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聚焦〡未來三年,青島“涉海”高校將超過10所

青島日報聚焦〡未來三年,青島“涉海”高校將超過10所

2019年11月20日 青島日報3版截圖

青島出臺方案打造特色海洋教育生態圈,海洋教育青島模式要做全國示範

青島“涉海”高校將超過10所

涉海專業在校生爭取超過5萬人 基礎教育全學段開“海洋課” 高職院校“對口”培養海洋人才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對島城市民來說,這首熟悉的歌謠與大海蔚藍色調一起,融入我們的生命,成為我們的文化基因。

青島因海而生,因海而興,作為海洋事業發展中最基礎的一環,海洋教育對於提升全民海洋意識、儲備未來海洋人才意義重大。

近日,市教育局出臺《關於加快建設全國海洋教育示範城特色市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了加快建設全國海洋教育示範城特色市的五大方面17條具體舉措。到2022年,我市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機構達到10所以上,涉海專業在校生超過5萬人。海洋教育質量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到2035年,我市將形成富有青島特色的海洋教育生態圈,海洋教育青島模式在全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青島的海洋教育擁有良好的基礎和傳統,我們要進一步創新海洋人才培養機制,搭建海洋教育科技創新平臺,打造具有較強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的海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海洋特色人才培養高地和國際海洋科教中心城市,為全市‘海洋攻勢’提供更加堅實的智力支撐,為海洋強國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貢獻青島方案。”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說。

新設“海洋探索獎”,

為孩子藍色發展之路“引航”

作為全國首個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城市,青島將構建海洋教育課程體系,研製中小學、幼兒園海洋教育指導綱要,加強海洋知識在學科教學中的整合滲透,推進“海洋專家走進中小學課堂”活動課程化,形成覆蓋幼兒園到高中的基礎教育全學段海洋教育課程體系,將海洋教育課納入中小學優質課評選。

海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貫通機制的建設。根據方案,我市將設立中小學生“海洋探索獎”,每年評選表彰海洋研究學習優秀學生及成果。在普通高中設置海洋教育基地班,推動普通高中與高校聯合育人、貫通培養。

作為全國首屈一指的海洋科教創新強市,青島涉海省屬以上科研教學機構佔全國的19.4%,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佔全國的1/3,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佔全國的44.4%。雄厚的人才和科研資源,為我市開展海洋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下一步,青島將建設海洋教育資源平臺,打造15處海洋教育類未成年人社會課堂和10處海洋教育類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深化與國家海洋局、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海洋大學等合作,共建海洋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定期舉辦全國性海洋教育活動、海洋夏令營、海洋研學博覽會和國際海洋教育論壇,將“海洋知識競賽”打造成為在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比賽項目。

據統計,我市目前已有市級海洋教育特色學校100所。根據方案,到2022年,我市將建成20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園)、100所具有全省影響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園),形成規模可觀、梯度合理的海洋教育特色學校集群。

實施職校“深藍計劃”,

高職院校打造海洋“新藍領”

海洋,是青島最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打造海洋教育生態圈,做實做精海洋職業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環。青島將加強涉海職業學校和重點專業建設,辦好青島工程職業學院,支持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和青島海洋技師學院建設,爭取“十四五”期間籌建服務電子信息、文化旅遊等產業的高職院校。鼓勵海洋產業企業和涉海職業學校共建船舶駕駛、海事管理、郵輪乘務等專業體驗基地、技術創新平臺和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

為海洋經濟提供藍色人才支撐,青島將實施職業教育“深藍計劃”,支持高職院校加強港口物流、濱海旅遊、海洋生物、現代裝備製造等重點專業群建設,打造船舶電氣技術、港口機械、海洋化工等海洋類專業品牌,進一步擴大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專業領域及規模。到2025年,我市涉海高職院校專業達到30個以上。

產教融合將推動海洋產業實現轉型跨越,青島將深化“現代學徒制”改革,推動涉海相關專業與企業深度合作;探索整合、置換、混合發展新路徑,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和行業企業多方參與的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鼓勵海洋產業企業和涉海職業學校共建技術創新平臺和生產性實訓基地,提高產教融合的實效。

建海洋學院,辦涉海學科

未來三年10所青島高校“涉海”

名城造就名校,名校支撐名城。我市將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資源,加大高校涉海學科建設力度,培養更多海洋人才並讓他們留青發展。我市將推進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等涉海高校在青項目建設,支持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擴大在青辦學規模,支持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建設高水平海洋學院。

我市還將實施在青高校服務產業發展重點學科(專業)建設工程,重點支持青島科技大學機械工程(智能製造工程)、 青島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涉海學科。推動省市與涉海重點大學整體性共建和涉海重點學科共建,引導高校適應青島海洋事業發展需要,推進專業調整和整合,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鼓勵在青高校以及高等教育機構參與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等重大源頭創新平臺建設。

到2022年,青島的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機構爭取達到10所以上,涉海專業在校生爭取超過5萬人。屆時,他們將在黃海之濱譜一曲藍色華章。

為了讓涉海高校與青島深度耦合,我市將完善涉海高校服務地方發展體制機制、優化海洋學術研究軟環境。我市將健全高校支持機制,探索新引進高等教育機構研究生生均補貼制度,建立相關資源支持與服務地方貢獻度掛鉤機制。

“海洋+軍民融合”,

海軍學校給孩子種下蔚藍夢想

建設全國海洋教育示範城特色市,青島還將寫好“海洋+國際化”“海洋+軍民融合”的文章。

青島與海軍的情緣由來已久,“海洋+軍民融合”將在海洋名城青島走出新模式。在青島,有兩所以海軍命名的學校——海軍小學、海軍中學,它們都以“學海學軍、軍民融合”為特色。建設全國海洋教育示範城特色市,會讓這塊招牌更閃亮。在海軍小學,海洋軍事文化特色體現在方方面面。海軍小學與海軍軍港管理保障基地簽約,孩子們可以定期到基地參加主題教育活動,到遼寧艦進行“愛國防愛海軍”的實踐活動。不僅如此,遼寧艦官兵還與海軍小學的貧困娃結成了幫扶對子。

在位於西海岸新區軍民融合示範區的海軍中學,首批學生已入駐。海軍中學將軍地資源融進校園,將中西教育優勢相結合,形成了“軍校模式+全人教育”的獨特管理模式。在海軍中學,孩子們不僅要學習國家標準課程、未來領導力課程,還要學習國防海洋課程,國防海洋課程又分為將軍課堂、國防認知、人文海洋、海洋科技等。

量化學生“海洋素質”,

大數據助力海洋教育評價

海洋教育的青島模式若想在全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離不開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按照方案,我市將探索建立學生海洋素質指數測評體系,運用大數據評價分析手段,指導改進海洋教育教學。海洋教育改革創新將被納入全市教育綜合改革重點事項,我市將分領域遴選有條件的單位先行先試,為全面推進積累經驗、提供保障。定期開展不同層面、不同範圍的海洋教育成果評選和經驗交流活動,積極宣傳海洋教育典型經驗和做法。教育督導部門將把海洋教育納入對學校的綜合督導評估體系,促進海洋教育工作提升。

“海洋+評價”,在這方面我市部分區市已有一些探索。在市南區,“以海育人”的教育理念、組織建設、經費使用、基地保障、課程建設等均已納入海洋教育實施的評價範疇,區教體局攜手專家資源、社會資源建立起海洋教育評價工作格局。該區還設置了海洋特色校園評估標準,制定海洋教育實效評價指標,探索實行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結合、他評與自評結合等評價方式,用立體化的數據來測評學生的海洋素質指數。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沐源 郭菁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