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生,為何辭掉中學校長躲進山林?本文為你解密

梭羅是何人?

梭羅是19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他的全名叫亨利·戴維·梭羅。生於1817年,183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個自然主義者、改革家和哲學家。據史料記載,梭羅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在他大約25歲時擔任了一箇中學的校長,但這個校長梭羅只幹了幾年,就在1845年他28歲的時候,離開了學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辭職不幹了。辭職不幹的梭羅既沒有下海,也沒有選擇別的職業,而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自己一個人鑽進了一片森林,一個叫做瓦爾登湖湖邊一個山林中,從此與世隔絕了兩年零兩個月。在這段時間裡,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又幹了些什麼,甚至有人懷疑他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兩年零兩個月後,梭羅又回到了人們的面前,並且帶來了一本神秘的書籍,這就是久火不衰的《瓦爾登湖》。

人們從這本書裡才知道,梭羅究竟都幹了些什麼。書中詳細介紹了他孤身一人在山林中,一個人搭建一座小木屋,開荒種地,閱讀、思考、寫作,自食其力,過著非常簡樸、原始的生活。

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歸納了一下,梭羅的個人情況便逐漸清晰了起來。第一點,從性格上來說,梭羅是一個非常孤僻,很少與人正常交往的怪人。他認為做個校長非常不自由,也沒有像現在人那樣哭著喊著爭奪校長寶座。他並沒有認為自己做了校長就很了不起,就高人一等,就可以在人們面前大吹特吹自己是個博學多才的人,反而感到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就像一隻小鳥失去了自由。因此他才在擔任幾年校長之後,毅然辭掉了令人羨慕的公務員崗位,決定了以寫作和論述自然為自己的終生事業。

第二點,梭羅非常喜歡寫作,喜歡大自然。他覺得自己只有在這樣的環境裡,才會過得輕鬆、愉快、有價值。因此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標鎖定在親近大自然、研究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上。

第三點,梭羅是個非常堅強的人。他的實際行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很難想象,那兩年零兩個月梭羅究竟是怎麼度過的。我曾看過悟空回答裡,經常會出現諸如假如給您年薪100萬,讓你在一個沒有通訊、沒有供電、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深山老林呆上一年,你會幹嗎?這樣有些腦水的問題。我感覺出這個題目的人有點搞笑,也感覺傻得有點可愛。180多年的梭羅能做到,為什麼別人做不到?換上我,我覺得我能這麼做,問題是,絕對不會有人給我100萬,沒有人會這麼傻得掉渣。我舉這個例子沒有別的意思,是想表明一個觀點,那就是:只要生命在,就沒有我們辦不到的事情。1862年,梭羅因肺病醫治無效,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年僅45歲。


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生,為何辭掉中學校長躲進山林?本文為你解密

《瓦爾登湖》作者梭羅


《瓦爾登湖》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梭羅前後用了差不多九年的時間寫了《瓦爾登湖》,在1854年正式出版,它問世不久,就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塑造讀者人生的25部書”的首選經典,這在美國多如牛毛的優秀作品中能夠獲得如此評價是絕對不容易的,由此可見它的價值所在。它也是當代美國讀者最多的散文經典之作,始終被後世的人追捧為美國現代文學的經典,而作者梭羅也順理成章地被譽為美國環境運動的思想先驅。

《瓦爾登湖》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入勝的書,也是我最喜歡的美國文學中散文作品的經典作品之一。梭羅通過自己的實踐,向世人證明:人們完全沒有必要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無休止的物質追求上,而是應該儘可能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精神追求上。我個人非常贊同梭羅的觀點。但是梭羅的這個觀點是在180多年提出來的,現在和180多年前相比早已不是原來的世界,到處充滿著競爭、挑戰、殘殺,為了生存,除了錢,似乎早已經把精神追求淡化了。梭羅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就可以從容不迫地享受人生追求。我在昨天晚上聽了易中天教授講孔子的一個片段。說孔子雖然是個大聖人,但孔子在世時候並不承認。孔子一生當中四處講學,收下的學生就多達三千人。這些學生拜孔子為師是不需要交學費的,只需要帶上10根臘肉就行了,其他的生活物資完全由別人贊助。從這個方面來看,孔子是從來不看重金錢的。孔子雖然不看中金錢,但他看中做官,當然,孔子做官並不是為了貪圖享受,而是想通過做官來幫助治理國家。他一生一共做了14年的“幹部”,算是“從政”時間並不長的“公務員”。關於孔子的故事這裡就不扯那麼遠了,以後還會提及。

