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一季度IPO募資冠全球,科創板穩居C位

A股一季度IPO募資冠全球,科創板穩居C位

2020年開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腳步,也不可避免影響到資本市場。不過,如將視線投向IPO市場,全球一季度IPO仍延續2019年第四季度的良好勢頭。

根據安永發布的報告,2020年前三個月,全球IPO數量共計235個,募集資金285億美元,交易量和融資額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1%和89%。

那麼,在全球IPO市場整體表現較好的情況下,A股市場的一季度IPO開局如何,又有著哪些“亮點”?

亮點一:A股募資額成世界冠軍

公開數據顯示,全球235宗IPO中,亞太地區的IPO數量共計160宗,募集資金總額為168億美元,領跑一季度全球IPO市場;美洲地區共40宗IPO,募資總額82億美元;歐洲地區IPO共計35宗,融資總額則為35億美元。

其中,歸屬亞太地區的A股市場表現更是亮眼,奪得了當季全球IPO募資額的冠軍。

A股一季度IPO募资冠全球,科创板稳居C位

(全球一季度各地區IPO數量及募集資金總額 整理:IPO日報)

據IPO日報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A股新上市公司數量總計51個,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4.71%;累計募集資金786.22億元(約為110億美元),在全球IPO總額中佔比約為38.59%。

具體來看,上交所共34只新股上市,募資額為690.39億元,佔全球IPO募資總額的34.3%,並位列本季全球交易所之首;深交所共有17家公司上市,募資額為95.83億元。

北大證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對IPO日報表示,由於監管層對資本市場融資加大了政策支持的力度,從目前情況來看,A股IPO的步伐和節奏受疫情影響沒有太大。

分析人士認為,新《證券法》的推出以及以註冊製為主線的創業板改革的有序推進,長期來看均將繼續利好A股IPO市場。

亮點二:京滬高鐵高居第一

1月6日,作為新一年A股首批上市企業,僑銀環保、八億時空、興圖新科的“亮相”拉開了A股新股上市的大幕。

IPO日報注意到,今年一季度的51家新上市公司分佈於不同領域,包括機械設備、IT、化工、公用事業、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輕工製造等多個行業,平均首發市盈率為37.66倍;最高發行價為2月份登陸科創板的石頭科技,發行價為271.12元/股。

在A股的一眾“新人”中,規模最大的“主角”無疑是京滬高鐵。

繼閃電上會獲得批文後,京滬高鐵於今年1月中旬正式登陸上交所。據悉,京滬高鐵的上市發行價為4.88元/股,發行數量超60億股,募集資金總額達到306.74億元,成為2020第一季度全球最大IPO。

這家“巨無霸”公司的成功上市,也為上交所“榮登”今年一季度全球交易所募資額的榜首做出了較大貢獻。經計算,京滬高鐵這一家企業的募資額,便在一季度上交所的募資總額中佔比達44.43%。

根據招股書,京滬高鐵預計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5-330億元,同比增長1.1%-5.91%;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10-120億元,較此前同期上升7.34-17.1%。

截至目前,第一季度上市新股中,已有30家發佈了業績快報,三分之二的企業業績預喜,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雙雙增長。

亮點三:科創板居“C位”

從上市板塊來看,過半數新股來自於科創板(24家),募資總額為294.47億元,在一季度A股IPO中佔比37.45%,在上交所新上市企業中佔42.65%。今年一季度,科創板憑藉著自身的“科創速度”,在A股IPO中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此外,科創板一季度上市企業還創造了A股市場的多個“第一”,具備了充分的話題性,佔據新股中當仁不讓的“C位”。

今年1月底,優刻得“著陸”科創板,A股迎來了首例同股不同權的企業。緊接著,澤璟製藥的上市打破了A股未盈利的限制,成為首家上市的未盈利企業;2月底,從事芯片設計的華潤微敲響上市之鐘,標誌著A股“紅籌第一股”、科創板“綠鞋第一股”,以及A股首家使用港元作為面值幣種的上市企業誕生。

分析人士認為,科創板代表中國經濟未來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增長潛力和潛在價值都值得期待,預計未來A股“科創含金量”會逐步提高,科創板也會成為引領和支撐A股市場長期向上的動力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

在已發佈業績快報的新股中,來自科創板的特寶生物顯得最為突出。

根據披露,2019年,特寶生物實現營業收入7.3億元,同比增長62.7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429.79萬元,同比上升301.76%。公司盈利增速在科創板中增長第一,同時也在一眾新股中位列第一。

亮點四:中介機構的“頭部效應”

需要指出的是,擔任著為企業IPO“保駕護航”的重要角色,券商的地位不言而喻。Wind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共有20家券商參與了A股的IPO保薦工作。

其中,“投行貴族”中金公司以7家IPO的數量位列“老大”,中信建投證券、光大證券、廣發證券各保薦5家,國金證券為4家,民生證券、中信證券各3家,其餘13家券商保薦數量各為1家或2家,保薦機構上體現出較為明顯的“頭部效應”。

A股一季度IPO募资冠全球,科创板稳居C位

(2020年一季度券商保薦IPO數量情況 整理:IPO日報)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頭部券商”的現狀很難被打破。“這是‘強者恆強’的情況,而且這與券商整體的戰略、人員等的投入有關,如有些券商著重投行業務,有的則是重視傳統的經紀業務。”

中證焦桐共享金融研究院分析師左劍明也曾對IPO日報表示,後備上市企業池往往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總部設在以上地區的券商獲取項目資源能力勢必具有天然優勢,預計未來IPO資源會進一步向著大券商靠攏

亮點五:過會率高達97.73%

除了新股發行保持了良好勢頭,A股一季度IPO過會率也創下“新高”。

據Wind統計,截至3月31日,上會企業中僅嘉曼服飾未通過審核。若不將此前天合光能、秦川物聯及復旦張江的暫緩表決、以及羅曼照明被取消審核計算在內,A股今年一季度上會企業共44家,過會率高達97.73%。

那麼去年同期的情況如何呢?

IPO日報注意到,2019年一季度共有16家企業上會,其中12家過會,過會率約為75%。今年無論是從上會數量還是過會率來看,相較去年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也打破了去年同期低速發行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鼠年以來,A股的IPO過會率則達到了100%。此外,IPO日報從公開信息瞭解到,截至目前,A股現有437家企業處於排隊狀態。

那麼,A股市場IPO今年是否還會延續一季度的強勢開局?

對此,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何兆烽表示,“雖然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IPO市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我們對於接下來三個季度的經濟和IPO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未來在政策上還會採取更多經濟刺激措施來幫助企業上市。疫情結束後,這些政策措施將有力地推動國家經濟和IPO市場的快速恢復。”

A股一季度IPO募资冠全球,科创板稳居C位

記者 楊紫薇

排版 潘潔

A股一季度IPO募资冠全球,科创板稳居C位

熱文推薦:

這家香菇醬生產商再衝IPO,此前因銷售不規範被否

車市慘淡,這家配套廠商利潤卻年年大漲,股權轉讓“神”操作更是不斷

這家“風電巨頭”狠:為保殼,以近60億資產,“委身”不到4000萬的他……

蘋果店鋪關不停,患上蘋果“依賴症的”藍特光學,如何擺脫下滑困境

兩大神秘客戶“助攻”,洪通股份衝刺主板IPO

科創“優等生”來了:符合6大指標,但連虧三年……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