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企業應變的5個思考

疫情後企業應變的5個思考

985高校上海校友會聯盟企業傢俱樂部 社群內演講稿 2月27日

演講人:田卓 暢悅HR俱樂部發起人 企業管理諮詢顧問


各位學長、同學,企業家晚上好,非常高興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今天我的演講主題是“疫情後企業應變的5個思考“,演講大綱:1、克服焦慮迴歸理性 2、反思內部文化 3、落實管理細節 4、做戰略減法 5、掌握未來先機。內容都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就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和大家一起梳理、清晰一下。


一、克服焦慮迴歸理性

此次疫情每個人都幾乎經歷了從驚訝到焦慮再理性過程。舉兩個焦慮的表現的例子


1、雲南某企業CEO罵HRD的郵件,(詳文鏈接:真實HR評論:“雲南某企業CEO罵HRD的郵件刷屏:不懂業務的HR,真的活不下去!”)這篇文章引發大家的廣泛關注,雙方是老闆方和HR,HRD是管理者也代表員工呦。大家的評論是什麼,過於功利。很焦慮的老闆和“理性的焦慮”(寫了那麼多東西)的HR相遇了。


我想這個HRD還是很想“保命”的,但是最終是沒有處理好這份報告。關於對老闆的品評,鏈接裡大家也評論了很多,主要還是說過於急躁,不穩妥。


2、遠程辦公,現在很多人吐槽遠程辦公,工作量反而大了,以前是“996”,現在是“007”,每天10幾個小時,不論員工和老闆都是如此,儘管如此老闆們卻比以前顯得更焦慮了,總覺得員工在家辦公效率低。甚至認為線上會議效率低,讓員工來公司開兒會再回去。這樣一來二去反到耽誤了很多時間。很多老闆對組織有慣性的依賴性,總覺得要“守護著”才更有安全感。結果是雙方都更焦慮了。


為什麼呢,首先就是現金流的問題,從疫情一開始老闆就焦慮,然後是員工,想要上班,怕降薪,怕裁員。到現在還有很多企業沒有徹底恢復生產,雙方就會一直焦慮。在很多問題不能確定的情況下,現在所剩的員工士氣也受到嚴重影響。(所以能明確的還是給員工明確一下。)


心理學上壓力是循環的 。壓力的傳達是這樣的,應激源(壓力源頭)——個體反應——壓力後果——再次成為應激源。壓力下所產生的生理、心理、行為症狀,這個就是“壓力後果”,可能有些企業後期的情況會更令人崩潰,也實在是沒什麼辦法呀。


怎麼辦?人活一口氣,做個比喻,人和人之間就是比看誰的氣長,1.比活的長久我們經常開玩笑,你比馬雲活的長,你就贏了馬雲。2.是誰沉得住氣,比內心的穩定和定力,不然一定會一錯再錯,慌亂中調整不能保持正確姿勢,後面的很多機會的把握就會失去,應該後面事情都會是比精細、微妙的 ,處理必須謹慎,都像做手術一樣,而且是微創那種,一定要憋住氣動手,要把握精準。


穿過黑洞前面就是光明,最黑暗的時候,往往光明就在前面,而這個時候就是最容易容易放棄的時候。作為企業的領導者,裝也要裝出來。作為企業和個人一定要有這個耐受力,定力。


我們常常說,管理最大的障礙是“溝通”,人與人最大的鴻溝是“認同”。


在這個特別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拿出“勇氣”與“智慧”解決共同的問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誠然,創業就像升級打怪,一路打過來都是成長,創業最終是一場”浩繁”的自我修煉,創業的成果和修煉的成果成正比。

二、反思內部文化

不管你企業之前文化是啥樣,執行的如何?有句話,“疫情是面照妖鏡,讓我們看明白了很多!”很多人現了原形,很多人退縮了,有些原來看好的人不擔當了。各種理由不來工作的,推脫任務的,很多骨幹,需要帶頭降薪,降低分傭、獎金的也不能衝出來了,指揮不動了。這是反應了人性本身。一個人真實的底層邏輯和價值觀。