咱們還是來說《瓦爾登湖》。梭羅迴歸本我、親近自然的思想為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帶來了清新之風。書中有很多篇幅是關於動植物的觀察記錄,非常詳實生動,並且梭羅還賦予了這些動植物通俗的哲學意義,這一點,正是《瓦爾登湖》的真實可愛的地方。

從風格上來講,梭羅的文字語言非常生動有趣,明白曉暢,簡練而且非常準確。後來的海明威、亨利米勒都繼承了這種風格。同時,與偉大的作家相比較,《瓦爾登湖》的風格更加獨特,甚至比霍桑、梅爾維爾和愛默生這樣的天才作家更具有20世紀散文的風尚和氣息。

英國作家喬治艾洛特評價說:“《瓦爾登湖》是一本超凡入聖的好書,嚴重的汙染使人們喪失了田園的寧靜,所以梭羅的著作便被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了。”現在不容否認的是,全球性的汙染正變得越來越嚴重,大氣汙染、水源汙染等等,幾乎成為人類的噩夢。沒有證據表明從1029年自美國蔓延的嚴重的鼠疫、2002年的非典、2014年埃博拉病毒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是否來自大自然的汙染,但是像180年前純淨的瓦爾登湖已經在這個地球上永遠也不可能找到了。


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生,為何辭掉中學校長躲進山林?本文為你解密

聖書《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是什麼樣子?

梭羅在《瓦爾登湖》用非常優美的文字為我們描述了瓦爾登湖。通過他的描述,我們彷彿看見了她的倩影,她如同少女一般亭亭玉立在我們面前。

梭羅是這樣描述瓦爾登湖的:

——第一個星期,無論我什麼時候凝望著湖水,它給我的印象都好像山間的一泓清潭,高高地泊在山坡上。它的湖底甚至比其它湖水的水面高出許多。因此,日出之時,我看她褪去了夜色的霧衣,漸漸地,它柔軟的鱗波、波平如鏡的湖面,在我眼前呈現。此時的霧,像幽靈一樣悄無聲息地從每一個方向,隱沒於森林之中;又好像一個神秘的宗教在夜間秘密集會,偷偷散會一樣。而露水一直懸掛在樹梢,懸掛在山側,到第二天還沒有消失。

8月是最為珍貴的時候,在輕柔的微風細雨停歇之際,水和空氣都一片寧靜,天空中密佈著烏雲。下午才過了一半,湖光山色已被黃昏的肅穆所浸透,畫眉在四周唱歌,隔岸相聞。再沒有比此時的湖更寧靜的了,湖面上的空氣清新而稀薄,被烏雲映得很黯淡,湖水卻充盈著光輝,倒映著一個低垂的天際,美不勝收。從附近一個峰頂上向南眺望,穿過群山間的寬闊凹處,看得見湖岸邊一片舒心的景色。

聽完梭羅的這段精彩描述,我們是否真的能夠感覺到瓦爾登湖的確很美呢?


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生,為何辭掉中學校長躲進山林?本文為你解密

梭羅的山中小木屋


生於人世間,我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生活之經濟》部分裡,對人類生存環境進行了深刻的解剖和反思。他舉例說,婆羅門教徒面朝太陽,端坐在四面火焰之上,或者倒懸著身體,或者側轉著頭凝望青天,直到無法恢復原狀,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脖子是扭轉的,除了液體,別的食品很難進入到胃中,有的用一條鐵鏈把自己鎖在一棵樹下,直到死去;有的像毛毛蟲一樣,匍匐著身體丈量著廣袤的土地,有的獨腳站在柱子上面。我們很難想象,那是怎樣的慘烈場景,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他們是在用這種方式懺悔嗎?還是在贖罪呢?這群人其實都是缺乏經濟支撐的特殊人群。而那些有錢人呢?卻過著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珍惜過環境,沒有思考過清新的環境會怎樣延長自己的壽命。這是極其悲哀的事情。現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人隨處可見,早已見怪不怪了。

