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思維:節約等於掙到

多數人儲蓄通常是為了消費而不是為了投資(例如,他們攢錢買新電腦、汽車、去度假等等)。他們相信現金支付,害怕信用卡和負債,他們喜歡把錢放在銀行裡的那種“安全感”。

窮人思維:節約等於掙到


甚至在今天儲蓄帶來負收益(除去通貨膨脹和稅收因素後)的經濟環境中,他們也不願去冒險。他們幾乎不知道自從1950年以來,美元的價值已經跌了90%,而且仍然在以高於銀行利率的比率連年下跌。他們通常擁有終生人壽保險單,因為他們喜歡這種安全感。
這個等級的人經常浪費他們最寶貴的資產——時間,卻去試圖節省某一分錢。他們花幾個小時從報紙上剪下贈券,然後在超市中,排著長隊,笨拙地找到那些贈品。
如果不去努力地省錢,而把這些時間用來學習如何投資,若他們在1954年投1萬美元在約翰·坦姆普林頓基金上並忘掉它,到1994年它的價值將達到240萬美元。或者如果他們在1969年投1萬美元在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上,到1994年它的價值將達到2210萬美元。同時,他們對安全感的強烈需求,也是出於恐懼,這迫使他們把儲蓄用於低迴報投資,如銀行的大額存單項目。
你經常會聽到這些人說,“節省1便士就等於掙到1便士”,或者“我為孩子們節省”。事實是某種深層次的不安全感支配著他們和他們的生活。其結果是,他們通常“少給了”他們自己和他們為之省錢的人,他們幾乎與第1級的投資者完全相反。

窮人思維:節約等於掙到


儲蓄在農業時代是個好觀念,但是當我們進入工業時代時,儲蓄就已經不再是明智的選擇了。從美國政府拋棄金本位制,瘋狂地印刷紙幣,使我們遭遇通貨膨脹時起,簡單的儲蓄已成為非常糟糕的投資選擇。在通貨膨脹時期,儲蓄的人最終都成了賠錢者。當然,如果我們進入負通脹時期,他們將是大贏家……但條件是印刷的紙幣仍然有價值。
有些儲蓄是件好事,建議你們在銀行中保持有可支付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費的現金。但是在這之後,有比銀行儲蓄好得多也安全得多的投資工具。把錢放在銀行並收取5%的利息,而讓別人獲得15%或者更多的收益,這種做法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是一個明智的投資策略。

窮人思維:節約等於掙到


然而,如果你不願意學習投資,害怕金融風險,那麼,儲蓄是比其他投資更好的選擇。如果你把錢放在銀行裡,你就不必想很多問題……你的銀行家將會善待你。他們為什麼不這樣做呢?你儲蓄1美元,由於派生存款,銀行最後實際可向外貸出10到20美元,並收取高達19%的利息,反過來它只付給你不到5%的利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