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母校是人生長途中抹不去的記憶,不管行走到哪裡,心中的一角總有它的位置。曾經6載的讀書玩鬧中,歡樂、懵懂、求知、努力伴隨著成長的腳步,也留下一個個問號成為日後追尋答案的原由。

上月17號在好友淑玲家留宿一夜,第二天早餐後倆人沿大學路南頭往北逐一拍攝,並走進母校咔嚓數張,望著操場上追逐嬉戲的小學生們,半個多世紀前同學們跳繩、跳皮筋、踢毽子、抗拐、彈玻璃球的場景彷彿就在昨天。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母校不大,但很有感覺。不少好老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和懷念,當然個別老師時不時對同學的體罰,令童年的我對成年人施暴兒童心生憤怒和不平,待自己日後成為老師,正值改革開放破曉前,人本主義教育理念開始傳入封閉僵化30年的教育領域,我成為尋找答案的如飢似渴的學生,邊學邊反思邊改變。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這次重新走近母校,除了看望它還想尋找它的經歷。原來眼前這棟漂亮的歐式建築曾是沈鴻烈先生任青島市市長期間(1931——1936),為湖北湖南兩省同鄉人士所建的會館,落成於1933年9月,沈市長為兩湖會館題寫了碑文。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會館佔地2993.34平方米,建築面積777.19平方米,設有禮堂。表演藝術家黃宗江少年時代在青島市立中學(今青島一中)讀初中時,曾在此禮堂演過話劇《門外的孩子》和《雨中》。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官方習慣於名人效應,常借名人提高本地或本校知名度,而本人在此只是闡述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藉此瞭解黃宗江老藝術家對中國話劇藝術的貢獻。

兩湖會館主要收取湖北湖南旅青人員子女入學,1947年被吳秉蘅先生創辦的私立慈幼院取代。吳先生背景未查到,但瞭解到學校主要招收孤兒和部分走讀學生,分幼兒部和小學部。我同學樹立的母親林老師是幼兒園第一位老師,直至退休到去年去世,是這所1949年前後私立、公立幼兒園的親歷者、見證者。(私立慈幼院當時的校長是宮莉香老師的公公,1949年去了臺灣。宮老師前些年改嫁給青島著名的民主人士王桂渾,王桂渾的前妻是二中語文教師羅江雲,文革被迫害致死。今年正月宮老師也去世了,享年86歲。39中學藝術教育的教母王崇秀老師和她的妹妹王崇德曾在慈幼院上過學)——小林老師女兒樹楣提供。淑玲同學的二姐曾上過慈幼院幼兒園

慈幼小學的經費來源,開始大部分由董事會籌辦,後由國民政府成立的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從外國救濟物品中調撥部分作為經費,還有走讀生學費作為經費,也有私人捐贈,淑玲的父親就是捐贈者之一,1949年慈幼小學改名為私立向民小學。1952年與山東大學附屬小學合併為公立學校,改名大學路小學,進城幹部王民山成了校長,私立從此消失。

注:為數不多的資料稱救濟總署為“敵偽救濟總署”,我想應該就是國民政府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對錯與否請博友糾正。

1946——1949是抗戰後國共兩黨的決戰期,從母校大學路小學的幾次更名可以反映出這段時間局勢的動盪,1952年是共產黨執政後的第一次高校院系大調整,作為大學的附屬小學自然也在調整合並之列。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上圖:教學樓建於1957年,當時操場是泥土地,如今鋪了方磚。我們班1957年入學,縱向與建國六十三年學校教育比較,我們的6年學習生活總起來是輕鬆的、學業完整的。玩的時間多於作業時間,課外文體活動相對豐富,教材內容也比近20多年應試教育簡單許多。雖然學校實行的是傳統的“三中心”教育體系,即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但有一批實實在在敬業的好老師,還是受益匪淺的。若談那年代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那就是固化在培養聽話、順從的孩子,集體大於個體,缺失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的辦學目標。

好老師最大特點講課如磁鐵般吸引著學生,印象深刻的是五、六年級班主任,數學老師紀寶玉,她清瘦幹練,臉上總掛著微笑,講課思路清晰、解題層層遞進,一目瞭然無半點廢話。我喜歡數學與紀老師那精彩的、化複雜為簡單的講課有關。還有教語文的吳老師。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如果說學齡前主要受家庭影響,入小學後學校影響漸大於家庭影響,除了來自老師,還來自同學,來自學校營造的氛圍。那時音樂、體育課從不會被所謂主課佔據,音樂課留下太多美好,特別喜歡徐老師的音樂課,還有一位盛老師,雖未教過我們,但她民國範兒氣質、儒雅高貴的形象就像一首優美的音樂感染著我。學校文體活動也較豐富,演出、運動會等。記憶猶新的是淑玲哥哥劉大偉朗誦的《芝加哥的黑孩子》,吳中鈺、周家斌、葉立範等演的話劇,幼兒園小林老師編排的童話劇、舞蹈以及歌舞劇《小白雁》在青島市教育系統均相當有影響。

