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这篇文章是作者以思念与感恩为笺,以心血与泪水为墨而写成的……题记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二0二0年的二月七日,是农历庚子年的正月十四。早上八点十六分,母亲走完了属于她个人人生的八十九个春夏秋冬,走了。

今年,全国人民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年前,武汉地区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随着节假期间的人员流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举国上下,紧急动员。封街堵路,限制出行。全民防护,众志成城。母亲耳聋,对外面的事情知之甚少,相对的倒是过了一个比较开心的春节。因为疫情来的突然,两个孙女工作单位放假都比较晚,年三十中午都带着孩子来家里吃饭,母亲看到重外孙女和重外孙们都来了,一大家人在一起过年吃饭十分高兴,席间有说有笑,频频举杯接受孩子们的新年祝福,还喝了一点红酒。并且提前为孩子们发放了最后一次春节“红包”。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初一早上,母亲早早的就起床了,和大家一起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今年虽然比往年拜年的人少了一些,但是大院里的左邻右舍还是都来了,在这个大家庭里,母亲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都成了老邻旧居,见了面都亲如一家,问寒问暖,总有说不完的话。一上午迎来送往,直到吃了午饭下午两点多钟,才在我们的催促下到床上去休息。后来几天,初六妹妹们都来了,知道外面有传染病疫情,政府不让走亲戚拜年,母亲才对今年没来拜年的亲戚们表示理解。初八早上吃饭还挺好的,到了中午吃饭,我们看到她夹菜有些不对劲,也不愿意说话,精神状态也不及往日,经医院ct、磁共振检查确诊,小脑两侧突发梗塞引起脑部水肿,随即住院对症治疗,終因回天无力,陷入昏迷,安然地走了。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母亲走了, 把她心上的一切都放下了。 放下了 她心心相印的儿女,放下了她挚爱着的缤纷世界,放下了她对这个大家庭所有成员的牵挂和担当,真的走了。