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第一篇就引用了古人的一首詩,我至今記憶猶新:

從此人類成為堅韌之物;

歷盡千辛萬苦,

我們的力量來自何處得以求證,

正如羅利吟詠的兩句響亮的詩,

從此人心堅硬,

任勞任怨,

證明我們的身體源於岩石。

這首詩的意思我們不難理解,梭羅在表述中直言不諱地說:即使我們生活在相對比較自由的國家,因為無知和錯誤,滿載著虛構的憂慮,忙碌於不必要的粗活,卻不能因此採摘到生命的碩果。

我們從梭羅的敘述中,反覆能夠看到作者的憤怒與吶喊,痛苦與無奈。

按照我的理解,梭羅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人的生活環境和經濟到底是啥關係?究竟應該做什麼?梭羅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現在和大家共同分享。故事說,有一個很悠閒的印第安人到一個律師家裡賣籃子,被律師直接拒絕。那個印第安人就急眼了,難道你們這些上等人要讓我們餓死嗎?故事的結果當然是交易失敗。這個故事的精彩之處在於,售賣籃子的印第安人認為,編制籃子就是自己的事情,一定會有人需要,但是那個律師卻認為,我根本不需要籃子。這就是印第安人的悲哀所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人做生意失敗,有的開業不久就不得不倒閉。失敗的人想不通,自己的產品非常好,怎麼就失敗了呢?但是這些人根本沒有認真思考,到底哪些人需要我的商品,又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我們不妨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工廠、商店那麼多,在哪裡都可以買到,為什麼我要去你那裡消費?這就是兩個極端。我們今天不去探討怎麼做生意問題,只講做生意的思維方式和周邊環境的變化。

我們常常說,順其自然最好,順其自然最好。這句話是對的,如果刻意追求某些東西,可能不但不能讓自己生活的開心快樂,反而會讓我們更加痛苦不堪。順其自然、尊重自然,這或許就是我們正確生活的答案。


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生,為何辭掉中學校長躲進山林?本文為你解密

瓦爾登湖神秘的小船


我生在何處,又為何而生?

現在的年輕人,包括80後、90後、00後,提起三十年前的生活處境,恐怕沒有幾個能夠接受,就別說爬雪山過草地那些數十年前戰爭年代的故事了。這就是他們沒有經歷過、且並不接受老輩人回憶歷史的現實。我們經常會聽到形形色色的故事,有殉情而死的,有負債犯罪的,很多孩子動輒以跳樓自殺促成人生的悲劇。究竟是誰釀成了悲劇,誰又是釀成悲劇的罪魁禍首?恐怕一時半會說不出所以然,也不可能歸罪與人心的脆弱或者是教育體制的問題。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單親家庭也特別多,面對沉重的經濟負擔,就業壓力,甚至外界某些情感因素的增多,造成相當一部分人生活在痛苦不堪之中。這方面問題太過沉重,我在這裡就不去詳細剖析了。我覺得生活壓力大小還是取決於人的心態。梭羅能夠獨自一人在山林度過兩年零兩個月非人般的生活,最終健康地從山林中走出,並且寫出了舉世矚目的偉大著作《瓦爾登湖》,是和梭羅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有一定關係的。讀過《瓦爾登湖》的朋友都可能記得,梭羅所住的方圓百里之內沒有一個鄰居,只有他自己在打造一個人的世界,這種情況且持續了將近八百天。回到開頭我說過的一個段子,如果有人每年給你500萬或者一百萬、兩百萬、三百萬、四百萬,讓你什麼東西都不帶,一個人到深山老林生活,你會不會同意?我想,除了腦袋被驢踢了的人,沒有人會答應。舉個例子,手機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無論是日常生活、學習或者工作都離不開它。我們走在大街上,或者在公交車上,低頭玩手機的人十有八九,就是回到家裡,和家裡人溝通的時間也大幅度減少,除了工作,幾乎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用手機上。在這種情況下,我想有些人恐怕寧願沒有老婆,不要孩子,但絕對不可以沒有手機,因為,它已經成為任何東西也無法代替的重要工具,也成為人們緩解壓力的重要工具。