特別是小林老師編排的《小白雁》絕對是學校保留節目,不僅啟迪了我更啟迪了一屆屆孩子的藝術意識和愛好;至今許多人提起來仍然記憶猶新,對每一屆主跳同學姓名如數家珍:吳中鈺、王崇德、郭小茜、曲世鸞、於樹楣等;學校的體育健兒和運動氛圍喚醒著我的運動素質,畢業前參與了400米中長跑比賽,獲得初賽小組第一、決賽老末的成績。別看老末,日後俺可是內蒙古師大中長跑、越野賽、跳繩名次的超前者,俺這叫晚成長。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上下圖:專門拍攝了禮堂,很遺憾兩邊都另外加蓋了小房子、影響了原來的景觀。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上圖:主樓的二樓在五十年代曾經是部分教師的宿舍,小林老師家、林春霆、牟秀敏老師都在這住過,樹楣就出生在二樓一間帶天窗的房間裡。

印象最最深刻的是10歲遇上三年災害,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年代,吃不飽缺油水,人不大個個浮腫,臉上身上腿上一按一個坑。每天第三節課不久,頭開始暈眩,眼睛不聽指揮。記得四年級上學期第三節,語文吳老師講“誰是最可愛的人”公開課,吳老師輕柔動聽、娓娓道來的普通話像小河流水拂過心田,漸漸地吳老師的聲音在遠去、在消失,飢餓的魔掌在打開、在擴張,思維被控制,只留下心臟的抽搐。。。。

有同學還記得一次上級領導要來檢查,各班派了幾個人到校長室開會,校長囑咐大家如果領導問能不能吃飽,就說能吃飽,如果再問,24斤糧食能吃飽嗎?就回答“瓜菜代”,結果領導也沒來。什麼叫“瓜菜代”卻留在童年記憶中,看來“說假話”有歷史。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大學路小學”是青島書法藝術家蔡省廬老先生題寫。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上圖:右是小林老師,左是大林老師,照片大約拍於1956年

目前從譚可處收集到一張幼兒園時期照片,待收集多了再接著往上傳。當年母校幼兒園在青島市很有影響,林老師創編的很多藝術作品使諸多小朋友從小就鍛鍊了藝術表現力、表演能力和組織能力。多數日後成為各行業的佼佼者。

補充:照片收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2月24日)樹立妹妹樹楣將小林老師收藏的照片發過來,立即上傳。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多麼可愛的小朋友,他(她)們可是高我一屆的哥哥姐姐哩。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上圖:前數第二排右四宮莉香老師,第一排右三小林老師,第一排左三潘老師,二排左二是我一年級的小李老師,後排右二是盛老師。

更多老師同學們還能記得多少?估計大部分都印象深刻。

我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在大學路、二中讀書的學生不會不知道吳中鈺,她不僅是小學的大隊長,中學學生會學習部長、校《學習與勞動》黑板報社社長,更因為她是學生佼佼者中的尖子,德智體美各方面突出,又有高貴的品格和教養。小學的潘老師當年一句話我至今記得清清楚楚:“我交了30年書,沒見過像吳中鈺這樣如此優秀的學生”。

她家與我家一牆之隔,忘不了1964年夏季,即將高考的她,一向步行上學的她,那天騎母親自行車去學校,生命再也沒有醒過來,在大學路下坡的橋附近撞到一輛地排車上~~~。上初一的我中午回家得知消息難過了好多天。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上下圖:吳中鈺小學同學王錫華(解放軍八一體工隊射箭運動員)、王崇德、朱培德(青島呂劇團臺柱子)、戚嘉彤等1958年小學畢業時給吳中鈺的留言。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上圖:這是高我一級的62屆小學畢業照,我的哥哥在這個班,他們中許多人我認識。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我們班畢業照,班主任紀寶玉(前二排左一)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與我同屆的六二班畢業照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我班男生畢業時留影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上圖:攝於1956年,舞蹈《拔蘿卜》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1952年7月青島市私立向民小學大印(母親收藏)

回憶我的母校——青島大學路小學

上圖:1953年、1954年哥哥幼兒園的生活記錄表(母親收藏)

從以上三張幼兒園生活記錄表看到1949年初期幼兒園的變遷,1952年7月前為私立向民小學,1952年8月私立取消,轉為公立。校長也隨著發生人事變動,從當今獨立、自由、平等價值觀審視當年培養方向,建國後教育方針在逐漸偏離方向。開始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1957年取消了“美育”,1958年提出:“黨的教育工作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一切圍繞政治,這種培養工具式人才的辦學方針窒息了學生個體的發展,也斷了兩代人的成才路。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民主平等、培養獨立人格、獨立思考,反映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師生建立溝通交流關係,是積極參與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過程。50餘年前的母校,今天的你還好嗎?!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Ailun的博客,作者通過收集的多幅珍貴照片,展開了對母校的美好回憶,資料詳盡、情感真實,令人敬佩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