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網絡10億設立小貸左右“互搏”化解網貸風險?

本報記者 蔣牧雲 張榮旺 上海 北京報道

自網貸風險出清的態勢明確後,不少網貸平臺都在尋找一個化解風險的方向。目前,較為明確的方向之一就是轉型小貸業務。然而,一邊是網貸扎堆轉型小貸,一邊卻是小貸行業的清理潮起。兩相矛盾之下,風險的化解,究竟何解?

近日,用友網絡(600588.SH)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出資8億元,控股子公司深圳前海用友力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擬出資2億元,共同設立友金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金小貸”)。公告中稱,友金小貸將借力公司企業雲服務生態,利用公司3.0金融佈局與戰略支持,致力於為中小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提供小額貸款服務。

關於設立小貸公司的考慮,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覆。而《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接近用友網絡人士處瞭解到,此次小貸公司的設立是為了化解網貸平臺“友金所”的網貸存量業務。關於如何化解,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將小貸公司作為放款方來替代原先的業務,比如可以通過收購債權等方法,具體操作方式有很多。

聯動用友金融

記者注意到,目前用友旗下的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暢捷通”)目前有“暢捷貸”業務進行貸款撮合的數據服務。貸款合作機構包括自身旗下的友金普惠、銀行等。此外,2018年時用友曾推出“應收貸”供應鏈金融產品。

那麼此次小貸公司的獲客是否也會通過上述平臺?業務的的目標客群,是否也包括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對此,用友網絡並未回應。

關於雲服務商設立小貸公司的優勢,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表示,麻袋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雲服務業務的累計企業客戶數為543.09萬家,其中累計付費企業客戶數為51.22萬家, 較2018年末增長41.5%。故用友網絡設立小額貸款公司,並利用自身掌握的中小企業客戶可以節省大量獲客費,以及利用小微企業再其雲平臺留下的數據進行風險評估,由此,從事中小企業服務商貸款融資業務具有天然優勢。

事實上,用友網絡最為主要的業務是針對企業的雲服務,而金融雲是其較為重要的一部分。特別地,其向互聯網金融的轉型始於2015年,金融佈局包括暢捷通(支付業務)、友金所(包括網貸平臺友金服、綜合平臺友金社)等。目前,友金所首頁仍可以看到友金服的網貸標的“友金e富”,項目詳情中也介紹:友金服的借款項目主要來自於用友軟件小微企業主及社會有借款需求的個人或企業。

而用友網絡公告中提到的金融3.0戰略中提到,要將雲服務、軟件、金融服務融合發展。記者注意到,用友集團控股子公司中還有新三板上市企業用友金融(839483.OC),其主要通過金融雲服務獲取收入。年報中顯示,其客戶類型包括銀行、保險、金融交易所等金融企業以及機構,也包含消費金融、小貸公司等企業。

記者瞭解到,由於用友金融的定位在於金融服務,故與友金小貸可能的聯動在於技術的支持。

小貸監管環境多變

另外,目前小貸行業的整體環境有較多變化,小貸公司的數量規模近年來不斷下降。

王詩強表示,小貸行業不景氣與監管政策關係較大,141號文等監管政策將小貸公司外部資金來源切斷,企業只能以自有資金進行放貸。即使是頭部的小貸公司,也只能利用小貸牌照做助貸業務,這導致小貸公司表內資產規模一直做不起來,沒有規模效應,企業就很難發展壯大,從而更加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支持,人才流失嚴重,形成了惡性循環,從而使得小貸牌照成為很多企業的雞肋。

那麼,規模難以做大的情況下,友金小貸能否化解友金服的網貸存量呢?鑑於友金小貸的註冊資本擬定為10億元,假設其同用友網絡一致設立在北京市,那麼根據最新政策大約有30億元的放貸規模。但是,目前在友金所和友金服的官網運營報告沒有查詢到待收餘額,僅能查詢到截至2019年9月30日,友金服累計成交490.72億元,同年第三季度成交16.95億元,且用戶的歷史收益均已兌付。

不過,近期也有不少地方給予小貸企業政策優惠。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小貸行業的發展會有何影響?對此,王詩強表示,長期看,小貸行業若要健康發展,監管部門必須從長遠考慮,制定相對合理的監管政策,既可以保證小額貸款公司穩定健康發展,又可以打擊違法亂紀的小額貸款公司,杜絕不良企業進入小貸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