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聚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壓力


貨幣政策聚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壓力

核心觀點

我們認為此次針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進一步體現了央行近期工作的著力點,即將應對中小微企業融資壓力的工作作為第一要務。而根據本週國常會部署,本月預計還將迎來1萬億元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的增加,使得金融環境更好地匹配實體經濟在特定階段的需求。後續來看,全面降準依然可期,預計仍有2次共100個基點左右的降準空間。

事項

2020年4月3日,央行發佈公告,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正文

降准將分兩次在二季度共釋放4000億元長期資金,幫助穩住和提升銀行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新增貸款規模。此次定向降準可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預計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6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根據央行公告,此次定向降準分4月15日和5月15日兩次實施到位,防止一次性釋放過多導致流動性淤積,確保降準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業。此次降準後,超過4000家的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等,佔全部國內銀行數量的99%)的存款準備金率將降至6%的較低水平。

本次針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是對國常會工作部署的落實,意在進一步定向扶持中小微企業,幫助加快企業的復工復產。本次定向降準主要面向中小銀行,包括兩類機構,一類是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另一類是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由於中小銀行的企業客戶大多為當地的中小微企業,因此,此次降準能夠從金融暢通實體經濟的角度幫助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此外,央行還要求獲得降準的中小銀行擴大對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產業的信貸投放,體現出央行近期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應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壓力層面。在本週的國常會中,國務院也提及還將進一步增加1萬億元的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這些舉措均體現了央行近期工作的著力點,將應對中小微企業融資壓力的工作作為第一要務。

時隔12年後首次下調超額準備金率,亦將推動銀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此外,央行今日還公告將超額準備金率從2008年的0.72%下調至0.35%,這一操作可加大銀行運用超額準備金的積極性,推動銀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

全面降準後續仍然可期,同時維持存款基準利率後續將下降10-15個基點的判斷。我們認為,儘管此次央行採取了定向降準的措施,但後續全面的降準仍然可期,預計後續還將有2次共100個基點左右的存款準備金率下降,應對後續債券供給加大所面臨的流動性壓力。此外,在今天上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存款基準利率的調整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認為其作為貨幣政策工具可以使用,但要充分評估,考慮老百姓的感受。從我們的分析角度來看,現階段CPI的確處於較高水平,我們預計3月的CPI仍將處於4.8%左右水平,在目前階段下降存款基準利率,的確將產生利率和通脹水平倒掛的現象。但從更長維度來看,我們認為在今年LPR利率將可能出現明顯下行的情境中,存款基準利率的調降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我們維持後續存款基準利率將下降10-15個基點的判斷,以適當降低銀行的成本壓力,促進實體企業融資成本下降。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0年4月3日發佈的報告《2020年4月3日央行定向降準點評:貨幣政策聚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壓力》,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相關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有道雲等方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使用本資料。

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資料所載的證券市場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的研究部編寫。中信證券研究部定位為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賣方研究團隊。通過微信形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中信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中信證券的客戶。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應首先聯繫中信證券機構銷售服務部門或經紀業務系統的客戶經理,完成投資者適當性匹配,並充分了解該項服務的性質、特點、使用的注意事項以及若不當使用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損失,在此之前,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週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本訂閱號中的所有資料版權均屬中信證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複製本訂閱號中的內容。除經中信證券認可的情況外,其他一切轉載行為均屬違法。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