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除杜牧外,还有谁的清明诗更著名?

镜中花水中月69


杜牧的诗作其中好诗不胜枚举,但这一首清明,却人尽皆知,堪称干古佳作。至今无人能与之比肩。作品原文:清明(1)

清明时节雨纷纷,(2)路上行人欲断魂。(3)

借问酒家何处有?(4)牧童遥指杏花村。(5)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天下着淋漓细雨,路上的羁旅行人都显得十分忧愁个个落魄断魂。我向牧童询问哪里有可以买酒及饮酒的酒家,牧童指向了远处的杏花山村。(这里所指的杏花村,是在安徽池州不是山西汾阳)据:《江南通志》: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这首诗贯穿整篇:无一难字,不用典故,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的收放自如,毫无造作之迹。音节十分和谐园满,景像非常生动、清新,而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采用了顺序的写法。第一句是交待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出了人物纷乱忧愁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是“合”,由答带行,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后人值得学习和继承之处。至于和杜牧一个朝代和其它朝代的诗人就“清明”题材本人认为无一人能与杜牧比肩。






WangWei8


古人写清明的诗很多,当然杜牧写的清明诗流传最广,可以说老幼皆知。除杜牧外再选其两首我认为最好的。

《清明》宋. 王禹偁

天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宋.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本昌谈历史


古代有很多诗人为了表达清明节的心境,都抒写了相当多有关清明节情感的诗句,除了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外,唐朝的白居易 杜甫 也各自抒写了清明节时抒发情感的诗篇!

清明

(唐)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怀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子云易学堂


除了杜牧的外,还有两首关于清明节的诗也很有意境,两首分列如下: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代: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

唐代:崔元翰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溜。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H晴耕雨读H


感谢悟空提问提出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我认为,除了杜牧的《清明》,还有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寒食》。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现在虽然不提倡家家禁火,吃现成饭,这个风俗,但是加强清明祭祀活动安全防火意识,还是必须的。


诗话旗袍


每年清明来临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起杜牧的诗‘清明’,诗描写了杜牧在雨纷纷的清明出行途中遇到行人扫墓,以及自己与牧童的对话,着重写的是他本人的所见所闻,而我更多会想起的是这首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土,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每当清明节,我都会吟诵起这首诗,也会想起离世二十七年的爷爷,大我四轮的爷爷,生于民国初年,受家庭生活所迫,只念了一年半的书,就学手艺到十八岁结婚养家糊口,一生勤劳,酷爱诗书,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清明扫墓回来大家聚在一起会餐时,爷爷在煤油灯下,绘声绘色的给我们朗读了这一首诗,四十几年过去了,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我认为这是描写清明诗中最好的一首,并以此文献给长眠地下的爷爷。


碧水蓝天共分享


关于清明的诗句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杜牧的《清明》,至于其他能不能比肩杜牧,那是见仁见智的了,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我说几首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诗句,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高启的“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白居易的“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清明

宋 ·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行于桑田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因此清明时节,古代文人墨客们推杯换盏,兴致所至,吟诗作赋。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日对酒》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清明》高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破阵子·春景》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后登城眺望》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夜》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笔者认为,这么多的清明相关的诗歌中,还是诗人杜牧的诗歌最有名,其它的诗歌很多笔者都没有读过,也基本没有出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里。


风一样的BOY


我乃山野村夫,你这一问难为老汉,惭愧![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