但是也有企業很團結,這個團結說的從上到下的一致。這個團結是具有核心領導力的。

好的東西傳承和習慣是訓練和培養出來的,人也是由組織篩選出來的吧。


我們該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做的都是“形式”。看看這些“破壞”文化的人有多少,這個時候要檢討的當然是老闆本人,其他人都不能代為反思。反過來看是什麼導致這種情況的。一個個的分析,找到共性,總結到自己身上。


現在也是企業文化和內控管理,植入的好機會和切口。這個時候大家應該有一定的承載和接受的心理準備。不折騰人,但是要引導著團隊逐步去完善,做好團隊的高度一致性。


員工會更成熟和理性,逐步開工以後,“不好管的人”也許會變成好管的,所謂“好管的人”可能會變成“工作瘋狂”。

不論企業內部意識還是外部環境都會變的更“冷酷”和激烈。將倒逼"積極文化"的出現和確立,作為企業管理者要成為推手。

不要因為公司小或初建就不重視文化,成功的公司一定是自始至終重視文化樹立、建設的,公司大了,時間久了,就非常難整肅了。


三、落實管理細節


結合價值觀再看夯實管理基礎。業務成功模式也反思一下,我們真的是靠內部組織凝聚力、管理效率變的很強大嗎,還是我們是那頭有風就能飛起來的“豬”,整個團隊真的專業、職業嗎。進退有序,說在抗日初期,國軍伏擊日軍,日軍很快從最初的驚慌中緩過神來,機槍、炮都打的很準,還形成了優勢。這和平時的訓練、堅定的意志很有關係。

舉個例子:這次大家發現績效工資是可以合理合法“動”的,但是很多企業沒有績效管理,或者不完整。一直懸而未決的管理問題,平時現場辦公時都解決不了,不停的扯皮,推諉,分不清績效責任。現在線上能解決?結果是,線上工作更混亂不堪。管理者為目標負責,員工為任務負責。線上鬆散環境中更要求明確、細緻的目標和分工。


舉個好的例子:有toB公司,要求8點起床做操,視頻直播有人帶操,然後聽5分鐘課程,然後挨個分享。佈置在線上找客戶信息儲備、整理,做線上能做的一切工作。保持士氣。員工任務明確,情緒很穩定。培養的連平時愛睡懶覺的銷售都養成了早起早睡的好習慣。


避免混水摸魚,管他是躺著蹲著,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強化目標,有的企業之前總是不好意思一樣的。客客氣氣,現在那還能客客氣氣,這不都在家辦公了嗎,在現場辦公的狀態都不能自律的員工可想而知,把一部分混水的人篩出去。目標引導式的自由工作環境也賦能了自律員工,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新人才。


過去很多任務還不能確定重要不重要的,分不清輕重的,找不到核心點的,現在就應該很確定!點穴一樣的完成任務!


四、做戰略減法


很多人無數次的假設按下暫停鍵,之前總說想清淨一下的人從來也沒有真正清淨過。大家之前總說從0-1,這次發現從1-0也很美妙。


和打坐一樣,大家都知道入定很好,定中得大智慧嗎(有些人平時是有冥想的習慣的,每天靜坐一會兒)。 其實從清淨到入定,是個很難,很漫長的過程。開始就連這個清淨都很難做到的,這就好比,太陽從窗戶射進來,順著陽光才發現家裡是塵埃亂飛。怎麼辦?需要一段時間,塵埃才會落下來。你突然靜下來也是這樣,滿腦子思緒根本就沒辦法停下來,這個需要時間。


想找到自己。這回好了,有足夠長的時間清零、清醒。本來個人也好,企業業務也好就是要最終做極致的減法。佛說自性,老子說無為,都是最高的境界,我們剛才說自我修煉和企業成功是捆綁的。就是個迴歸的過程,這時恰恰促進了這個過程,這是這次最大的利好,所以我們說關鍵詞是反思、倒逼。


1.想到開源節流,這次增加了高成本的危機意識。現在人工成本還是不要太高了。彼得·德魯克說過,企業就是要去創造顧客,因為企業內部全都是成本


需要多少全職員工?按時間支付工資還合不合理?而這些思考背後有著一個共同的底層邏輯,租比買好,去掉非核心的東西,大決心的做減法。現在不是共享員工都出來了嗎。並非建議盲目胡亂裁人。


