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 赵朴初与茶


禅茶 赵朴初与茶

唐代诗人卢仝《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赵朴初喜爱饮茶,自称茶蒌子,还经常以茶禅入诗,深得饮茶真趣。他的茶禅诗中有五、七言各一首: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诗中朴老化用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林法语,自然贴切,生动活泼。

  阅尽几多兴废,七碗风流未坠。

  悠悠八百年来,同证茶禅一味。

  朴老乃当代佛门领袖、圣门旗帜,正如孔凡礼先生所说,“朴老生长在四代翰林之家,国学涵濡,得天独厚;佛家经典烂熟于心……”(《浅谈周磊纪念朴老二联》,安徽文艺出版社)朴老深悟禅理,又精茶道,茶与禅是相通的。饮茶之所以能参禅,缘于茶道中的“精”与“俭”。精指茶道中的严格规定,俭即不奢华。饮茶需将心品味,参禅则要息虑体味。两者均以主体感受为重。茶僧尚俭,参禅贵精,求的都是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朴老不仅诗词艺术已臻化境,他又精熟茶经、茶史,善用茶中典故。研究茶禅文化的学者认为,朴老的茶诗,颇得茶禅真谛。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朴老访问日本,拜访了京都清水寺一百零八岁的长老大西良庆。中国及日本的茶人,称一百零八岁为“茶寿”,因茶字的偏旁部首可拆开分解为“艹”与“八十八”,合起来即为一百零八。大西良庆长老以香茶待客并赠给朴老一木制茶盘作为茶寿留念,上刻长老“一“字及”吃茶去“法语。朴老深受感动,特献以汉俳三首回赠:

  山茶特地红,三年不见见犹龙。华藏喜重逢。

  茶话又欣同,深感多情百八翁。一席坐春风。

  惠我以汤盘,历历孤明一字禅。将心与汝安。

  主人赠以茶盘,诗人贺以茶诗。朴老的这次访问,在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上,又增添了一段友谊佳话。

  除了熟悉国内名茶外,朴老还了解很多海外名茶。一九八六年十月,他为大型画册《中国--茶的故乡》题写书名,并题诗一首,其中并分别写到日本及斯里兰卡两种名茶。

  东瀛玉露甘清香,楞伽紫茸南方良。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天涯认故乡。

  朴老在诗后有注释:“日本宇治产玉露茶甚佳,斯里兰卡(古称楞伽)产红茶有名于世。“这首诗以赞颂日本名茶宇治玉露茶及斯里兰卡楞伽紫茸茶入手,点出了中国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欲唤天涯认故乡“,日本宇治玉露茶及楞伽紫茸茶都是中国传播出去的,它们的故乡都在中国。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禅茶 赵朴初与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