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3月31日收盤,2020年一季度的A股交易正式落下帷幕,滬指收盤報2750.30點,一季度累計下跌9.83%;深成指下跌4.49%;創業板指表現尚可,累計上漲4.10%。雖然近期A股陷入不斷下探的震盪當中,但從全球主要股市的表現來看,相比之下一季度A股表現依舊相對較佳,創業板指甚至逆勢上漲,一枝獨秀。

“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美股從最高點調整以來累計最大跌幅一度接近40%。在疫情蔓延和市場大跌之下,不少投資者恐慌離場,與此同時,從最新倉位水平看,私募對於倉位增減的分歧也很大,大舉加倉的私募和謹慎減倉的私募都在大幅提升,百億私募已經連續多周逆勢加倉逼近上限,還有不少頭部私募緊急備案新產品,從今年以來備案產品的趨勢來看,3月份已經成為私募發行產品的高峰期。

“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在平時的各維度榜單中,通常可以發現中小私募和中大型私募之間存在著諸多差別,例如在目前的生態圈中,中小私募的數量龐大,但市場的資金卻主要由中大型私募管理。如中小私募的投資風格變化和業績波動較大,大型私募投資風格相對穩健,例如榜單靠前私募大多以中小私募為主,較大規模私募短期業績似乎相形見絀,但長期業績的前列則主要以中大型私募為主。那麼,作為私募市場的主力軍,中大型私募還具有哪些特點呢?


扎堆私募重鎮,“嫌貧愛富”偏愛上海

作為資產管理的重要行業之一,私募領域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嫌貧愛富”現象。尤其是對於中大型私募而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沿海地區有著更為發達經濟水平,私募機構的地區聚集效應也相對顯著。

從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的51家50億規模以上股票多頭型私募管理人的地區分佈看,主要分佈於北上深浙,這四個地區的數量佔到總數的88%。其中上海地區50億以上股票策略多頭私募最為集中,佔比46%,幾乎佔據了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實的私募重鎮,

景林資產高毅資產盤京投資明汯投資等明星私募均坐落於黃浦江邊的上海。作為我國重要的金融中心,上海是很多私募機構的發展起點。

“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作為老牌私募的聚集地,在50億規模股票私募的數量上北京位居第二,星石投資、淡水泉、源樂晟資產、九坤投資都是在市場上耳熟能詳的巨型私募機構。而深圳也緊跟其後,作為陽光私募的發源地,深圳一向以中小私募為主,但也誕生了如

林園投資進化論資產東方港灣盈峰資本等大型私募。

而從20-50億股票策略私募的地區來看,和50億規模以上的分佈幾乎相同,上海依然是私募機構的熱門選地,在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的58家機構中,上海有25家佔比43.10%,北京和深圳數量相當,緊跟其後。此外,杭州、天津、珠海、東莞、武漢、鄭州等地均有私募代表。


短期業績無亮點,長期收益領先市場

私募排排網通過統計20億以上私募業績發現,雖然管理規模相對較大,但這些中大型私募在短期業績上其實並不出彩,而將時間拉長到長期業績來看,則大多都能跑贏指數。

短期來看,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一季度,50億以上股票策略私募的平均收益為-3.69%,收益排名前十的私募機構平均收益為4.14%,表現最好的是清和泉資本

;而20-50億股票策略私募的平均收益為-0.20%,收益排名前十的私募機構平均收益為14.12%。平均收益雖然跑贏了滬指和深成指,但整體而言也並未展示出強者恆強的業績,前十私募的收益甚至落後於中小私募。

“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但從長期來看,2017年3月至今的這三年時間裡,市場經歷了牛熊交替,中大型私募的業績表現也遠超大盤指數。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近三年裡50億以上股票私募的平均收益為38.92%,20-50億股票私募的平均收益為39.18%。

“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在具體私募機構上,林園投資進化論資產盤京投資大禾投資伊諾投資希瓦資產

於翼資產無量資本等均獲得了翻倍的收益。表現最好的大禾投資,近三年來更是斬獲了超過三倍的收益。

在回撤方面,50億以上股票策略私募近一年來的最大回撤是14.08%,近三年最大回撤為45.07%,大部分產品發生最大回撤的時間點處於2018年市場單邊下跌期間,與滬深300指數的平均是相比,僅一年期的回撤表現相對較好。而20-50億規模的股票策略私募在回撤上的表現略遜色於50億私募,三個時間區間的回撤表現均比滬深300要稍差。

“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多傢俬募穿越幾輪牛熊,牛市倉位高達八成

隨著行業監管趨嚴,私募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牛熊交替之間,無數私募倒下,但也有部分私募保持了業績長青。從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的110家20億以上規模股票策略私募來看,大部分私募都成立於2010年之後,尤其是在2012年至2015年間,分別誕生了不少50億規模以上的股票多頭私募。

亂世出英雄,烈火現真金,大浪淘沙之中也有一些頂尖私募不懼風雨,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業績常青的老牌私募,也有迅速崛起的後起之秀,如清和泉資本等雖然成立於股災期間的2015年,但在短短5年時間裡發展迅速,一躍成為了規模超50億的大型私募。成立於2016年的大禾投資於翼資產,也在近三年的市場中交出了亮眼的翻倍成績。

“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多傢俬募歷經A股多次巨震,從倉位數據來看,自2015年以來,20億以上規模私募倉位數據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具體表現為與市場行情走勢呈高度正相關。以20-50億規模私募的倉位變化來看,在2015年大牛市和2017年“價值小牛市”中,其倉位指數最高均突破了80%,有超過半數的私募呈現滿倉狀態。而在幾次股災中,經歷了較大幅度的降倉,其最低倉位降至39.24%,有超過60%的私募保持低倉和空倉狀態。

“嫌貧愛富”偏愛上海,倉位高達八成,頭部股票策略私募畫像曝光

50億規模以上私募的倉位數據在整體走勢上也經歷了同樣的變化,在2015年的牛市期間,最高倉位高達83%,但對於市場遭遇調整之時,其倉位調整的幅度相對較為平緩,即使是在2016年的慘淡市場中,其倉位最低也在50%左右。截至目前,基本穩定在60%至70%區間。


結語

在當前的私募行業中,二八效應十分明顯,20%的頭部私募機構管理著80%的資金規模。規模並非都是業績的敵人,作為私募行業的風向標,中大型私募尤其是百億私募常常可以憑藉自身完善的投研體系與團隊跨越牛熊取得亮眼的業績,並在此基礎上發售新產品,從而可以快速有效地擴大管理規模,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