回到這個話題,我認為,人活著不管生在何處,最根本的不是為自己生,而是為別人而活。


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生,為何辭掉中學校長躲進山林?本文為你解密

瓦爾登湖的野鴨


我們一起來欣賞T卡倫寫的一首非常有名的短詩:

窮鬼,不要太裝腔作勢,

在蒼穹底下佔著位置,

你那破爛的茅舍或你的木桶,

養成了一些懶惰或迂腐的德性;

在免費的陽光下、陰涼的泉水旁,

吃著菠菜和菜根,

在那裡,你的右手,

從心靈上撕去了人類的熱情,

燦爛的美德都是從這些熱情上怒放的,

你讓大自然枯萎,使感官麻木,

像蛇似的女妖,活人見了會變為岩石,

我們並不需要沉悶壓抑的社會,

這種屬於你的強制的社會,

也不需要這種虛偽的愚蠢,

不知喜怒,不知哀樂,

也不知道被迫的裝腔作勢,

和被動的超乎積極的勇敢。

這卑賤的人群,

永遠把自己定位在平庸中,

成了你的女性的心靈;

可是我們,

崇尚如此的美德:

勇敢威猛和大度的行為,

莊嚴宏利的無所不見的謹慎,

無邊無際的宏大力量,

還有那種英雄美德。

自古以來還沒有一個名稱,

只有些典型,

就好像赫拉克勒斯、阿基里斯、齊修斯。

退回你黑暗的蝸居吧!

等你看到全新的解放了的宇宙,

你該明白最優美的是什麼。


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生,為何辭掉中學校長躲進山林?本文為你解密

落日裡的瓦爾登湖

這首詩裡提到的三個人物赫拉克勒斯、阿里基斯和齊修斯是古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是主神宙斯與阿爾克墨涅之子,因其出身而受到宙斯的妻子赫拉的憎惡。他神勇無比、力大無窮,後來他完成了12項被譽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此之外他還解救了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隱藏身份參加了伊阿宋的英雄冒險隊並協助他取得金羊毛。赫拉克勒斯英明一世,卻最終遭第二任妻子誤會,並在他的衣服上塗了毒,難耐痛苦而自焚身亡,死後升入奧林匹斯聖山,成為大力神,他懲惡揚善,敢於鬥爭。在如今的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一詞已經成為了大力士和壯漢的同義詞。

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描繪特洛伊戰爭第十年參戰的半神英雄,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和凡人英雄佩琉斯(Peleus)之子。

在阿喀琉斯出生後,母親忒提斯從命運女神處得知他將會戰死,於是用天火燒去阿喀琉斯凡人部分的軀體並用神膏恢復,在即將完成時被父親佩琉斯發現而中斷(一說忒提斯握住阿喀琉斯的腳踝將他浸入冥河)。所以阿喀琉斯除了腳踵的致命死穴,全身刀槍不入,諸神難侵。

阿喀琉斯參加特洛伊戰爭後,僅用兩次戰鬥就使原本膠著的戰況向希臘傾斜,並且殺死了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託耳。但因與太陽神阿波羅交惡,阿喀琉斯被阿波羅的暗箭射中腳踵而死。

阿喀琉斯的相關故事較少,主要是特洛伊戰爭中的兩次戰鬥,但在希臘神話中知名度足以與赫拉克勒斯匹敵,其名字已成為現代醫學專業名詞。

這是詩中提到的兩個人物,但是齊修斯是誰,我沒有查閱到關於這個人的任何資料,我想大概也是古希臘一個英雄吧!


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生,為何辭掉中學校長躲進山林?本文為你解密

瓦爾登湖水天一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