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居然會撒尿,魚尿還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百萬人食物,真不可思議

2月26日,科學家在《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說一些魚的尿對生態系統特別有價值,甚至關係到數百萬人的食物供應。乍一看不大可思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天吶——魚是怎麼撒尿的?

和你一樣,魚也要喝水,喝了水自然要排出來,不然水越來越多,魚就被水撐炸了。當然,在被炸死之前,它更有可能被魚尿中過量的有毒物質毒死。因此,為了排出過多的水分,同時把對魚體有毒的物質排出去,魚也有腎。

魚的腎臟形狀各種各樣,這取決於魚的物種。有些腎是長條形的,比如鰻魚;有些腎比較緊湊,比如琵琶魚。腎臟就是為了處理這些多餘的水分,處理過的水分對身體就沒什麼作用了,被稱為“尿液”。排出尿液總得有個出口,淡水硬骨魚的出口就是洩殖腔,位於尾部下方的一個小口,排尿量較大,鹽分較少;海水硬骨魚雖然也是從洩殖腔排尿,但尿量比較少,鹽分很多,大多數水分從鰓排出。簡單來說,淡水硬骨魚尿比較多,海水硬骨魚尿比較少。

魚居然會撒尿,魚尿還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百萬人食物,真不可思議

圖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510581/answer/356507987

魚尿 VS 人尿?

雖然魚尿的基本組成成分相同,即水、無機物、有機物,但細分下來,不同魚類的尿液成分有很大的區別。淡水硬骨魚類可以通過鰓將氨排出體外,所以氨的含量在尿中很少;海水硬骨魚因缺少水分,又或者酶系統不同,多數將氨轉變為氧化三甲胺、尿素、尿酸等排出體外;海水軟骨魚類的尿液尿素含量較高。

不管是水裡的植物,還是陸地上的植物,它們都需要養分。尿液中含有氮、磷、鉀,這些都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元素。為了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傳統生產方式或開採礦石或從空氣中提取這些寶貴元素,然後生產出你所熟知的肥料。所以魚的尿液可以給這些植物提供養分。

你也許聽說過一個知識:人如果對著植物尿尿,本以為給它養分,做的是好事,結果卻把好事辦砸了,只會把植物燒死。難道魚的尿就不會把海里的植物燒死嗎?

人的尿之所以可以把植物燒死,是因為尿中除了水還有各種其他溶質。

正常人尿液中大概含有3%-4%的固體物質,換句話說,一升的尿有30-40克的物質。而不利於動物生長的鹽鹼地,它的土壤溶液濃度大約是30克/升。這麼一對比,你也許就明白了,如果你在土地上撒尿,等同於將這片土地變成鹽鹼地。鹽鹼地濃度太高,高於植物體內的滲透壓,就會把植物裡面的汁液都給榨出來,就像醃酸菜一樣。當然一次尿尿的量不足以讓植物死掉,你天天沒事就往上面尿,量大了,濃度高了,可憐的植物自然就會死掉。所以這是一個濃度問題,如果尿液的濃度沒那麼高,就可以給植物提供養分了。

這裡插個題外話,美國伏蒙特州Brattleboro小鎮有個叫做肥沃土地研究會(REI)的組織,專門研究人尿施肥技術。他們做的就是收集街坊鄰居的尿,在2012年收集了2271升的尿,2013年收集了11356升的尿。除了要給尿液做一定的處理,使之濃度降低以達到最佳稀釋比例外,他們還要對尿液進行額外的殺菌,處理完之後就交給當地的農民,當作肥料用。

魚居然會撒尿,魚尿還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百萬人食物,真不可思議

收集人尿的志願者們找到了2013年田間試驗的最佳稀釋率。圖源:https://modernfarmer.com/

魚居然會撒尿,魚尿還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百萬人食物,真不可思議

一個農民正用馬匹運處理好的人尿準備灌溉 圖源:https://modernfarmer.com/

魚的尿液之所以燒不死植物,也是一樣的道理——濃度達不到燒死植物的標準。因為魚的尿並不是直接灌溉到植物上,而是先進入海水或淡水,再進入到生長植物的土地裡,所以魚的尿液本身就會被水所稀釋。

魚尿的價值?

在開篇提及的魚尿對生態系統作用的論文中,作者Jake Allgeier對兩種生活在巴哈馬群島紅樹林河口的魚類——灰笛鯛和巴西笛鯛進行了研究。

魚居然會撒尿,魚尿還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百萬人食物,真不可思議

灰笛鯛 圖源:Wikipedia

魚居然會撒尿,魚尿還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百萬人食物,真不可思議

巴西笛鯛 圖源:Wikipedia

紅樹林普遍分佈在沿海附近,自然會有漲潮和落潮。退潮時,河口從晶瑩剔透的的瀉湖變成了泥沼,這些魚會退到有水的窪地裡;在漲潮時,它們會出現在河口附近覓食,同時排尿,給周圍的紅樹林提供了養分。


魚居然會撒尿,魚尿還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百萬人食物,真不可思議

研究地點在低潮(左)和高潮(右) 圖源:insidescience

為了確定不同魚的氮貢獻量的差異,科學家給這些魚的身體上裝了追蹤裝置,並且在較深的窪地裡裝了接收器,退潮時,魚會回到這些地方。當接收器探測到魚的時候,說明魚在窪地裡休息;沒有信號的時候,說明魚在外面覓食。研究小組對每條魚的活動進行了30天的跟蹤。

Jake Allgeier和他的同事隨後估算了每條魚撒在紅樹林上的尿量。為了便於比較,他們假設氮的排放量和魚的體型成正比例,計算了每條魚的氮含量。

魚居然會撒尿,魚尿還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百萬人食物,真不可思議

正在給灰笛鯛測量的科學家 圖源:insidescience

研究發現,並不是所有的魚都有同樣的貢獻。那些精力充沛的魚活動更加頻繁,加速了它們的代謝,排尿量更大,貢獻也更大。不僅如此,這些魚由於精力充沛,遊動的範圍會更大,尿中的營養物質傳播範圍就更大。

令人驚訝的是,當研究人員估計每條魚產生多少氮的時候,他們發現提供營養的大部分工作是由幾條魚完成的,差異量異常顯著。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笛鯛似乎提供了生態系統中97%的氮,比之前的研究要高出了不少。可見,魚尿對紅樹林有多麼重要。

不只是紅樹林,魚尿也滋養了大片的珊瑚。2016年,Jake Allgeier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表明,魚尿對珊瑚十分重要,而大型魚類,特別是食物鏈頂端的大型捕食者則尤為重要,它們尿液的貢獻量最大;捕魚則會使由魚類參與的珊瑚礁氮循環減少一半。

他發現,魚的尿總能以恰好的比例滋潤在珊瑚上。

尿液對珊瑚非常重要,因為世界上許多珊瑚礁並不能得到其它新形式的營養。營養物質以食物的形式進入生態系統,並以排洩物的形式再次返回給珊瑚,也被稱為氮的循環。而漁業的捕撈則大幅降低了這種再循環,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捕撈,將會減少魚尿,影響50%的氮循環。

怪不得做完研究後,Jake Allgeier會說:“說起來有點搞笑:我們要保護魚尿!”

參考文獻:

Allgeier J E, Cline T J, Walsworth T E, et al. Individual behavior drives ecosystem function and the impacts of harvest[J]. Science Advances, 2020, 6(9): eaax8329.

Allgeier J E, Valdivia A, Cox C, et al. Fishing down nutrients on coral reef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1): 1-5.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蘇澄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