母亲出生在当年农村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里,自从进了老田家的门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家可说的上是八辈的贫农,我奶奶去世的早,奶奶过世的时候我小叔才三、四岁。我父亲长大,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我们一家住的三间房子,是全村唯一一座没有砖碱的土座根房子。爷爷住东间上房,我们住在西间。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給了她所挚爱着的儿女,贡献給了这个不容易的家。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母亲是个勤劳的人。在我小的时候,记得母亲除了白天参加地里的体力劳动外,晚上纺线经常纺到深夜。常常是我们睡起一觉来了,还看到她在那豆粒大的油灯下面缝补劳作。每年都要自己织一到两机土布,除了自己一家人的穿用外,还要拿一部分到集市上去卖。为了能多换一点钱,有时还缝制成衣服去出售,用以来补贴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之开销。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还拿着母亲缝制的土布衣服,到东北去换过粮食。上世纪六十年代,母亲学会了打挌褙,搞起了家庭付业,从那些货郎挑子那里买来破布条,粘合在一起贴在墙上凉干,到泊镇(现在的河北省泊头市)布鞋厂去卖。天天晚上择布条到深夜,白天再劳作一天,累的腰酸腿疼,直不起腰来。就是大集体时在生产队里劳动,母亲也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母亲说人不糊弄地,地就不会糊弄人,攒不下的力气睡不下的觉,不管干什么,多干点没亏吃,只要你尽心尽力地去干,你就会换来个好收成。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在老家对门邻居有一位叔辈,与我生日相差无几,出生后就没有奶吃,母亲就接济他长大,让我们共同度过了哺乳期。他们家孩子多,有一年实在是吃不上饭过不下去了,那个奶奶要领着孩子们到泰安一带去讨饭,临走前母亲把仅有的几元钱塞给了她们,她们不肯接收,母亲说我们在家里乡里乡亲的接济着,再难也是活难,你们出去人生地不熟的,有难就是死难,拿着多少会有用场。至今这些事说起来,他们家甚至包括他们的孩子们都念念不忘,充满了感激之情。在过去年代经济困难,物资匮乏。今天这家借碗米,明天那家借点盐是经常的事,只要有的不管谁家找到门上,母亲总是有求必应。母亲说乡里乡亲的住着,谁家也说不定碰到没有的时候,不到了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登人家的门开口,过日子,相互之间能够帮一把就的帮一把。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母亲是一个讲孝道的人。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就让我陪着爷爷睡。母亲说热天你自己睡,冷天就和你爷爷一起睡,这样都暖和。我印象中爷爷在村里是少有的冬天穿上大棉袄的人(犹如现在的棉大衣,腰间扎一个布带子),冬有棉,夏有单,爷爷总是穿的扳扳正正,干干净净的。母亲说你奶奶没有了,咱得让你爷爷穿的体面一点,要不人家就会说咱不孝顺。我有一个二叔,在尚不到成年人的时候就去世了。有一年邻村有一位姑娘病逝了,母亲就支持父亲托人去说阴亲,在对方同意后,父亲和母亲就按照过去农村的习俗,为其举行了迎亲仪式,为二位母亲未曾谋过面的人置办了棺木,操办了葬礼,并骨进坟安葬(在过去没结婚的年轻人去世是不能进祖坟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我们这一带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当时对花这个钱一些人们不理解,母亲说这件事办了,就了确了他爷爷的一番心事。难是真难,过日子往后紧一紧也就过去了。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母亲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我们兄妹四个,过去一大家人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兄妹几个不管谁把饭菜掉在了桌子上,母亲都会让捡起来吃了。母亲说吃了不疼,喝了不疼,东西糟蹋了让人心疼。记得在我要出村上小学的时候,正流行用缝纫机制作的上袖制服,为了节省加工费,母亲用手工千针万线为我缝制了第一件上袖上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母亲为我们一家老老少少缝制衣服不计其数,可是她很少为自己添置件新的衣服。她总是说自己很少出门在外,在家里新的旧的都一样,只要洗的干干净净的就行了。后来,不管谁给她买了新衣服,她也总是舍不得穿 ,她还是坚持说老了穿新穿旧都一样,只要不脏就行啊!最近几年,为了方便给她准备了小包的湿巾纸放在她的床头和手边,她也总是根据需要撕开来用,能用半张不用一张。她说不管是谁花钱买的,好好的东西不能糟蹋了。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1976年的秋末,一场大雨袭来,当时全县报道有多少房屋倒塌已记不清了。反正我家居住几十年的三间土座根老屋,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倒塌了。当时我正在县城土产杂品公司做临时工,回到家后老屋都变成了一堆废墟。一家人都搬到了邻居家的一个偏房子里。除了人家放柴草的地方外,一面土炕住下了我们全家。母亲见了我说:“雨下的那么大,雨来的也太快了,眼看着老屋就不行了,喊来乡亲们都说保不住了。好心的乡亲们大家都来了,七手八脚的就往外抢东西。”说着说着母亲就哭了,我也情不自禁的落下了眼泪。母亲看了擦把眼泪接着说:“不管咋样,也的想法尽快把屋盖起来,咱总的有个家啊!”为了盖新房父母亲历经了千辛万苦。为了盖个有砖碱的屋,母亲起早贪黑的到一处刚竣工的建桥工地去捡砖头(用做盖屋打碱填碱槽)。父亲又托人在砖瓦厂赊了一部分新砖,总算把新屋盖起来了,铺上了砖碱,还用立砖包了墙皮。用替换下来的一根旧梁打制了玻璃门窗,比过去宽敞了许多,也亮堂了许多。新屋落成后,尽管欠下了一些债务,但母亲还是置办了酒菜,把帮着抢东西和盖房子的乡里乡亲们全都请到家里吃了一顿饭。母亲没有文化,一个字也不认识,她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他们的最真诚谢意。从而也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母亲对这个家的热爱。感受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对过好个人平凡生活的欣慰和满足。也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自信和坚强。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有人说,人离开这个世界,就好像搬家,搬到了活着的人地心里。母亲将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里。母亲的音容笑貌将永远印记在我们的心坎上。母亲的一言一行和行事为人将会影响我们一辈子。

母亲走了,走的是如此地匆忙。

母亲真的走了,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能回到我们的身边,母亲安息!

母亲,一路走好!

2020年清明节泣记

母亲走了 丨 作者:田伟岭(山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