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怎麼發展

積極面

今年的新冠疫情,讓中醫藥大放異彩,而且隨著全球疫情的不斷惡化,在生命權面前,一直佔據學術話語主導權的西藥,將迫不得已在一個以事實為依準的公平環境下,和中藥對話。很可能,這是一次讓世界正視中醫藥的力量的機會。

而且未來流行病會成為常態化,對於抗疫這個事,西醫總是有種馬後炮的感覺。但中醫藥卻因為其理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預見,在未來,中藥前景遼闊。

而且國家近幾年,也一直在出臺政策,鼓勵中醫藥文化的復興。甚至在政策的頂層設計方面,也在不斷糾正中藥西管的弊端。例如去年的中藥變更技術指導員徵求意見稿,充分考慮了中藥的服用特性,弱化了西藥的精準定量和釋放管控的要求。

02

不利面

中藥企業的小散亂,依然嚴重製約了行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私底下的胡作非為,可謂觸目驚心。好一點的,也就是買點廉價藥材,浸膏出多了多灌兩瓶,黑心的厲害的,就直接偷工減料了。而這些企業,也正是對於現在新出政策,牴觸最大的團體。

雖然現在湧現了一些優秀的企業,例如筆者一直比價欣賞的紅日藥業。但這些企業裡也很有一些,受西化思維荼毒,走偏了。不過是掛著中藥企業名頭的西藥企業罷了,這些就不點名了。

另外,今年即將發佈的2020藥典,也早就引發了抗議如潮。農殘重金的檢測成本,必將給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包括直接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最近中藥圈裡,小型飲片和中藥製劑企業倒閉出售的消息,不絕於耳。

但另一方面,中藥材的質量依然提升有限。

雖然不乏企業開啟了自己的GAP之路,但這些飲片主要提供出口、醫院市場或者專攻自家的拳頭產品等。整個中藥企業的藥材質量水平依然堪憂。甚至很多藥材,市面上就沒有合格品,當然,其中也不乏本身標準制定就不妥的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