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列强入侵,清朝上亿百姓为何多数无动于衷?

陈旭俊


不是百姓不想帮大清,而是大清没血性,“宁于友邦,不与家奴”。

大清的军队主要是“满八旗”,接受大清的供奉,不愁吃不愁穿不愁花,根本不知百姓的疾苦,只服务于皇权,王权,地主。

面对列强的入侵,他们首先想的是自己的利益,如果让人民参军,自己的利益就受损,拿不到优厚的待遇,需分给老百姓,这是万万不能的。

“断人财路,等同于杀人父母”。

八旗子弟绝不会让百姓动他们的利益,所以宁可让列强拿走百姓的财富,也不能让百姓分他们的利益。

老百姓没有枪,没有炮,没有钱,没有被尊重,谁会愿去做炮炭?


光芒万丈34957


关他们屁事,国家是皇帝的国家,土地是地主的土地,钱财是土豪的钱财,权利是官员的权利。

八国联军打进来,和屁民关系不大。清政府一样杀老百姓,不交租税一样整死你。

所以,老百姓为什么要反抗?因为,关他屁事。


吴汉伟


他们爱国,国家不爱他们,慢慢的慢慢的他们也就不爱国了,

这条永远适用


李131972926


在一个没有民主的专制制度社会里,老百姓处于毫无地位,毫无人的基本权利的境地,国家大事基本与底层人民无关,老百姓是被利用的,是被趋使的。从另外的意义上讲,如果侵犯者注重民主,注重人的生存价值,这对老百姓来讲,也许是件幸事。


一眼观世界


江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与老百姓没有半点关系。再说了,清朝统治者民心丧尽,怨声载道,老百姓巴不得朝廷灭亡了才好呢!


敖包相回


晚清政府腐败成风,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大官小吏皆把当官当生意做,不为国家服务,更不给百姓谋福祉,一心只以赢利为出发点,为最终目地。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割地赔款。当官的光要钱,有几个要几个,老百姓将饿死整日生活在饥寒交迫生死边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极分化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加上对外的巨额赔款和百官贪污腐败的亏空,皆变本带利的压在穷苦的百姓头上,至使百姓生不如死,中华大地化成人间地狱。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政府,有谁不恨?有谁不怨?还指望百姓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简直是痴人说笑,天方夜谭!


张国富150139119


其实民众是非常聪明的!民众都到了水深火热吃不饱穿不暖都梦想改朝换代了怎么可能对一个腐朽的政府卖命呢?刚好列强来了民众惹不起躲得起努力找饭吃就行,反正哪个人当领导也轮不到我们当领导!所以只要能带领我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生活好不管什么党哪个党我们都拥护。


陈加光414


统治者要求太平时人民要像狗一样跪着生活,对待统治者的压迫要逆来顺受,可是当外敌入侵的时候又想人民都是热血男儿都是铁骨铮铮。。。怎么可能,再说天下是你清王朝的天下,底层人民凭什么拿命去为你们抵抗


红尘如梦113740847


纵观历朝,很少超过三百年的,权利过于集中,没有制约,就会越来越腐败,最后贫富悬殊,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反


悠闲的老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一个片段:几十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中国人在热火朝天的忙着帮洋人们运送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并且乐此不彼、争先恐后,只怕别人抢去本来应该属于他的那份功劳。在面对着外国记者采访问他们为什么要帮助外国人打自己的同胞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更是人慨叹不已:因为洋人给钱,我们有饭吃,所以要干这些活啊!

从这些生冷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民众严重缺乏国家认同感,他们思想意识里面只有自己的衣食冷暖,而对其他事物漠不关心,更别提本来只属于满清贵族的国家了。

2、中国那时候已经积贫积弱了,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饥民、灾民、流民太多太多了,竟然都敢冒刀枪炮弹的危险而不顾,只是为了挣一口能吃的。

3、这只是一个缩影,那么当时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还有多少这样认识浅薄、对国家前途毫不在意的人呢?

造成这些事实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一、和当时封建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关,那时的社会不像现在联系这么紧密,每家每户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能够满足自家人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而不需要与外面世界的各种贸易联系。因此,对外部世界的沧桑变化更是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第二、文化程度偏低,这跟当时落后的思想和经济都有关系,据统计,那是全国百姓识字率不足5%,思想认识的落后决定这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国家关、民族关的缺陷和落后。

第三、清廷腐朽的统治造成严重落后的社会生产,产生了大量成区连片的灾民和饥民,而对于他们来说吃饱饭成为了最大和最基本的需求,其他事物都在其次,毕竟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第四、清朝前期发动的文字狱严重戕害知识分子的身心,任何时候知识分子都是是引领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旗帜和潮流。而这时候的知识分子只知道自保和升官发财,心里面早已没有了家国天下的概念。这跟南宋十万社会精英在崖山齐跳大海的悲壮和气概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回首此事,义愤填膺!还有什么原因欢迎大家讨论和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