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中航大管制運行與技術系黨支部保證“通話”質量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王巖韜 報道:中國民航大學空中交通管理學院的陸空通話類課程是具有民航特色、課上非常需要互動交流的空管專業課,由管制運行與技術系黨支部教師承擔課程授課任務。疫情防控期間,管制運行與技術系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保持空管專業特色,通話類課程組黨員教師嘗試多種辦法保證授課效果。

管制運行與技術系黨支部共有25名教師黨員,8個課程組。劉永欣是通話類課程組的核心及主力成員,他認為,非常規通話課程不同於常規陸空通話課程,教材內容比較適合閱讀,因此視頻課以課本內容為演示、重點詞句做講解的形式進行。視頻課最大的弊端是缺少互動、相對枯燥、資料有限、重點不清,為了明確知識重點,在錄課的時候,劉永欣藉助手寫筆或鼠標邊講邊劃,一方面,將重點內容進行標註,避免簡單、枯燥的講解,另一方面,找到了上課寫板書的感覺,提高了自己網課製作的積極性。正如劉永欣所說:“非常時期要用非常規手段上非常規通話課”。

疫情期间 中航大管制运行与技术系党支部保证“通话”质量

劉永欣錄製視頻課程時書寫電子板書

疫情期间 中航大管制运行与技术系党支部保证“通话”质量

課程組教師在線與學生互動交流

陸空通話類課程是“知識+技能”類的課程,課程內容的很大一部分是聽說練習,如何在網絡課程中仍保持足夠的練習就成為了一大難點,課程組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是依靠網絡會議平臺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劉永欣將網絡視頻課控制在30分鐘左右,進行重點詞句的講解,剩餘15分鐘召集學生加入騰訊會議,進行英語聽說的交流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儘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始階段引導學生用日常英語進行問候和簡單交流,起到“熱身”效果,學生哪怕說一句“hello”或者發出一句“how are you”,劉永欣都會及時給予回應。然後便是由易到難、逐漸深入的專業交流。“很多學生還是非常渴望用英語表達和交流的,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中,只聞其聲,學生們更加無所畏懼了。”劉永欣說。

由於網課視頻有時間限制,教師很難在有限時間內將教學內容100%的呈現出來,因此採取佈置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課後自學。原本在課堂上講的內容變成了學生自學內容,起初劉永欣有些擔心,但幾次作業下來發現學生能夠認真對待,而且作業的質量也很高,基本達到課堂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自己歸納總結,主動擴充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無奈之舉變成了有益嘗試,學生學到了更多、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這也恰恰是大學真正應該教授的東西。劉永欣總結說:“我們應該客觀看待網絡教學,它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同樣能夠創造另外一些機會和可能,而這些往往是線下課堂做不到的。”

疫情期间 中航大管制运行与技术系党支部保证“通话”质量

劉永欣佈置課後作業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疫情期间 中航大管制运行与技术系党支部保证“通话”质量

王萬樂錄製標準單詞與詞組講解小視頻

通話類課程組骨幹教師王萬樂嘗試了多種錄製視頻的工具,在製作視頻的過程中,她不斷優化音視頻,豐富知識表達形式,精心挑選適合的背景音樂,力求為學生們打造製作精良、別開生面的線上課程,讓屏幕之後的學生喜歡看、看得進。例如講解標準單詞與詞組時,王萬樂把30多個單詞與詞組中容易混淆的單詞分了7類,專門製作了5個小視頻,每個5分鐘左右。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一個幾分鐘的視頻,往往需要花費數個小時的時間製作。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教學的關鍵在於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思考,提出問題,教師及時解答,學生在理解之後進行下一步的學習,進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如果能形成這樣的良好反饋,則一切水到渠成。線上教學中,劉永欣通過小視頻,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主動性,然後教師在答疑的過程中,隨時調取各種資源,包括網絡資源,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全面解答,這是以往線下課堂教學中做不到的。例如,在學生提問KLM的發音時,王萬樂首先講解了發音的規則和注意事項,然後在網絡上截取了不同來源視頻中KLM的發音片段做示範;有的學生提出對英語通話中的口音感興趣,王萬樂立刻推薦了相關書籍和論文,教學活動得到了充分延伸。

劉永欣感慨道:“經過一門課程的網絡教學,對網絡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的便利性、共享性、開放性等優勢毋庸置疑,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取長補短,將網絡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結合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不可否認的是網絡教學是當今及未來教育方式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廣大教師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針對自己所教課程的特點,探索最適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但不管採用何種方法,最重要的是堅守教育的初心:保證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