行笔、收笔的笔画节奏感,怎么可能会有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

  • 梁巘的学生邓石如的篆书作品


例如,篆书的笔画变化不是很多,那么,篆书一般是很难写出酣畅淋漓的效果的。

荆霄鹏的草书之所以会出现很多笔画变化单调的问题,就是因为他对笔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据说,他是田英章对入室弟子中的得意弟子之一。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但是,荆霄鹏的楷书就写得跟田英章一模一样,我就感觉这可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名师害高徒。

  • 邓石如的隶书作品


同样是名师的清代梁巘,他培养了一个比自己还出名的书法家,叫邓石如!而且,邓石如并没有像梁巘那样写行书,而是以隶书和篆书出名的。

假如梁巘没有在书法理论著作中提出一个“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这个书法美学思想,我们可能一点都不会知道他是谁。

所以,高师一定不要把自己的一套作为样板推销,这是害死人。高师就高在他能够把书法的规律讲清楚 。

所以,高师遇到好徒弟,绝对不会教出书法基础很差的学生。


  • 梁巘临摹的书法作品《圣教序》局部

书法的基础是笔法而不是楷书。田英章就是推销“楷书是书法的基础”的名师。我们从荆霄鹏的草书看,他的书法真没有学到家。也看不出楷书对他的草书有多少基础作用。

昨天,我刚刚写了一个谈“宋人尚意”的文章,其中就提到如何像苏轼那样写出书法的自然之美。

草书尤其要有自然之美,如果笔法不精,一切都是空谈了。

当然,他现在只有三十几岁,写成这样也可以了,但是,距离高水平的书法作品还有很大距离,包括他的楷书。而要写出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可能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千千千里马


说起荆霄鹏老师,应该是现在很多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偶像和老师。

在年轻一代的著名书法家当中,荆霄鹏老师平和,谦逊,书法功底深厚,书法风格平和端正,是很多人向往的书体风格,不入俗套!

荆霄鹏老师是田英章老师的入室弟子,得到了田老师的亲自指导,但是在众多田门弟子当中,荆霄鹏老师的书法又自成风格。

难能可贵的是,荆霄鹏老师除了在楷书方面出类拔萃之外,还广泛地涉猎其他书体。

其中行书,篆书,隶书荆霄鹏老师都有不俗的表现。

最近,荆霄鹏老师又发布了最新的草书《临江仙》作品。
整幅作品可以说浑然一体,笔断意连,酣畅淋漓。

观其整体依然体现了中正平和的书法风格,虽然是草书,但并不以狂怪示人。

反而是在规矩中见奔放,在奔放中体现法度!
观其局部,字字跳跃,灵动之感跃然纸上。笔画线条粗细对比明显,形成了敦厚古雅的面貌特征。



至于说是否是笔墨酣畅淋漓的效果,我觉得荆霄鹏老师的这幅作品不是那种风格。

观这幅作品,是有断有连,笔断意连,给人一种瘦硬,飘逸的感觉,而非笔墨酣畅淋漓的体现!

总体来说,这幅草书依然是荆霄鹏老师整体书法风格的具体体现!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您的关注!


笔尖写字课堂


可以肯定的说,荆霄鹏的书法还是有一定的功底的,从这幅草书作品来看,用笔符合法度,且比较老辣,字的结构布局也比较优美,章法和墨汁也有微妙的变化,而且书者把“书法创作”那点事真正放在心上了。

好看耐看的书法作品,不但有极强的观赏性,而且还有强大的生命力!

书法家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一是让人认得清,二是让人看得懂,看来,荆霄鹏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学书法,只有师法古人才能走远。最后,希望荆霄鹏书法之路越走越远……

↑上图为草圣、汉代张芝的草书作品,请各位朋友欣赏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荆霄鹏,再恕我孤陋寡闻,又碰到一个听都没听过的书法老师。如今老师满天飞,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今是三人行,都是我师!照例,我还是百度了一下: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书法教师,九年义务教育《写字》《书法》教材范字书写者。这样啊,原来是田英章的一位楷书书法高徒,难怪我怎么越看越觉得他的草书有点楷书的感觉。

