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勝利,只有悲傷。”


“沒有勝利,只有悲傷。”

“沒有勝利,只有悲傷。”

清明到來之際,國務院宣佈,將在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哀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這大概是此次疫情發生以來,最暖人的消息了。

“沒有勝利,只有悲傷。”


在疫情肆虐的半年裡,無數醫療隊的奔現武漢。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前線 ,黨員幹部衝鋒在抗疫一線 ,醫護人員在危險中拯救著鮮活的生命 ,警務人員在無人的街頭守護著平安。

他們當中有一些人為人民為黨和國家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如同燦爛的彗星一般劃過星空照亮了大地被每一個人說銘記。

我們雖然不記得這些人的名字,但他們今天所做出的貢獻我們將永世不忘 !

降半旗,汽笛鳴響,舉國默哀,這一莊嚴的儀式和極盡哀痛的表達,上一次還是發生在12年前的汶川地震。

雖然這12年來,中國大地上不知上演多少事故和災難,不知有多少生命在一瞬間隕落,不知有多少家庭上演生離死別的一幕幕。

但國旗並沒有為生命而降,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沒有勝利,只有悲傷。”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每一個公民的生命其實都是國家天大的事。國旗為疫情中逝去的生命而降,令人感動,但同時,請降下“門檻”。

降半旗,不該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從國外的經驗看,災難和事故導致公民重大傷亡,國家因此降半旗,頻繁向生命致哀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些舉動無不表達出對於生命價值的最高尊崇。

從法律上講,降半旗本就不該有高門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可以下半旗致哀。”

中國很大,人口數量眾多,各種災難事故一直層出不窮。有人也許擔心,如果動輒降旗致哀,會不會太頻繁了。

我想說的是,“以人為本”首先就要以生命為本。相對於生命的分量,降半旗所承受之重簡直輕於鴻毛。

更何況,如果我們每一次都嚴肅紀念災難,隆重悼念生命,並藉此進行沉痛的省思。如此一來,我們還會有那麼多災難和事故嗎?我們還會有那麼多生命被埋葬的悲劇嗎?

一個國家,越是珍重生命,越是正視災難,越能從災難中學習,在災難後進步。相反,如果漠視生命,總是習慣給災難抹上了令人愉悅的亮色,那麼只會陷入災難的無限循環。

“沒有勝利,只有悲傷。”


對此,80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就在《中國的人命》一文中寫道:

中國要到什麼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貴於財富,人命貴於機器,人命貴於安樂,人命貴於名譽,人命貴於權位,人命貴於一切,只有等到那時,中國才站得起來!

這一段話,今天讀來依然讓人振聾發聵。

國旗降下,人性的旗幟才能高高飄揚,國旗降下,生命的價值才能高高托起。每一個逝去的生命,無論他的地位多麼卑微,身份多麼渺小。他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國家至高至尊的公民。

為生命而低垂的國旗之下,才能誕生一個偉大的國家。

中國加油!全世界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