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錢幣的小雜談


最近小歌比較忙,身體也不太舒服,休息了幾天發現一個問題:做公眾號和做直播其實一樣的,我就適合佛系一點,欲速則不達。我家夫人說沒必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輕鬆一點生活會更好。我覺得很對!生活就是一步步的前行,走的太快就會忽略身邊的風景,不妨適當的減慢點速度,多看看沿途的風景也挺好。

之前也說過,我有在玩知乎,知乎上總有人私信問我錢幣的問題,今天我們就聊聊這些吧。

關於錢幣的小雜談

——四川軍政府造五十文

關於錢幣的小雜談

——四川軍政府造五十文

四川軍政府造銅板。面值有當五、當十、當五十、當百等。知乎上有個朋友給我發了當百的銅板,問我價值。

我:50-80元。

他:是不是少了個字?

我:確認就是元,沒有萬。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個銅板的,篆書“”,做工精美,實在討喜。但當百錢存世較多,又是辛亥革命時期地方政府鑄錢,價格一直以來就不高。奈何現在網上所謂的古玩鑑定古玩拍賣公司的廣告太多,基本都是騙子公司。給你隨隨便便報個幾十萬幾百萬的價格就把你忽悠蒙了,回頭再收你個大幾千的鑑定費服務費,再給你來個流拍。執迷不悟的人沒準下次還能再薅一把。

這類事情我們之前說過,今天不再多說了。其實遇到這類問題很好解決。拿著你那所謂價值百萬的錢幣,找到你們當地的古玩城或古玩市場,去找一模一樣的,就說你要配一對。看看古玩城賣給你多少錢你就知道了。比那些騙子公司靠譜的多了。


有人說分不清真假幣,還有人問為什麼現在錢幣的品相那麼重要,好品相的錢幣那麼貴。這些問題我們放一起說。

小歌一直都在說,古錢幣是一個小圈子。這個小圈子內的交易沒有任何的監管,別說真假了,連稅都不用繳呢。錢幣的真假最主要的還是過手。過手的錢幣多了,真假自然能分辨出來了。字形字體、外廓、穿口、地章等這些都要你拿著錢幣去感受去看。你讓我給你講出來有點難,不知道該怎麼說。只能自己去摸索去感受。頗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更別說看銅質、聽聲音、看火氣了。

隨著現在直播的火爆,古錢幣這個小圈子也湧入了一大批新人。其實大家都是喜歡古錢幣才進入這個圈子的。但市場卻隨著進入的人越來越多而變的越來越亂了。首先是錢幣價格上漲了,這個正常,買的人多了價格自然要漲的,這算是市場規律。然後就出現了“炒作”。康熙羅漢、清錢大樣、崇寧通寶等都是被炒出來的。其實羅漢也好、乾道嘉大樣也好,美品價值過千說的過去,通貨過千就那就是過分了。但作為賣家來講,我也是一個賣家,我做直播也是為了賣貨掙錢,價格越高肯定越好。但問題是當炒作熱度過了以後,價格回落了,現在不少賣家手裡的羅漢進價就1000多,市價反而才七八百,肥了誰?坑了誰?

新玩家多了,市場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盒子幣火了。所謂盒子幣就是指評級幣。老玩家很少玩盒子幣的。存放佔地方,又不方便拿出來把玩,這是盒子幣的弊端。一般拿去評級入盒的大多是美鏽的錢幣。美鏽的錢幣不適合把玩,容易破壞鏽色,再一個怕環境不適宜對錢幣品相造成影響(比如潮溼)。入盒後錢幣處於密閉的環境,不怕環境影響又方便欣賞。然而現在評級幣最大的優點是“保真”。大多數新手在買裸幣時買到假幣後會選擇買評級幣。這無可厚非,畢竟國內幾個主流評級公司還是蠻靠譜的,但我們要記住一點,評級公司也是人工評級,是人就會犯錯,雖然幾率總比買裸幣要低的多的多,但不要認為一點差錯沒有。

評級幣都會有對錢幣的評分,於是乎評分又成了賣點。高分的錢幣總是賣的更貴,甚至80分和85分的錢幣價格能差出一兩百塊甚至更多。還有人把評了75分的評級幣盒子砸了再次送評同一家評級公司,評出來就是80分了,價格增值百來塊不是問題。小歌個人認為這是一個不健康的狀態。評級幣看的不是分數,看的是標籤上的尺寸信息和錢幣的狀態。好多玩家只看分數高不高,錢幣夠不夠黃亮,連評級標籤上信息都不懂。上美品和極美品分不清,編碼後面括號裡的03、05是什麼意思也分不清,古錢幣什麼時候是這麼玩的了?

拿出來一枚寶蘇局乾隆,你知道看看尺寸是不是大樣,那知不知道他是不是遒勁蘇版別?

拿出來一枚寶源局康熙,你知道他是不是闊緣,那知不知道他是輪胎還是大輪胎?

看我在這侃侃而談,然而我對版別也是一知半解不斷學習中。不止清錢有版別,宋錢版別更多!光崇寧通寶版別就不下二十種了,更別提民國銅板了,版別更多!現在玩版別的太少了,都只看外表。要黃亮,要無漏裂磕翹,除了幾個比較出名的版別,其他一概不知,反正買就對了。這算不算我們這個圈子的悲哀?

古錢幣是我們國家不可缺少的瑰寶,是不可再生的。我們收藏、交流、傳承,這不僅僅是愛好,也是我們國家歷史的見證!

關於錢幣的小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