平心而论,荆霄鹏的草书在如今的书法圈子里,我看还是数得着的书家,他的用笔、结体都算讲究,法度严谨,天地平齐,疏朗有致,基本上挑不出什么毛病,可这正是他的毛病所在,他的草书太规矩,太内向,全无草书的凌厉气势,更谈不上酣畅淋漓,我看八成是多年练习楷书,用力过猛所致。

草书并不是从楷书发展而来,他需要书家具备天然的率真气息,无法无天而又天真烂漫,而楷书正好相反,必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稍加放纵,不管内行外行都能一眼看出你的毛病所在。

另外荆霄鹏对这首诗好像还不是很熟,没看到创作时候的临场视频,不敢乱说,只是觉得他写这幅作品的时候,起码没有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就会走走歇歇,没了气势。


就写这么多,年轻的荆霄鹏老师,多有得罪,还望海涵!顺祝鲲鹏万里,成就书法传奇!我等今天才识君,也从今日关注您!


永书101


与其师傅田英章一样,楷书与行书都是看上去挺不错,其实还离门尚远。

首先,我们谈整体的感觉,虽然各个字之间笔意也有联系,然而气韵不够通达,怎么看都是那种停留在馆阁的套子里还未能摆脱的样子。

再看笔力,淋漓就称不上了,提按也欠功夫,从字的笔划及渲染的氛围上看倒是油滑的东西居多?

笔墨酣畅淋漓是情感的宣泄,荆老师的作品远未达到比种境界,看上去或许可以达到悬肘了,也就能达到悬肘的境界,至于恣肆磅礴,太夸张了!





一笑貫长天


谢提问!荆老师此作品高雅、清新,好功夫!但书法造型的排列和行进层次及节奏略显迟钝,作品意境消失。此作品未达到酣畅淋漓的美学标准。拙见。



智慧书法


荆霄鹏书法新作,准确来说是一幅行草书作品,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字是行书,行书和草书夹杂,不能完全按草书评判。

书写的内容《临江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也是大家比较熟知、比较受欢迎的内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总体评价:

这幅习作写得行云流水,笔墨酣畅淋漓,而且比较接地气,写得很“通俗”,是老百姓喜欢的字体,我个人认为就行草书来说,比他老师写得好!

不足之处:

  • 一是个别字的写法是不准确的,比如“惯看秋月春风”的“惯”字写法是臆造的,草书也好,行书也罢,都没有这种写法,不合常规,单独拎出来别人是不认识这个字的。

  • 第二,他的行草书作品,还是受了很大的田楷影响,没有完全脱离田楷的束缚,这是跟他长期写田楷分不开的。



  • 第三,作品中还有一些程式化的笔法和结构,比如上图我用红色标记的“惯”、“看”、“风”、“喜”四个字的最后一笔。行草书讲究笔法变化,忌讳重复,在一篇作品中重复太多,艺术性是大打折扣的。好比歌手唱歌,一首歌中唱来唱去就是同一个调子,让人听起来就耳朵起茧的。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共同进步。


麓风轩


荆宵鹏的草书之前几乎未见,说明荆宵鹏老师目前的书体拓展了,开始研究草书。以荆宵鹏的楷书功底,即便是“江湖写法”,也是可以“看得过去”的,所以很多鹏友不会喷他是“江湖草书”。实质上,许多楷书基础好的书法名人,常以“江湖写法”去进行草书的创作,荆宵鹏这幅作品,严格意义上也体现出不少较为“江湖”的元素。

王佑贵 草书经典名篇手卷


五大书体草书最难,也最奥妙,多数书家一入草书就难自拔,因为草书太深太玄大奇妙了,醉人,也熬人。

个人理解,荆宵鹏的这幅草书作品,充其量也只算是入门的水平,歌词大意有了,但还比较稚嫩,经不起过细的推敲。把怀素张旭的草书拿过来对照着看,高下立见。

荆宵鹏老师还很年轻,草书伊始,之后的路很长,我们也十分期待他能够为我们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的草书作品。

(孙过庭 书谱节选)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荆字飘浮,线条孱弱,明显受二田习赵的影响,赵以楷行书行世,行草自不见长。



丽象开图


这几年有关注过荆霄鹏老师,他是田英章的得意门生,楷书基础相当好,至于行书的功底,是不如楷书的。

大胆说一句,学田,楷书可以学得很好,很规范,字也秀美,但是有点局限,有被框架式的限制,很难脱离公式,基本上融入一些古法的笔意都没有,给人很“现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