2.其實找到更專業的人和模塊,替代我們的短板,遠比我們自己做划算,而這點恰恰更難,但是這個是值得的徹底搞定的問題,找對的,需要花些時間。但是一定要做,因為我們沒有第二次承受“黑天鵝”事件的機會了。


說到黑天鵝事件,想起了之前諮詢的一家飼料集團的案例。記得豬瘟事件,有很多飼料企業倒下了,因為客戶消失了,而這家企業不但沒有到反倒生意越做越好,為什麼?因為這家企業是以研發為重的,產品比較貴但是質量出眾。所以聰明的養殖戶經過權衡選擇了質量好的,因為能帶來穩定且較高的收益。


當然能在黑天鵝事件中獲利的企業很少。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笨”。就是走的穩穩當當,堅持正信正念的。


失去帶來的不是缺乏,而是精力更加集中。平時不來虛的實打實的投入,人才、技術等等。不是一味盲目縮減成本。未來一定是專業資源集中,尤其是中小企業,聚焦、小、準,但專業能力要無線的放大,而聚焦點小且準。盲目擴張跨界是極其危險的。過去是,未來更是。現在下決心做減法是這次的倒逼和加速。


創業企業為了活下去,就會做的雜,有的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東搞一下,西搞一下。

選擇機會看看畢加索,看看齊白石,一個像畫如兒童畫,一個諧趣天成,但是都有非常深厚的基本功。由簡入繁再到簡潔而不簡單。其實很難。路很長的很多人走不到的。可是這次勢必倒逼我們去思考,去行動,提早行動、加快行動。必須走到,因為已經有了一次幾乎死亡的慘痛教訓。任何花頭的、虛的東西都不要有!


聚焦收縮,迴歸主業、好業務。深化產品和服務創新。有的企業只做品牌不做推廣,有的只做技術不做生產,功夫和拳擊的區別在於中國拳是先收縮再打出去,回憶一下是不是這樣。這樣更有勢能,更隱蔽。


五、掌握未來先機

最近有超級多的行業預測,從網上找個好玩點的版本和大家分享一下

(1)家庭更和睦,中國離婚率會大幅降低了;(聽說之前上海是排隊離婚的,不過也可能這段時間想的更清楚了,離的更快了),(2)野生動物的春天到了;(3)中國遠程辦公進入新階段;(4)國人的亞健康狀態統一得到緩解,其它疾病大幅下降;(但是需要很長時間倒時差了。)(5)中國將會建起一個統一高效管理平臺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敏捷管理將會引入,大眾心理學將被重視;(6)命運共同體,全國一盤棋的意識增強民族凝聚力;(7)人口過於密集的弊端讓建設特大城市的勢頭將變緩,大城市周邊更有吸引力,種菜變熱門;(8)分級醫療勢在必行,資源趨向分散;(9)發明創造將迎來一波熱潮;(10)靜心思考會讓一部分人轉向更有意義的生活;(11)衛生和環保意識得到一次全面的洗禮;(12)事後大多數人的焦慮感會下降,幸福感會提升……體驗了一次原始生活、沒收入、沒工作、沒社交、(好比去了趟西藏?)


還要加一條科技、知識的重視將是空前的,任何時候要靠實力說話。


彼得德魯克說:

重將來而不重過去,重機會而不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隨別人。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大家來看一下神車五菱汽車發展的視頻。


視頻來自網路


五菱汽車的視頻告訴我們,有快速轉身的機會,可以去嘗試。

另外,要考慮投資方的未來的考察點也會改變。

最後和大家再分享兩個觀點;

1.做最壞的打算,突遭一劑重拳,好幾個踉蹌,最終還是站住了。有的人就會摔倒。倒了就到了吧,不吃虧,總比受了重傷還要強站起來和人拼命被打死好的多,先活下來就行,裝慫也是策略;

2.放大亮點,這次疫情有沒有亮點,發現了什麼好東西,不論自身的、還是公司的,有亮點怎麼去放大他,儘量去放大他。實在沒有還是感悟。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謝聯盟企業傢俱樂部學長、同學的聆聽!希望大家一起共渡艱難,走向理想與光明!


疫情後企業應變的5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